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

花垣小学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马胜斌) 从边城茶洞出发,沿着清水河十几公里,两个古村落静静的躺在河的两岸。左岸是湖南省花垣县磨老村,右岸是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万森村。两岸人民靠一个渡口。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马胜斌)

从边城茶洞出发,沿着清水河十几公里,两个古村落静静的躺在河的两岸。左岸是湖南省花垣县磨老村,右岸是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万森村。两岸人民靠一个渡口。

(磨老村和万森村的人们依靠渡船来往于周建华。)

那是五月,刚过端午节,河水已经满了。两岸田野绿油油,花木稀疏。莫老村周围的群山绵延,满眼都是绿色。村子依地势而建,木瓦房错落有致。村里最大的建筑莫老小学就在水边的平台上。

同心同德联合办学,共筑民族情怀

磨老小学始建于1950年,是一所老房子,时间久了逐渐变成了危房。为了让湘黔各族师生有一个安全的教育教学环境。2005年,华源和松桃共同投资,磨老和晚森各族群众踊跃捐款捐物,外出打工,在磨老修建了湘黔友谊小学,两省联合办学。

(湘黔各族人民踊跃捐款捐物,外出打工建学校。镇政府供图)

为了改善校园环境,2010年,花垣教育局和长沙天信实业集团投资建设了新的学生食堂和教学楼。2018年,国家投入100多万元改善各种教学设备设施,农村小学面貌大变。校园依山傍水,书声常在这山水田园中响起。

莫老小学目前有一个幼儿园班,一至六年级各一个班。学校现有教职工12人,其中湖南籍5人,贵州籍4人,专任教学教师3人。学生136人,其中湖南116人,贵州20人。苗族、汉族、土家族等各族师生一起在校园里学习、工作、娱乐。

互相照应,爱护小石榴籽。

贵州的学生每天上学放学都要坐渡船过清水河。万一天气不好,风险很大。校长龙林刚和任老师坚持带着孩子们安全过河。在旱季,船搁浅了,无法航行。两个人涉水,把孩子一个个背到对岸。

在风中,在雨里,年复一年,渡船换了又换,渡船换了又换。只有他们的数字没有改变。他们用坚持和汗水编织着这些小小的“石榴籽”安全网,用爱和责任为孩子上学和回家铺路。

学校坚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从孩子做起。为了促进孩子们的团结友爱,学校鼓励各族学生广交朋友,开展“手拉手”活动,形成“朋友圈”,在生活和学习上互相帮助。

下雨的时候,朋友没有伞,莫老村的同学就负责给他朋友找雨具。当一个朋友在路上被雨淋湿了,老同学们回家把自己的衣服鞋袜借给朋友,防止感冒。

种植沃土,培育民族团结之花

为了传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学校会在课余时间教孩子们打苗鼓。校园里成立了少年苗族鼓队,大部分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都学会了打苗族的迎宾鼓和丰收鼓。每逢重大节日或喜庆活动,清水河边的校园里都会响起激昂而沉重的鼓声。

(莫老小学生在练习打苗鼓,传承民族优秀文化。边城镇政府供图)

为了营造民族团结、家庭和睦的浓厚氛围,学校设立了广播电台。精心安排民族团结、校园趣事、美国文学欣赏、安全教育等广播栏目。,内容都是学生自己写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普通话从学校的扩音器里传出,两岸的村庄都能听到。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山区,光纤的接入和录播室的建立,让孩子们的声音与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实现了在线交流。湖南省教育厅、湘西电化教育馆先后为学校建立了“录播教室”。依托先进的设备和教育技术,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直观有趣。

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较高。它的名声一响,就吸引了邻近的湘黔两省的边境乡、猫儿乡、民乐镇、齐家镇的十几个村子的学生前来学习。

春去夏来,清水江边,莫老小学石榴花开,两岸飘香。

[责任编辑: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jladysyren.com/a-141759.html
1
上一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
下一篇 托福学习计划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6 2726 959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0632399@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