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聘任制是探索我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创新举措。自1993年首次提出以来,已经过去了30年。在过去的30年里,和地方政府一直在尝试推进公务员聘任制,但由于种种原因,该制度仍处于试点阶段。公务员聘任制为什么没有普及?
一、我国试点聘任制公务员基本情况
所谓聘任制公务员,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聘任制来招聘公务员。实行公务员聘任制,主要是打破编制限制,不拘一格降人才,充实公务员队伍中的专业人才。其形式类似于目前高校的人事代理制度。
中国的公务员萌娃起源于80年代。改革开放时,乡镇企业发展迅速。为了适应企业发展和管理的需要,一些地区开始适应乡镇干部聘任制,并逐步扩大到全国。此时,乡镇干部聘任制在公开招聘、合同管理、聘期考核、工资结构等方面具备了公务员聘任制的基本特征,为下一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了借鉴。
1993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标志着中国公务员制度正式建立。在该条例中,首次提出了公务员聘任制的概念。虽然没有明确的实施细则,但为聘任制公务员试点奠定了法律基础。
2006年《公务员法》正式实施,首次对适用范围、录用程序、工资考核、人事争议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为公务员聘任制的实施扫清了法律障碍。随后,开始立项试点,并于2007年在上海浦东和广东深圳启动了公务员聘任制改革试点。
此后三年,上海、深圳等地陆续分批招聘城市规划、金融、安监、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吸引了数万人报名。受两地影响,各地立即启动公务员改革,各种聘任制公务员招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到2017年,已有20多个省份试行了公务员聘任制。
2018年后,公务员聘任制试点步伐有所放缓。虽然各地仍在尝试改革,一些地方正在聘任制公务员的新闻也会时不时被曝光,但不可否认的是,聘任制公务员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新鲜、引人关注。这个系统并没有像很多人预期的那样在全国推广,大部分还处于文案和策划表达的试点阶段。
二、聘任制公务员为什么没有普及?
公务员聘任制作为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部分,初衷是好的。但是,再好的系统,也会面临落地的困惑。公务员聘任制自1993年提出以来,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按照我国政策三年试点、五年成熟、八年普及的操作惯例,这一制度早就应该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工作机制。但是,公务员聘任制至今没有在全国推广,改革让很多人不再看好其前景。
很多人预测,这个系统可能在未来五到十年内都不可能,也可能永远不可能。他们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预测,是因为这个系统有很多未解决的问题。
1.竞争力。目前聘任制公务员的薪酬与市场有差距,还无法与同等人才岗位竞争。聘任制公务员招录的目的是引进专业性强、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对学历要求较高,一般要求博士以上,必须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各地给聘任制公务员开出的年薪集中在20-50万区间,确实高于普通公务员。但相比同等招聘条件动辄开出50万+岗位的企业,这个待遇远没有吸引力,也不用面对大量硬性考核指标。对于这些高学历人才来说,他们也是有压力的,肯定会选择性价比更高的那个。公务员聘任制没有想象中那么有竞争力。
2.认可。公务员聘任制虽未编制,但晋升福利政策参照公务员执行,工资高于普通公务员。享受更好的待遇,自然要承担各方的厚望。但实际上,很多聘任制公务员因为适应问题、能力问题等原因,没有展现出应有的水平,没有做出足够有说服力的表现,让地方政府和公众不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聘任制公务员的认可,无形中降低了地方政府推广聘任制公务员的积极性。
3.管理机制。公务员聘任制是一项新制度,必须有完善的配套管理办法来保证该制度的长期推广。但是,目前除了深圳等少数地方有相对成熟的管理机制,明确规定了聘任制公务员的晋升渠道、退出机制和考核细则外,其他大部分地方仍处于探索阶段,缺乏创新和统一标准,客观上抑制了聘任制公务员的积极性。
4.传统观念。工人、农民和商人。中国人自古就对仕途有着特殊的感情,以追求仕途为荣。传统思维造就了大多数人对编制的偏执。认为编制就是一切,代表铁饭碗。没有编制,就是临时工,从而影响聘任制公务员的印象。如果公众不接受,公务员聘任制自然就失去了政策执行的群众基础。虽然聘任制公务员在一定年限后(一般为5年)可以建立,但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存在变数的。公务员聘任制中“聘”字所固有的不稳定气质,至今仍让很多人担忧。
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存在,限制了公务员聘任制的试点效果。聘任制公务员下一步要在全国推广,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