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

来凤县教育信息网 来凤县小学成绩查询

开展下沉一线确保夏粮小麦丰收工作,是农业农村部2022年上半年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根据部里的统一部署安排,2月17日至26日,笔者参加了湖北督导组的指导服务和基层调研工作,先后到随州、天门、孝感、黄冈、潜江

开展下沉一线确保夏粮小麦丰收工作,是农业农村部2022年上半年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根据部里的统一部署安排,2月17日至26日,笔者参加了湖北督导组的指导服务和基层调研工作,先后到随州、天门、孝感、黄冈、潜江、荆州、宜昌12个县(市、区)指导落实春季优良小麦田间管理和扩油各项措施,确保夏粮丰收和扩油丰收。同时,抓紧对湖北省农民教育培训情况进行实地调研,走访了湖北省江陵县农广校、黄冈市习水县长富农业产业化综合服务有限公司、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黄州区骑岸湖生态农场、唐源柑橘合作社,参观了培训教室、示范基地、生产教学场所和科研实验室,与基层农广校负责人、田间学校校长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听取了省从总体上看,湖北省培养高素质农民的亮点很多,推进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的经验值得总结推广。

扎实推进高素质农民培养

近年来,湖北省围绕十大产业链,大力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多措并举,开拓创新,做到“六个强化”,每年培育高素质农民3.8万人,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强化职能拓展。湖北省农业农村厅下发的《2021年湖北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方案》,第一次明确了省农广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管理职责,即受科教处委托,承担信息统计、任务监控和信息宣传,组织推荐优秀师资和教材,负责运营管理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省农广校还负责举办全省业务指导培训班,解读培训工作方案,部署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规范档案管理、教材征订等相关工作,评选省级农民田间学校。强化体系建设。目前,湖北省农广校体系共有86所市、县级分校,公益一类有60所,公益二类有14所,尚未确定的有12所。近年来湖北省民办农广校异军突起,像武汉市东西湖区农广校、来凤县农广校等民办农广校承担了全省培训任务的10%。此次调研的江陵县农广校就属民办公质,与湖北省现代农业技师学院、县职教中心强强联合,覆盖高中、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领域,采取“送教下乡、田间课堂、云端培训、农闲农时有机结合”的方式培养现代农民。加快建设农民田间学校,全省共有农民田间学校437所,评定省级农民田间学校68所,确保每个项目县覆盖4~5所,有效延伸了农广校体系教学链。齐安湖生态农庄田间学校依托黄冈市鑫清苗圃庄园有限公司成立,实行省市区三级共建,近3年举办各类培训班50多期,接待学习及实习实训学员5000余人。强化师资培养。多年来,湖北省按照“四个一批”的工作思路,打造具有湖北特色的高素质农民培训师资队伍,即培养一批来自院校的教师成为接地气、熟悉产业的创业讲师;培养一批基层农技推广人才为产业技术讲师;培养一批基层农业干部成为政策宣讲师;培养一批来自生产经营一线的优秀农民成为实训讲师。2021年全省组织了三期师资培训班,共计148人参训。培训期间组织全国共享师资库名师开展教学,人称“东西湖区魔鬼训练营”,短短十天培训中,学员们通过“参与式、互动式、情景式”学习,再通过上台试讲、教师点评,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强化线上培训。为满足农民培训需求,湖北省充分利用农业科教云平台、云上智农平台、CNKI(知网)智慧农民云平台等,提高线上培训和考核覆盖面。经营管理型培训班按照“13天+16学时”“12天+24学时”或“11天+32学时”模式,技能服务型和专业生产型可按“6天+8学时”或“5天+16学时”组织教学,实现线上培训全覆盖。省农广校与隆平高科深度合作,加强业务培训和业务指导,让线上培训工作全面开花。积极创新培训模式,省农广校去年开启了农村电商直播培训帷幕,培训内容涵盖电商政策解读、电商物流管理、电商仓储管理、电商营销、短视频直播技巧等课程,做到理论讲座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线上学习和线下培训相融合,产业发展和市场销售相结合,加强跟踪服务和实地辅导,全年开展农村电商直播带货培训33场,培训农村电商人才1989人。强化教学设计。为推动现场教学工作深入开展,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印发了湖北省农民教育培训第一批精品现场教学线路,将25个县市209个优秀基地精心串联成有利于农民学员学习的现场教学线路,促进了各地优势资源共享,形成各地农民教育培训班的“网红打卡地”。此次调研的枝江市桔缘柑橘合作社农民田间学校是2021年全国优秀农民田间学校,集柑橘种苗繁育、新品种推广、基地种植、加工冷藏、分级包装、销售、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旅游观光开发于一体的国家示范合作社,在纳入湖北省第一批精品现场教学线路后,前来参观的培训班数量大幅增加,2021年全年培训39次、3000余人,其中兄弟县市来参观学习1100人,占比超过1/3。强化技术培训。围绕春季农业生产,湖北省组织开展了2022年春季田管大培训活动,组织开展农民科技培训50万人次,印发农业主推技术指南,涉及27项农业先进实用技术。荆州市结合高素质农民培训,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春季田管大培训等,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6期,培训人数7765人次,发放防治宣传资料186.9万份,广播电视报纸宣传89次,网络宣传59次,指导农户做好田间管理。黄冈市充分利用冬闲季节组织举办春管培训80余次,培训人员1.2万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万余份,累计派出专家组和农技人员500余人次深入一线指导生产。

