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手机报记者王文杰
李佳璘身高1.96米,阳光帅气,言行大方得体,给人印象最深。他是平顶山人,90后。今年是他从事殡葬工作的第10个年头。十年间,他服务了7000多名死者。三年前,他成为了一名葬礼策划师,给逝者尊严,安慰生者是他的目标。
好奇又好就业,本科选择民政。
高大帅气,家中独生子,李佳璘为什么要从事殡葬行业?事实上,他受过殡葬方面的训练。2014年,李佳璘从长沙民政学校毕业,长沙民政学校是当时民政部直属的四所民政学校之一。说起选择殡葬专业的初衷,李佳璘坦言,“我(因为)好奇,我妈觉得就业挺好的。”
事实上,李佳璘并不太在乎他选择什么专业。他看重的是长沙民政学校可以选双专业,他就去打篮球了。凭借身高一米九六的优势,他篮球打得很好。当时打CUBA,是国内最顶尖的校园篮球赛。没想到,大一时腰腿受伤,李佳璘再也不能参加CUBA了。梦空,他妈妈劝他安心学习殡葬专业知识。
大一暑假,李佳璘被安排到长沙明阳山殡仪馆参观学习,心里很抵触。进入遗体更衣室,只见一排遗体靠墙停放。一位大师左手拿着调色盘,右手拿着水彩笔,对遗迹进行修复。房间里很安静,李佳璘感到沮丧。“我无法呼吸,我感到窒息。”他喘着粗气,迅速跑到外面,做了几次深呼吸。他抬头看见窗外的阳光。冷静下来后,他感觉好多了。
在火化间,李佳璘看到当遗体被推进火化炉时,操作者深深鞠躬,一旁的亲人瞬间泪流满面,紧紧握住操作者的手。看到这一幕,李佳璘觉得逝者得到了尊重,殡葬服务不是冷冰冰的,而是人性化的。他不再抗拒,毕业后真正成为了一名修行者。
让最后告别的脸有温度。
传统的葬礼形式单调,气氛沉重悲伤,冰冷压抑,甚至粗糙。亲戚朋友都很难过,很后悔。如何让最后的告别温馨,给逝者一个体面的面子,让家属放心?
2019年,河南福寿园成立安乐堂殡葬服务中心,推出现代殡葬服务,为逝者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葬礼。李佳璘成为最早的葬礼策划者。
如何策划葬礼?李佳璘和他的同事们将现代丧葬文化与中原传统丧葬习俗相结合,并借鉴婚礼策划,制定出葬礼策划师的工作流程,即与死者家属沟通倾听他们的需求,收集死者的信息,发布葬礼策划书,撰写主持致辞,接待死者亲友参加仪式。“通过与家属沟通,可以了解逝者的人生轨迹,如工作、爱好、生前愿望、遗憾等。,然后结合家属要求策划一场独特的葬礼,好好告别,让逝者安息,让生者少留遗憾,多一份解脱,多一份活下去的勇气。“李佳璘理解这样的葬礼策划者的工作。
李佳璘认为耐心和良好的听力是葬礼策划者的必备能力。面对亲人去世,家属过于不理智或迷茫,葬礼策划师需要与患者家属沟通,倾听他们的需求。偶尔被家人怨恨或指责,刘佳林的回应是真诚地道歉,尽量少说话,并提供良好的服务。这是他多年工作总结出来的经验,很好用。“大家都有亲人,可以互相理解。很多时候是因为家人太难过了,发泄一下情绪就好。我们服务到位,家属自然会转变态度。”
今年疫情期间,李佳璘接待了一位特殊的顾客。死者是郑州市一名90多岁的老人。他的儿子和儿媳都70岁了。他的健康状况不太好,腿脚不方便。老人和孙辈都在国外,因为疫情无法回国。我该怎么办?两个70多岁的老人慌了。经人介绍,这位老人向刘佳林团队寻求帮助。在电话里,他安慰老人说:“放心吧!给我们吧。”电话那头,老人不说话了,似乎半信半疑,不放心。
经过一系列的工作,两位老人来到告别厅,看到老父亲安详地躺在花丛绿植中,像是在静静地睡觉。大厅庄严肃穆,灯光柔和,音乐《天道痕》循环播放,舒缓悠扬。老人转身握住李佳璘的手,泪流满面,连连道谢。在国外,孙儿们很难过,很焦虑。为了让他们告别爷爷奶奶,李佳璘的团队记住了手机直播,他的同事们主持了仪式。他拿着手机,随着仪式进程不停切换角度。告别仪式持续了50多分钟,李佳璘不顾手腕酸痛,想做更多的事情让两位老人感到更放心。
珍惜亲人朋友,希望过上平安幸福的生活。
李佳璘从未后悔选择这份工作。他认为这是一份固定的工作,社会需要它。生与死是重要的事件。但他父亲观念传统,不愿意在人前提儿子的工作,让他觉得不光彩。甚至当他同事的家人去世,来到弗莱·寿元参加葬礼时,他也不想告诉儿子他在这里工作。“我相信,总有一天他会明白,也许我们做得还不够。”
幸运的是,李佳璘的工作受到了70后和80后以及年轻人的尊重和支持。他环顾办公室,笑着说:“看,这些锦旗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工作中看到更多的生死离别,他意识到生命的可贵,更加珍惜自己的亲人朋友。他希望父母身体健康,少给他做零食。六个月前,李佳璘订婚了,他的未婚妻也是一名殡葬工人。婚房交付时,他们打算结婚。
“尽可能处理好工作和生活的边界,多陪陪家人,希望生活更简单、更安全、更幸福。更重要的是,我更仔细地策划每一次告别仪式,让家人满意,得到我爸的认可。”谈到未来的计划,李佳璘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