为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促进教师之间的专业交流,提高学校教师的整体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在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的部署下,持续开展“蓝色工程”师徒活动,在逊克二中实施“蓝色工程”师徒“1369”培训计划,注重过程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在简单总结一下。
一,整体布局,衔接
我校在“蓝色工程”的组织管理上坚持“四有”:有组织动员、有计划目标、有推广反馈、有考核奖励。学校统筹安排,上下齐心,开展各种活动,让老师们深刻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明确“蓝色工程”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1.有组织的动员
成立师徒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动员,明确要求。
学期初,召开师徒动员大会。张永琛校长提出了工作要求,明确了以“学德、学商”为核心的工作目标和方向。王奕心副院长就“学什么”和“怎么学”两个中心问题作了专题讲座。他要求师徒注重教育教学实践,学徒老师要“看、听、想、记”,师傅老师要“兢兢业业”、“兢兢业业”、“牵一发而动全身”,始终保持师傅耐心、徒弟谦虚的良好姿态。教务处为硕士教师颁发聘书,建立“师徒”档案,记录师徒成长过程。
2、有计划目标
我校制定了逊克二中“蓝色工程”的“1369”培养计划,明确了青年教师“一、三、六、九”的培养目标。努力使每一位见习教师经过培训实践成为合格教师,三年成为合格教师,六年成为骨干教师,九年成为名师,最终成为师德高尚、境界崇高、能力高超、学识渊博、言行优雅的教师。
为了更好地实现培养方案,我校将其细化为:
(1)师德目标:热爱教育事业,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能够以模范的言行和教育影响和培养学生。
(2)专业技能目标: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较强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命题能力;能熟练应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3)教学理论目标:熟悉初中本学科教材体系和内容;系统掌握本学科教学方法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增强科研意识,努力提高教育科学的研究能力,勇于改革创新。
3.有推进反馈。
师徒工作由张永琛校长牵头,业务校长王奕心带领教务处、六大教研室负责人、三大年级课改负责人共同实施常规管理,各年级组配合开展活动。学期中,召开“蓝色计划”阶段推进会,优秀师徒介绍先进经验;教研组组长、课改组组长未能对名师或见习教师的工作进行调查;学校对反馈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提出下一步工作思路。
4.有考核奖励。
建立对指导教师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
根据师徒结对实施方案和协议要求,对师徒结对工作进行目标考核。加强对师徒的管理、考核和评价。实行动态滚动管理,根据教师工作调动情况及时调整,更换不称职的大师级教师,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的徒弟进行批评教育,限期改正。师徒工作的分数作为晋升和考核的参考。
每学期结束时,对见习教师的学习情况、学生成绩、专业水平和师傅带教情况进行总结表彰,对优秀见习教师分别给予奖励。
通过以上工作,老师们认识到师徒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个团队,一种文化。通过这种形式,师徒双方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第二,“蓝与蓝”相互支撑,步步推进
在“蓝色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将这项工作与日常教育教学紧密结合,有序推进,做到了注重过程、注重落实、“润物细无声”。
师徒资源共享在一起:备课、听课、评课;信息收集和反馈;工作实施和监督;试卷的原创和制作;经验研究和实施;课堂亮点的挖掘、整合等很多细节都是虚心坦诚,取长补短。
1.备课
名师:详细指导徒弟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到教学难点的确立,从教学环节的考虑到知识点的延伸,从教学方法的实施到教学结果的反馈;从如何控制课堂秩序,如何调动课堂气氛,到如何小组合作;从习题题的设计到试题难度、广度、批改的预测;从全职授课到个别辅导,师傅和老师循序渐进,悉心指导弟子准备每一节完整的课,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细节。
学徒老师:每两周对备课内容进行一次整理和反思,以点、线、提纲的形式反思经验、收获和不足。交给师傅讨论,整改问题,争取每次自查都有感觉。
2.听讲座
相互倾听和评估班级是指导的一种基本活动形式。我们要求学徒老师每周听师傅课1-2次,最好先听课,然后把听课和听课的体会写下来,及时反思。师傅每周至少听一次徒弟的课,认真评估,交流指导,并给出下一步教学的具体方式方法。
现在,师徒关系就像是师徒之间无形的纽带,让师徒之间“亲密接触”和“互相关心”,共同提高。
3.基本培训链接