培养高素质农民的后续服务

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后续跟踪服务,是巩固培训成果、解决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脱节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湖北省农广校牢牢抓紧抓实高素质农民培育后续跟踪服务,从四个方面发力,积极探索解决“学用脱节”难题。线上线下融合开展跟踪服务。一是促进学员训后交流。培训结束后编印《学员风采录》,选取优秀学员典型案例、培训照片、联系方式等编印成册,促进学员在培训结束后的沟通学习交流。二是开展现场跟踪服务。制定《高素质农民培训后续跟踪服务计划》,组织授课教师、农技推广技术骨干、乡土专家、联村技术指导员、村级农技推广员、行业体系专家等组成跟踪服务导师团队,签订《高素质农民培训后续跟踪服务协议》,“一对一”“多对一”“面对面”“手把手”地帮助学员解决培训后生产技术和管理难题,并据实填写《学员跟踪服务指导手册》,对指导对象、时限、次数、方式、实效等如实记录。三是随时发布政策信息。利用QQ群、微信群、中国农技推广APP等多种网络平台,发布相关政策信息、病虫害防治、科学施肥、高效种养技术等知识,随时为学员提供创业信息和各项服务,建立起专家与学员、农广校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多向信息交流平台。四是组织后续在线学习。结合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云上智农平台、智慧农民云平台、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等网络平台,建立高素质农民网络课堂,组织受训农民参加后续在线学习。开展农民职称评定。为破除束缚高素质农民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一方面,湖北省探索农民职称评定工作,不断规范和改善农民职称的评价标准、拓展评审专业、量化评价指标、政策环境制度,总结推广宜昌市开展高素质农民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经验,2021年6月,经省人社厅批准,宜昌市、荆州市、荆门市、恩施自治州四地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在宜昌市农广校成立了区域农民技术人员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进一步打破农民高级职称评定“天花板”。全省先后为964名高素质农民评定了农民技术人员高中初级职称,为湖北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树立了一批具有示范性和引导力的“标杆”,涌现了点军街道办事处牛扎坪村党支部书记姜少华、宜昌市名优特农产品精品馆资丘飞鸡品牌创始人张杰、湖北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乡村振兴组金奖获得者郭芷均等一批在乡村留得住、用得上、冲在前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领跑者。另一方面,不断探索构建职称人才结构优先调整、投资优先保证、制度优先创新的政策体系,对职称人才提供六个“优先”政策:优先提供农业科技示范与推广等惠农项目;优先享受农业补贴、金融贷款、农业保险等扶持政策;优先纳入农业人才选拔、地方政府表彰奖励等方面的对象;优先作为认定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等的依据;优先组织参观学习交流;优先推荐开展有偿技术服务。这些政策有助于高素质农民进一步深耕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展示高素质农民风采。一是积极推荐参加比赛。湖北省各级农广校积极推荐学员参加地方性和省级农业相关比赛,每年组织学员参加湖北省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湖北工匠杯”技能大赛等比赛并提供指导,每届大赛均有许多学员荣获奖项。在全省农村创新创业大赛中,一批高素质农民脱颖而出,如此次调研的高素质农民学员“海归博士”潘新星,是浠水县长福农业产业化综合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依托“长福模式”托管土地23500亩,提供集种植、养殖、加工、烘干、冷藏、销售、科研开发一条龙服务,用智慧农业助力标准化水稻种植,年综合经营收入超过1亿元,荣获2021年度湖北省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大赛亚军。二是推荐学员评比奖项荣誉。有的学员获得了三八红旗手、五一劳动模范等称号,激励了更多高素质农民投身创业兴业、激发创新活力。三是组织学员参加活动。组织学员外出交流学习先进典型,提升眼界、扩展思路,组织学员参加“丰收节”“职业农民节”等产销对接活动。搭建信息交流平台。荆门市东宝区农广校组织构建了一个集高素质农民农产品产销信息交流、数字农业基地展示、学员继续教育、农业政策宣传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产品信息交流平台——“农广田园”。该平台具备三个特点:一是农业产业决策数字化。根据往年行情数据及销量数据,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业类型和规模的决策依据。二是农业生产过程数字化。平台搜集了各地专家信息,生产者可通过平台直接与专家对接,寻求技术指导服务;采集了东宝区土壤、作物、肥料、农机作业时间及面积等信息,并统一管理、科学分析。三是农产品销售数字化。平台为新型经营主体打造一项线上产销对接服务安全交易服务。目前入驻平台的高素质农民已达到8000余人。

