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任不管后的教育问题
去年,李玫瑾教授做了一个关于父母教育案例的演讲,让许多父母默默地低下了头。
随着年轻人的特殊工作,以及房贷、车贷等各种贷款的压力,越来越多的宝妈选择把满月的孩子送回爷爷奶奶家,运气好的话可能一晚一次,也可能一周一次。
但是如果太忙或者城市和农村分开,可能要一个月或者半年才能见面。这个时候就是孩子对每天陪伴他的人的理解,是他记忆中的一个有力点。
老话说,生十个月不如生十个月。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慢慢长大,这个时候你去接他,他根本不会听你的话,因为你跟他不亲近,所以接下来的教育会很困难。
李玫瑾教授马上给你讲了一个故事。末代皇帝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当时末代皇帝很年轻就登基了,才十一岁。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这个年龄的孩子都是最受追捧,最需要教育的。所以那时候他也处于叛逆期,没人管教,没人陪伴,特别喜欢恶作剧。
当时在他眼里,他发现大人们都特别听他的话,他说什么他们就做什么,于是他就让下等人捡地上的东西吃。但是宦官们真的听他的,吃那些脏东西,让他觉得很有趣,越来越猖狂。他强迫它们吃石头和树皮,但是有些东西真的很难忍受!
于是当时的大臣们商量要不要找人管教他。他们首先找到的是他的老师,也就是他的师傅。但没想到他师父认真的说了一大堆道理,却回复说皇帝不要说一不二。他们不应该听我的吗?所以即使是知识渊博的老师也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
于是他们又试图找到他的奶妈。他的奶妈一到,他就扑进她的怀里。奶妈问他是不是又不听话了,告诉他这些东西不能吃。下面的人是人,他们不能接受这样的食物。奇迹般的一幕出现了。末代皇帝把奶妈说的每一句话都听得很好。他还告诉护士,他不得不发脾气,因为他想见她。
护士还耐心地告诉他,只要她愿意,可以打电话给她,但不要发脾气。果然,到最后,他再也不让别人吃地上的脏东西了。
这说明了什么?如果他们没有找到奶妈,就找到了他的亲生母亲,结果可能和老师一样。因为在孩子眼里,只有奶妈陪着他长大,在他心里这才是他的亲生母亲,所以他只会听最亲的人的话,其他的对他来说都是陌生人。
所以无论如何,孩子的教育是一辈子的事。哪怕和他在一起一年,也比远离他好得多。不要因为一点点眼前利益,就放弃了和孩子的血缘关系和成人教育。
宠溺后的白眼狼
这件事发生在机场。一个日本留学生,王佳静,留学五年,从来没有打工挣钱。所有的生活费和学费都是她妈妈出的。对于身在异国的她来说,这些都是她妈妈应该做的。
因为从小到大,她一直要妈妈的衣服和吃的。即使她妈妈月入只有7000元,到处都是留下的债务,她也没有心疼的念头。最后,在她妈妈负担不起任何生活费的情况下,她竟然捅了来机场接她的妈妈9刀。
24岁有劳动能力,却天然享受母亲的赡养,最后把养不起的母亲送进了坟墓。这个案例不得不让我们反思,父母有没有真正教育好孩子的责任感和感恩心。不想养白眼狼,就不要太宠孩子,不要让孩子养成一副理所应当的忘恩负义的样子。
而这一切都是从小的教育,让我想起了一个朋友的家庭。他和他的妻子非常溺爱这个孩子。孩子上幼儿园,总是和其他孩子不一样。别人睡觉,他想玩,别人吃饭,他想睡觉,这就让老师不得不单独管理他,但是久而久之,谁也受不了这样一个孩子的存在。
最后给朋友打电话说明情况,朋友很生气。在他眼里,孩子就是他们做的。作为老师,你们必须在我交钱后替我照顾孩子。老师实在没办法,只能通过校长处理。最后孩子回到家里,我朋友没有教育他,反而觉得他的孩子很有个性。
我不敢说,如果我朋友继续这样下去,孩子可能会发展成上述情况。但是我觉得几乎分不开,因为你没有告诉他从小就要学会尊重别人,要学会听老师的话。他在小学、初中,甚至步入社会的时候,还是会坚持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在他心里,连他的父母都没有觉得他做的事情是不正确的,当然也没有其他人说他有资格教育他。
这些案例在现实生活中不胜枚举,也让我们反思如何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不管怎样,陪我到我一岁。
首先是李玫瑾教授提到的问题。经常和父母一起长大的孩子,和和爷爷奶奶一起长大的孩子,习惯和教育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我要讲的教育责任。我想用一个比喻来说明。就像很多家长会选择直接把孩子送去幼儿班或者托儿所一样,和直接远离孩子没什么区别。
教育的问题是双向的。学校教育或者爷爷奶奶的传统教育只是暂时的,而自身生存下来的家庭教育才是永久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可以说是永恒的真理。父母的一言一行,举止态度,处事方法,对孩子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也是我为什么无论如何都要陪孩子到一岁甚至更长的原因,这对他的身心发展和习惯养成是最好的影响。
适当的宠爱是可取的。
第二点是很多家长不理解的严爱问题。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不管孩子多大,都不要盲目溺爱。你要知道,严爱是适度的,是和严爱结合在一起的。你必须全力以赴去给他你应该给他的,不能心软。
其次,错就是错,对就是对。不要盲目的认为自己的孩子可以原谅自己所做的一切。你可以原谅他们,但是没有人会在他们以后进入社会的时候选择迁就他们。所以这些做法要从小培养,要为他们的责任感和感恩心打好基础。
另外就是权衡学校教育之间的利弊。很多家长喜欢老师的“报喜不报忧”,盲目认为家里成绩和表现都是最好的孩子。这种狭隘的专注也是一种溺爱。所以,最重要的是和孩子和老师,甚至和其他孩子进行交流和互动,这样你可以对孩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也可以发现他的行为习惯,以及言语交谈中的好与坏。
自古爱不能代替教育,所以严爱适度才是最合适的教育方式。有时候看似没有严格的感情,恰恰是父母应该给予的爱的体现。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