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互为最大邻国和全面战略协作伙伴。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中俄全方位务实合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两国经贸合作成果丰硕,中国已连续13年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在两国元首的共同引领下,新时期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加成熟坚韧,两国合作内生动力进一步显现。本期特邀专家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主持人许本报理论部主任、研究员。
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深化。
主持人:中俄经贸合作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刘(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亚研究所所长):俄罗斯独立以来,中俄经贸合作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中俄良好的政治和外交关系为双边经贸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2年至2008年为起步阶段。1992年至2000年,苏联解体初期俄罗斯经济大幅下滑,GDP总量下降40%。中俄贸易规模一直徘徊在50亿美元左右。1996年,中俄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中俄两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定期会晤机制,为两国经贸合作的发展提供了机制保障。2001年,中国和俄罗斯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关系推向了一个新的水平。2000年以来,俄罗斯经济恢复增长,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9%,为双边贸易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008年,中俄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500亿美元,比1992年增长了近10倍。中国对俄出口主要是机电产品和纺织服装产品,占出口总额的56.1%,进口主要是能源产品,占进口总额的50%。双边贸易显示出很强的互补性。在此期间,中俄共同推动了大型投资项目的历史性突破。1999年10月,采用俄罗斯VVER-1000技术建设的田湾核电站1号机组开工建设,成为中俄深化政治互信、发展经贸、加强国际战略合作、共同推进核能合作的标志性工程。
2009年至2018年是加速发展阶段。为了摆脱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和俄罗斯加快了双边经贸合作。2009年,中俄批准了《中俄投资合作规划纲要》。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为推动双边合作注入了新的动力。2014年,《中俄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提出建立中俄全面能源伙伴关系。2018年,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共同签署了《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定》,为深化双边经贸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2010年至2014年,俄罗斯经济年均增速保持在4%以上,中国经济年均增速达到7%至10%。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快速增长。2012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超过800亿美元,同比增长11.2%。2018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1070.6亿美元,同比增长27.1%,创历史新高。中俄双边贸易互补性进一步增强。2018年,机电产品占中国对俄罗斯出口总额的43.5%,能源产品占其从俄罗斯进口总额的71.6%。投资合作成效显著。截至2018年底,中国对俄罗斯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142.1亿美元。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在前20位国家中排名第10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排名第2位。2011年1月,中俄原油管道正式投产。2017年12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丝路基金参与的中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成为中俄能源合作的标志性项目。大型能源项目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中俄双边贸易的发展。
2019-2022年是快速增长期。2019年,中俄两国元首决定将两国关系提升为“新时期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进一步深化两国经贸合作开辟了新的前景。2020年后,中俄将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双边贸易稳定增长。2021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1468.87亿美元,同比增长35.8%。2022年,中俄双边贸易额突破1900亿美元,同比增长29.3%,再创历史新高,中国连续13年保持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在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中,对俄贸易比重从2021年的2.4%提高到2022年的3.3%,提高了0.9个百分点。中俄贸易互补性继续提高,能源占从俄罗斯进口产品的70%以上,机电产品占对俄罗斯出口产品的59.6%,双边农产品贸易增长40%以上。两国贸易结构继续优化。
