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

丝绸技术

中国丝绸博物馆、郑州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联合召开仰韶丝绸发现新闻发布会称,在黄河流域郑州荥阳王沟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丝织品,经研究确认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丝织品,距今5000多年。

中国丝绸博物馆、郑州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联合召开仰韶丝绸发现新闻发布会称,在黄河流域郑州荥阳王沟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丝织品,经研究确认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丝织品,距今5000多年。

本报近日采访了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峰和中国丝绸博物馆纺织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周扬,畅谈丝绸的起源和王沟遗址发现丝绸的始末。赵丰说丝绸起源于中国,没人觉得这是个问题。但在2014年的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哈吉、中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走廊网”为世界文化遗产时,其他国家的官员提出他们的丝绸比我们的更早。国家文物局要求拿出丝绸起源于中国的确凿证据。2015年以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丝绸博物馆与郑州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开展了以“寻找中国丝绸起源”为主题的考古项目。

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峰

1983年,河南荥阳清泰遗址出土了距今5500年左右的丝织品,这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丝织品。河南荥阳王沟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丝织品也是距今5300年至5500年。应该说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丝绸时代并没有往前推,那么它的特殊意义在哪里呢?

赵峰:第一个当然是丝绸起源的研究。中国近代发掘出的丝织品最明确的例子有三个,分别是1926年在山西夏县尹喜村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半个蚕茧,这是对人类蚕茧利用的实证研究;1958年在浙江吴兴前山阳遗址发现的蚕丝线、丝带和绢片是长江流域出现丝绸的证据。1983年,河南清泰遗址出土的瓮棺中的丝绸残迹是黄河流域有丝绸的证据,也被认为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丝织品。但是河南荥阳清泰遗址出土的丝绸没有保存下来,这个物证没有了。所以我觉得这个发现最大的意义在于,在离清泰遗址不远的王沟遗址,挖出了五千多年前的丝织品,我们终于有了第一手实物资料证明早在五千年前中国就有丝绸了,我们新的技术手段也证明了新发现的丝织品是家蚕丝。

王沟遗址出土的碳化丝绸

论文:你在讨论丝的起源时,特意排除了野丝的利用,只把蚕丝作为讨论的对象。为什么要排斥野蚕丝?

赵峰:我觉得丝绸的起源有很多不同的节点:第一,丝绸是用野蚕茧织成的;二是将天蚕驯化成蚕;第三,人工栽培桑树养蚕。这三个节点应该是有顺序的,理论层面是人类先利用野生桑蚕茧,再驯化野蚕,再人工培育桑树。但也有主次因素,最关键的是从天蚕到蚕的驯化过程。因为印度历史上很早就有用野蚕丝制作布料的记载,几千年后,它们还是野蚕,没有被驯化。所以我从来不把野蚕丝算作蚕丝的产地,因为野蚕丝的使用只是偶然,或者说是小生产,和我们说的蚕丝产地概念不一样。因为只有成功驯化为蚕之后,蚕才能成为稳定的、真正的生产资料。

河南巩义双花树遗址出土牙雕蚕与蚕的比较

论文:这个新发现是否为丝绸起源于中国增加了新的证据?我们能说它是世界上最早的丝绸织物吗?

赵峰:说它是世界上最早的丝织品应该没有异议。最初,丝绸起源于中国。我们都认为这不是问题。丝绸是中国发明的,这是国际上的基本共识。2014年,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共同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走廊路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申遗成功后,国家文物局领导叫我去开会,要求加强后丝路申遗时代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并强调要加强丝绸起源的研究,因为在世界遗产大会上,其他国家的官员比我们更早提出他们的丝绸。国家文物局向我们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拿出丝绸原产地真的是中国的证据。

王沟瓮棺炭化织物局部经纱组织放大照片

1996年,我在《东南文化》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丝绸起源的文化契机》的论文,要点是人们是如何想到用丝绸做衣服的。我想人们最初想到驯养和利用蚕,并不是单纯为了多一种做衣服的材料。我觉得跟蚕的崇拜和人从死到生的丧葬观念有关。自然界中蚕的生命,从蚕卵到幼虫再到蛹,就像人的生命一样。我们现在有更多的证据证明,当时古人受到了它的启发,认为灵魂像蚕化蛹的蛾子一样死后升天,所以蚕给的联想是和升天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人死了要用丝绸包裹。丝绸作为媒介,可以沟通天地,引导墓主人升天。二是蚕吃的桑叶,最终可以升天,所以桑林就成了很重要的地方。所以你看,古人基本上都是去桑林祭祀,求雨,求子。想象一种由桑树长成的木槿树。芙蓉树是田童树,太阳住在那里。所以芙蓉树经常与太阳联系在一起。第三,还有人养蚕。养蚕的目的是保护蚕,保护人的通天之道。

前山阳遗址出土的丝绸残片

这种“天人合一”的文化背景只存在于中国,印度没有这种文化背景。所以才在中国的文化中出现了“涵养”和芙蓉树,出现了这种原始崇拜。只有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丝绸才能从野蚕驯化为蚕,丝绸才能真正起源。

这一次,在骨灰盒和棺材中发现的丝绸证明了我的观点。为什么最早的帛书是在瓮棺葬中发现的?第一,骨灰盒棺材埋葬的是孩子,用丝绸包裹,证明我们当时说的丝绸和人们的丧葬观念有关,死后用丝绸做包裹;第二,骨灰盒的形状很像蚕茧的形状。会不会有一种“自结茧”“破茧上天”的寓意?把身体埋在茧里可以让灵魂升天,相当于给我的理论增加了一些佐证材料。

河南省荥阳市王沟遗址出土的瓮棺

《华尔街日报》:你为什么选择郑州开始丝绸之路的探索?