问题和需求

根据湖北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农广校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反映,当前农民教育培训急需解决以下问题:一是现代农业人才匮乏。农业规模化程度不高,传统务农效益低下,打工收入与务农收入差距明显,导致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农村从业人员中50岁以上的占一半以上,农村中后备劳动力出现“不想务农、不爱务农、不会务农”的困境,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希望进一步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训和素质提升,加快推广应用新型科技成果,不断提升农民科学种养水平和培训质量效果。二是广校发展前途未卜。农广校作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主阵地、主力军和主渠道的作用不会发生改变。但机构改革尚未结束,基层农广校体系在改革中不断瓦解,现存农广校的数量还在呈现下降趋势。虽然湖北省农广校暂未机构改革,未来一段时间保体系、稳队伍依然任重道远。省农广校表示,当前将一如既往抓紧、抓好、抓实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三是基础支撑需要投入。全省农广校系统在教学条件、教学资源、师资队伍、阵地建设等方面仍然相当薄弱,与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需求不相适应。希望对农民田间学校和地方特色课件制作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保障培训质效稳步提升。省农广校将继续打造一批精品线路满足培训现场教学、打造一批适合湖北的精品课件满足线上学习培训。四是后续扶持政策不足。一些县市虽然出台了高素质农民扶持政策,但地方财政毕竟实力有限,希望在国家层面上对高素质农民产业发展、信贷担保和金融保险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扶持高素质农民创新创业,提升生产经营效益,建立提高农民参与积极性的多元激励机制,扶上马、送一程。全省农民职称评定覆盖的县市较少,获得职称的农民数量也较少,希望出台全国性、权威性的高素质农民认定和农民职称评定管理办法,建立统一的资格认证体系。

