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10月25日,抗美援朝战争拉开序幕。
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采取以运动战为主,结合部分阵地战和游击战的方针,连续进行了五次战略战役。其特点是:战役规模的夜间作战和战役间隙很少的连续作战,攻防转换频繁,战局变化迅速。
第一次战斗
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仗,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在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在中朝边境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下的南朝鲜军队发动的突然进攻战役。
10月25日,志愿军发起战役,以一个军的主力配合朝鲜人民军在东线停止进攻,在西线集中五个军和另一个师对联合国军进行突然打击,将其从鸭绿江驱逐到清川江以南,挫败了联合国军在感恩节(11月23日)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在第一次战斗中,志愿军消灭了15000多名敌人。[2]
第二场战斗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是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突然向美国领导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下的朝鲜国军发起反攻的战役,是扭转朝鲜战争的战役。
西线六军主力在青川河地区。东线三个军分区在长津湖地区发起反攻,给他们一个突然袭击。“联合国军”在西线清川江畔和东线长津湖畔溃败,放弃平壤和元山,退守“三八线”以南。[2]
虽然“联合国军”已经发现志愿军入朝参战,但估计志愿军参战只是为了保卫边境。11月24日,“联合国军”在圣诞节发起了旨在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志愿军按照预定计划将“联合国军”引诱到预定区域后,立即发起反击,给予奇袭。“联合国军”在西线被清川江畔和东线被长津湖畔击溃,被迫放弃平壤和元山,由陆路和海路退守“三八线”以南。在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消灭了36000多名敌人。
第三场战斗
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是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为打破美国政府“先停火,后谈判”的图谋,争取喘息时间和卷土重来的机会,突破“三八线”的一次进攻战役。[2]
志愿军集中了六个军,在人民军三个军团的配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