周扬:追溯丝绸的起源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我们通常在神话和史料中寻找起源,但缺乏考古证据,于是开始做这项工作。2015年,我们第一次去了郑州清泰村遗址,因为最早的丝绸是1983年在那里出土的,距今约5500年。那么我们认为黄河流域有很大概率是丝绸的起源地。第一,那个地方是5500年黄帝聚落所在地;第二,史料中记载黄帝的妃子嫔祖卖名在那一带养蚕。我们不认为神话传说是空,但最终还是要通过考古来证明,这让我们在1983年有了很好的信心。

河南省柘川县下王岗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陶蚕蛹。河南博物馆收藏

论文:郑州荥阳王沟遗址丝绸样品的具体发现和鉴定过程是怎样的?

周云: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中国丝绸博物馆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申报了国家文物局以“寻找中国丝绸的起源”为主题的考古项目,学术目标是寻找丝绸的起源。发掘项目的考古现场在1983年发现了丝绸清泰村,于是我们开始做这项工作。2017年,我们带着技术去了郑州考古研究所,去了清泰村,清理了几个王沟遗址的骨灰盒和棺材。王沟遗址和清泰遗址几乎是同时的,相隔不远。根据考古学家的判断,应该属于同一文化类型。2017年我们其实很幸运。我们在王沟遗址清理了两个骨灰盒和棺材,竟然发现了丝绸。然后在2018年,我们扩大了研究范围,不仅包括清泰,包括王沟,还包括巩义的双槐树和工艺双槐树遗址。这是一个非常高级的遗址,最神奇的是它有一个用野猪的獠牙雕刻的蚕雕。那个地方据说是黄帝的聚居地,然后我们在那里试了一下,没有发现什么新的东西。2019年6月,我们继续在王沟工作,在5个骨灰盒中发现了4个带纺织品的4个骨灰盒。这次公布的是我们2017年的研究成果。因为2019年的研究成果,我们还想进一步深化和细化,但是我们彼此接近,因为我们在不断扩大取样的范围和数量,不断改进我们的技术,所以我们认为接下来会有更多的支持。

双槐树遗址出土的牙雕蚕

论文:这是您第一次使用贵馆自主研发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来鉴定丝织品吗?

赵峰:这是我们科学手段的创新。因为过去对蚕丝的鉴定主要是基于形态,人类纺织的织物纤维主要有棉、毛、麻、丝等。放大后,它的横截面各不相同,各有特点。而当你鉴定的物质非常脆弱,一碰就会碎,它的形态就不会保存下来,我们就很难鉴定了。这一次,我们以周舫为主要基地的纤维研究团队使用了自主研发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大大增强了我们的侦查能力,扩大了我们的侦查范围,所以这次应该说是我们非常成功的一个案例。

清泰遗址出土的帛书

这次不能说是第一次用,因为我们的技术有了一点进步,最早用在相对容易鉴别的东西上,比如商周的青铜器。我们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在“南海一号”海难中。“南海一号”沉船有一个船舱是空。里面没有陶瓷,但是舱底还残留着一些杂质。我们从这种杂质中发现了丝,说明当时船舱里装满了丝,所以我们把这种技术叫做“在看不见的地方寻找实物”。所以我们在不同的地方使用过,但是在这么早的年龄发现蚕丝还是第一例。

周扬:王沟遗址出土的骨灰盒和棺材里的残留物已经严重碳化,看起来像土壤。以前的技术手段很难检测碳化纺织品的纤维材料。随着酶联免疫技术的不断优化和检测成本的不断降低,我们将在郑州仰韶文化聚落开展更广泛的样本检测,以期勾勒出该地区丝绸原产地的分布图。

研究人员从骨灰盒和棺材中取样的场景

论文:其他地方有可能有更早的丝绸吗?

赵峰:完全有可能。我相信继续这样做下去,范围一定会扩大,年限也会往前推。

以后重点介绍北方的仰韶文化和南方的良渚文化。良渚文化有墓葬,墓葬的等级比较高。俗话说“化干戈为玉帛”,玉是可以达到天上的东西,所以我们觉得玉和帛书之间应该有某种联系,所以以后会在良渚多做一些工作。当然,我们的工作是基于考古发掘。如果考古没有新的进展,我们的意思是无事可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jladysyren.com/a-139893.html
1
上一篇忻州师院吧
下一篇 邮储银行网络学院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6 2726 959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0632399@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