在投资领域,中俄能源合作进展迅速。2019年12月,东线中俄天然气管道正式投产通气,供气寿命30年,年最大供气能力380亿立方米。2022年,中俄将大力拓展合作领域,提升两国跨境交通互联互通水平。中俄黑河至布拉戈维申斯克公路大桥正式开通,中俄第一座跨河铁路桥通江铁路桥投入运营,为扩大双边贸易提供了新的通道。2022年9月,中蒙俄三国元首第六次会晤决定正式启动中蒙俄经济走廊中线铁路升级发展可行性研究,同意积极推进穿越蒙古国的中俄天然气管道铺设项目。2022年,《关于启动升级2006年11月9日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促进和保护投资的协定》谈判的联合声明》的发表,为完善双方投资合作的法律基础创造了条件。同时,中俄大力推进贸易本币结算。到2022年12月,中俄贸易本币结算占双边贸易的50%。
能源合作压舱石的作用凸显
主持人:作为两国务实合作的强劲引擎,中俄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刘干[中国尤氏大学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和俄罗斯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能源合作的谈判,最初是基于两国经济和能源结构的互补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石油、天然气、电力、煤炭等能源产品的进口需求逐年增加。俄罗斯化石能源资源丰富,需要为亚太地区开辟新的出口市场。中俄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两国间的能源供应不需要经过第三国,更加方便和安全。
在长期的接触和谈判中,中俄不仅了解了彼此的资源能力和市场空,而且逐步解决了能源供应的路径、数量和定价机制等具体问题。2008年底,中俄签署了以250亿美元“贷款换石油”为基础的中俄原油管道建设运营协议,拉开了全面能源合作的大幕。如今,中俄能源合作不仅在资源贸易方面,而且在资源开发、管道建设、石油服务、设备供应等领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已建成年供气能力3000万吨的中俄原油管道和年供气能力380亿立方米的中俄东部天然气管道。中国企业参与了俄罗斯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和北极-2液化天然气项目,以及乌德穆尔特、西布尔石化公司等俄罗斯的油气田。此外,中国企业还承建了波罗的海化工联合企业、阿穆尔天然气处理厂、化工联合企业等项目。
电力和核电领域是中俄能源合作的先行者和常青树。自1992年以来,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跨境电力贸易已经持续了30多年。1999年10月,采用俄罗斯VVER-1000技术建造的田湾核电站1号机组开工建设。2018年12月,田湾核电站一、二期工程全面竣工。目前,田湾核电站7、8号机组和徐大宝核电站3、4号机组已经开工建设。
对于中俄能源合作来说,2022年是意义重大的一年。一方面,能源贸易占中俄贸易总额的43%,在双边贸易中的“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凸显;另一方面,面对复杂动荡的国际能源市场,中俄油气贸易额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2022年,俄罗斯对华出口石油8625万吨,管道天然气155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650万吨,煤炭6407万吨,均创历史新高。俄罗斯已成为中国石油、管道天然气和煤炭进口的第二大来源。2022年国际能源价格飙升,波动频繁,俄罗斯对华油气供应呈现价格优势,尤其是政府间原油长期供应合同价格。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中俄原油管道供应的3000万吨原油均价为78.7美元/桶,不仅低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的全部原油均价89.7美元/桶,也低于最大进口来源国沙特供应的原油均价98.1美元/桶。在陆上管道气方面,俄罗斯天然气的价格也低于土库曼斯坦。
国际能源供应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但中俄能源合作保持相对稳定,不仅保证了两国的能源安全,也成为全球能源市场的稳定器。中国市场巨大的容量和贸易灵活性吸收了俄罗斯很大一部分能源,保证了大型能源合作项目的稳步推进。此外,中国和俄罗斯也启动了能源贸易的本币结算。2022年,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在第七届东方经济论坛上表示,两国企业已同意在天然气贸易中使用卢布和人民币的比例进行本币结算;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在中俄能源商业论坛上透露,石油、石油产品和煤炭的供应也在积极向本币支付转变。以本币结算不仅可以降低美欧制裁俄罗斯带来的金融风险,还有助于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水平。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了新时代,中俄能源合作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从长远来看,中俄能源合作仍有很大潜力。一方面,俄罗斯对中国的天然气供应将继续增长。除了逐步增加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的供应量,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还在2022年与中石油签署了长期合同,每年通过远东路线出口100亿立方米天然气。《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在新时期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提出,双方将共同努力推进新的中蒙俄天然气管道项目的相关研究和磋商。根据以上计算,未来中俄天然气贸易额有望达到每年1000亿立方米。另一方面,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和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中俄在可再生能源、氢能、核能、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合作。中俄在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框架下的能源合作稳步推进。
当然,中俄能源合作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中国提出的“上下游一体化”需要推进,俄罗斯的商业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这需要两国政府和企业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根据市场规律来解决,从而为两国能源合作的稳定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
农产品贸易平均增长率超过10%
主持人:中俄农业合作发展如何?