我们要求见习教师采用“五位一体训练法”提高专业水平,达到了:①每月做一套中考真题;②坚持写钢字,练粉笔字;③练习板书课,每学期期末布置一套板书设计;④每学期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写心得体会;⑤徒弟坚持向师傅学习课件制作的相关方法,每学期写一篇课件制作的文章。
通过“五个一培训法”,提高了见习教师的基本技能,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4.师徒“不同阶层”的纽带。
学期结束时,师徒参加最后一次讲座是我校“蓝色计划”中师徒结对活动的一个特点。“同课异构”要求师徒共享相同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内容。课后,同组老师从课堂教学、时间分配等各个方面,从重难点的突破,从多媒体、板书等教学手段是否对教学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从一些教学细节,找出“亮点”和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议,做出客观评价。
在经历了“同班异构”之后,师徒双方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认知和提升。他们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同学们也在活动中互相学习。
第三,多重评价,检验有效性
在扎实有效地实施工作计划后,我们将重点放在比较、测试和总结指导的具体结果上。
1、通过性能对比测试结果。
每个学年,徒弟的教育教学成果都要和师傅老师对比两次:结对前和结对后,这是师徒效果最有说服力的方面。
2、通过课堂教学对比测试结果。
(1)学徒老师每个月安排一个他认为最有亮点的教学设计,提交给师傅老师分析研究,与上次交的教学设计进行对比,找出差距,改问题,积累亮点。
(2)大师老师通过听徒弟的正常课,每月对徒弟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学习方法、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拓展、与中考衔接等进行评估,总结徒弟与上月相比的进步。
(3)听完老师的评价,徒弟进行第二次反思,针对老师提出的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细节进行及时细致的整改,对可以整改的细微之处进行反思,并在下个月的课堂教学中付诸实践。
通过这样一种常态课堂教学的对比,学徒老师在师傅的指导下,不断积累亮点,总结进步,反思细微之处,课堂教学变得越来越有条理,越来越有特色。
3.通过学生评教来检验有效性。
为了全面检验师徒制的效果,在学期末,我们邀请了学徒老师班上不同层次的学生,就本学期学徒老师教育教学的新变化、学生受益最大的新方法、学生最期待老师下一步改进的环节进行交流总结。差异调整问卷中的问题是:“这学期老师的课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请列举。”“和以前相比,老师的课堂有哪些明显的变化?”等等。
4、通过教研组长和同组教师对有效性进行评价和检验。
每学期召开6次教研组长评价会,交流师徒结对后双方的变化,不仅包括课堂教学、二次备课、基本功,还包括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班级管理。从大教研组组长的角度,衡量师傅这一学期的指导水平,指出徒弟的进步和不足,为师徒制定下一步的互帮互助计划提供令人信服的依据。
“蓝色计划”评价的多元化,让我们从不同角度发现优秀,达到以优秀促优秀的目的。
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在师徒的共同努力下,我校“蓝色工程”师徒结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见习教师形成了“看、听、想、记”的一站式学习模式。他们处处以师傅为榜样,虚心求教,“多看”、“多听”、“想得好”、“记得巧”,在学习中逐渐积累和提高自己。
第四,两校联盟,深度融合
本学年,由于两校大量的人员交流,原来的一对师徒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校教务处主任段于年初在车路一贯学校任教。结合车路学校的具体学业情况和师资情况,提出2019年的帮扶重点是备课和指导两校同考。
1.备课、交流和共享资源
二中老师讲课的电子文档,在车上随时供老师参考。两校教师在备课教材、备课评分、习题等方面坚持互通有无、资源共享。
2、配合考试,做到统一。
每学期期中考试、学科阶段考试、毕业年级模拟考试都是同样的考试方式,在试卷命题、评价时间、数据分析等方面达到了统一。
3、团队帮助,各有侧重。
从本学期9月份开始,我校语文组和数学组以团队的形式,在车上帮助了两位新的特岗教师。他们每周到我们学校听课一次,和不同的师傅老师交换备课资料,听课学习,教育教学好。同时,为了更有针对性,确定了语文数学组的两位教研组长作为他们的具体老师,在备课方面给予详细指导。
4.分阶段送课,一起讨论学习。
学期中,由两校领导牵头,组织各学科教师到车路一致学校中学部上课。这学期十月份有三个班,分别是语文老师,数学老师,英语老师周。每次课后,两校老师都要对课堂教学中的知识体系和中考专项考点进行研究和讨论,并将讨论延续到日常教学的每一天。
蓝与蓝是一脉相承的,凝聚力是我们良好的精神面貌。如今师徒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成长。因为他们知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只有蓝色代代相传,我们才能齐心协力,培育人才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