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终于统一了山东六国,为长期的乱世画上了一个短暂的句号。随后,他着手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法规,其中之一就是统一计量。
度量衡特指三种计量单位。其中“度”是指长度单位,如英寸、英尺、英尺等。“量”这个词不是我们字面理解的重量单位,而是容量单位,比如升、桶、欢迎等等。“秤”字是指重量的单位,如二斤、钧等。这些单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在秦始皇之前,每个诸侯国都有自己的度量衡制度。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和平相处,但一旦互相交流,就会陷入困境。现在世界统一了,自然需要统一的制度来规范。一方面县与县之间制度统一,沟通方便。另一方面便于政府管理,比如收税。度和量的单位换算大多采用十进制,只是“平衡”的单位不同。它以铢、两斤、钧、石为单位,24铢为一两,16两为一斤,30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习语“半斤八两”是因为古代十六两为一斤而形成的。
秦朝还制定了各种标准的测量仪器,其中最著名的是商鞅方胜。从名字可以看出,这是商鞅制定的容量单位。他的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很多制度被继承下来,成为秦国强盛的关键。近年来,经过反复测量,得出这个升的体积是202.15立方厘米。在方胜的侧面,有铭文“十六尊(寸)五分(寸)一为一升”,即16.2立方寸的体积为一升,则可得一立方寸=12.478立方厘米,可算出一尺=23.2厘米。这种价值不仅是商鞅的价值,也是统一后秦国的价值。同时,秦朝还规定这些标准量器每年都要进行检定和批准,以防止因磨损而产生误差。
汉代的度量衡制度也继承了秦朝的传统。西汉末年,刘欣将秦汉时期的度量衡制度整理成书,后被收入《汉书》,成为最早的度量衡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