李建民(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中俄农业合作优势互补,发展潜力巨大。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积极参与国际农业合作。在美欧的极端制裁下,俄罗斯积极推进经济多元化和“东向战略”,农业成为重点发展领域。经过多年努力,中俄农业合作已经从自发的、分散的区域性传统贸易发展到集贸易、投资、科技交流为一体的多层次经济合作,成为中俄经贸合作新的增长点。
中俄两国农业部门在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亚信会议、中俄总理定期会晤等多边和双边机制下建立了多项农业合作机制。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下的农业合作分委会、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及贝加尔地区政府间合作委员会等双边机制,在落实农业领域合作协议、促进双边农业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俄两国先后发布了一系列推进双边农业合作的文件,主要包括《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农业合作的愿景与行动》、《中俄远东地区合作发展规划(2018-2024年)》、《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及贝加尔地区农业发展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新时期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等,不仅就深入农业合作达成了意向,还向合作企业提出了建议。
在统筹规划的指导下,中俄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进入21世纪,俄罗斯农业突飞猛进,出口能力增强,中俄农业合作也度过了磨合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中俄农业合作涵盖农产品贸易、农业海外投资、农业劳务合作、农业技术交流等诸多领域,其中农产品贸易成效最为显著。从贸易进出口结构看,中国对俄农产品出口以蔬菜、水产品、水果等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占农产品出口总量的90%以上。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的农产品包括水产品、谷物、油籽、植物油和畜禽产品。2010年至2020年,双方农产品贸易额从6.17亿美元增长到55.5亿美元,年均增速超过10%。自2012年以来,中国已成为俄罗斯大宗农产品的净进口国。2015年以来,随着双方在农产品出口检疫和市场准入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许多俄罗斯农产品获准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对俄农产品贸易呈现“小出口、大进口”格局,大宗农产品净进口开始大幅增长。从贸易规模来看,2022年俄罗斯对华农产品出口增至70亿美元,增长44%,中国在俄罗斯农产品出口中的比重升至20%,超过欧盟,成为俄罗斯家禽、牛肉、大豆、燕麦和亚麻籽的最大进口国。俄罗斯占中国农产品进口的2%,是中国第农产品来源国和第一大油菜籽进口来源国。
远东是中俄农业合作的重点地区。为满足扩大对华粮食出口的储运需求,近年来,中俄两国共同建设和改造了远东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2016年,“新粮食陆路走廊”项目启动,年转运能力800万吨的后贝加尔-满洲里粮食铁路货运站2022年投入运营,俄罗斯对华粮食出口运输周期从3个月缩短至3周左右。2020年3月,中俄合作开发建设的扎鲁比诺港粮食码头投入运营。2023年2月,中国万吨级粮食运输船首次在该港口成功完成粮食装载,未来远东地区通过海路向中国出口粮食的运输规模将大大提高。与此同时,随着中俄农产品贸易的强劲增长,中欧班列开通了多条中俄“农业直通车”和粮油专列,通过全程班列运输农产品到中国,实现了粮油产品的定期运输。2022年,中俄之间的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公路大桥和下列宁斯科耶-通江铁路大桥相继开通,为未来中俄之间的大宗农产品贸易提供了新的国际运输通道。
中俄农业合作发展迅速,但合作水平和质量仍远远落后于两国农业发展潜力。比如中俄对农业合作概念的理解和合作领域的优先顺序就有很大差异。俄罗斯认为合作的优先方向是在中国尽可能开放市场,中国希望带设备、种子、人员在俄罗斯进行海外开发和全产业链合作;在合作方式上,俄罗斯主要由政府主导,大型企业运营,而中国主要以中小企业为合作主体,抗风险能力较低;俄罗斯在进出口关税和农产品市场保护方面的政策随意性大,缺乏透明度。俄罗斯基础设施落后,通关不畅,导致便利化水平低;农业科技合作相对落后,尚未形成有效的合作和技术转化平台。
在两国元首的共同引领下,新时期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加成熟和坚韧。双方将在八个重点方向开展双边经济合作,这将极大地有利于农业合作。下一阶段,建议中俄农业合作的重点是:在坚持“粮食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战略底线的基础上,提高农产品进出口结构平衡水平;完善配套措施,降低政策不确定性给企业带来的风险;鼓励大型国有企业和企业进入对俄农业合作领域;加强中俄在畜牧业领域的合作;完善边境基础设施特别是重点口岸建设,全面提高通关查验效率;提高本币结算比例,帮助企业防范汇率风险;以智慧农业和农业装备为突破口,开展农业科技合作,推动农业合作迈上新台阶。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