对策和建议

新阶段新征程,全国农广校体系要勇于承担起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历史使命,要在五个方面下功夫,充分发挥农民教育培训主体力量作用,以培育高素质农民和培养知农爱农实用人才带头人为重点,抓好乡村振兴急需紧缺带头人培育,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撑。指导承担更多农民培育任务。指导地方积极主动向主管领导请示汇报,加强与科教主管部门沟通协调,将充分发挥农广校(中心)教育培训主体力量作用纳入本辖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实施方案中。加强对地市级和县级农广校高素质培育工作的指导,近年来承担过培育任务的农广校要在任务比例不低于上年水平的基础上力争有所增长,近年来未承担培育任务的农广校要力争在承担培育任务上实现新突破。争取更多农民培训合作资源,积极配合共青团委培养本土青年人才,承担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青年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两后生”等本土青年的培训任务。积极配合妇联培养高素质女农民,帮助提高农村妇女生产经营能力和专业技能。加强体系建设调研指导。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层面给予基层农广校更多职能任务和工作指导,促进合署办公的农广校进一步强化教育培训职能,确保事有人管、活有人干,办学链条延伸到乡村。加大日常调度与专题调研工作力度,发现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归纳总结,发现问题不足及时帮助纠偏矫正,引导地方定期向科教主管部门报告培育工作进展。积极对接有利于农民培训的各类资源,与有意愿开展农民培训的部门单位合作,联合有助于农民全面发展的渠道,搭建农民交流平台、师资共享平台、体系工作平台。做好农民教育培训支撑服务。指导地方落实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农村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关于转发〈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关于委托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有关工作的函〉的通知》文件要求,积极争取长期承接和配合科教主管部门开展前瞻政策研究、建设培训体系、项目过程管理、培训支撑服务、信息化建设等工作。引导基层农广校主动配合科教主管部门做好摸底调查、培训组织、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等高素质农民培育组织管理工作,强化基础支撑与服务保障。长期抓好基础条件建设。选择一批县级农广校探索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育与中职教育衔接班,支持农民提升受教育水平。促进农民智体融合,推动将科学健身、运动指导与开展文体活动等内容纳入农民培训课程。择优选聘授课教师,确保专业领域与课程主题相符,农业创业、农业经理人、乡村振兴实践指导师资,要优先聘请全国共享师资授课。规范农民田间学校、实训基地的管理与使用,配置好实训教辅人员,加大实践教学比重,用好全国首批共享农民田间学校。按照统分结合、择优选用的原则,建好用好农民教育培训文字教材。充分利用农业科教云平台、云上智农平台开展在线学习与支持服务,确保线上培训质量效果。发挥体系优势做好为农服务。建议出台《关于进一步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作用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发挥基层农广校作用贴近农村农民的优势,持续关注培育对象的产业发展情况,主动提供农业技术咨询服务和市场信息,帮助农民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农业信贷担保服务、农业保险保费补贴、人才奖励评优、产业发展相关补贴以及职称评定等强农惠农政策,帮助对接法律援助,指导农民产业联盟、协会等开展活动。做好对上宣传,让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在领导心目中有地位;做好对外宣传,把实践探索中形成的好典型、好模式,奋发有为、勇于创新的学员,以及扎实工作、富有成效的办学人员宣传出去,通过宣传农民学员来宣传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利用好现代媒体手段优势,发挥和地方主流媒体的宣传平台作用,策划有分量的重点报道文章,让培训工作在社会中有影响,在农民中有反响。

资料来源:《农村工作通讯》,2022年第7期

作者: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胡陈吉

编辑:霍然

监审:徐锋、蔡薇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jladysyren.com/a-139306.html
1
上一篇呼和浩特5天确诊86例 源头初步查明
下一篇 健康状况怎么填写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6 2726 959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0632399@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