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四川网友发帖称,专家到学校指导工作,听了他们一节课后非常不满意,提出了很多改进建议。比如,要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渴望学习”,就要根据不同的班级制作不同的课件,比如,活跃课堂气氛,比如,让学生多参与讨论,比如,让学生有“目标意识”。
老师坦然接受了专家的意见,但也明确表示做不到。
老师说,面对考试成绩比普通高中差一点点的普通班学生,他不知道如何让这些学生“乐学好学”。关于专家说学生要有“目标意识”,老师说不知道快乐成长是不是目标。
最后老师说只能尽力教好学生,问心无愧。
专家来学校指导工作,听了一线老师的课自然是评价,指出一堆问题。有些问题专家不去问,似乎会显得无能,所以专家总是喜欢对一线老师的课吹毛求疵,甚至问一些可笑的问题。
比如之前的专家建议根据不同的班级制作不同的课件。这个意见乍一看有道理。毕竟因材施教是孔子时代就有的教育方法,但是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是很难的。现实中,确实很少有老师能根据不同的班级制作不同的课件。这不是因为老师懒,而是因为老师没有那么多精力和时间,尤其是未成年老师。一个老师一般少则三四节课,多则五六节课。如果要求老师根据不同的班级制作不同的课件,是否要求老师根据每个学生制作不同的课件?
专家是某个领域的专业人士,这是对专业人士的一种至高无上的赞美,但现在“专家”这个词似乎成了一个贬义词。“劝专家不要给建议”是现在人们对专家态度的一个缩影。
当然,在这种情况下,“专家”本身也有很大的责任。
现在很多专家已经脱离了群众,脱离了行业一线,已经看不到社会的真实情况,不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只是坐在办公室里对别人指指点点。
我们来看看所谓的“专家”。
经济学家李剑阁:劳动者工资不能涨,老百姓工资太高了,应该降下来;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董攀:估计是农民进城贷款买房,开车下乡种田;
清华大学许宪春:低收入群体可以租用闲置房屋或使用私家车增加收入;
经济学家张兴海:年轻人要多去工厂打工,不能只考虑个人收入;
经济学家黄有光:建议实行一夫多妻制解决光棍问题…
近年来,教育领域有很多这样的“专家”。他们脱离了教学一线,有的人根本没有一线教学经验,但就是这样的人对一线老师指指点点,从所谓的理论高度去评价他们,其实理论脱离实际。正如网友所说,这些所谓的专家不应该只是对一线老师指指点点,而是像一线老师一样上几堂课来证明自己,但是有多少专家敢这么做呢?
现在确实有一些很厉害的专家,但是也有很多真正的专家。对于专家的言论,大家只要把好的折叠起来跟着走就可以了,剩下的就不用理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