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光明日报6月22日头版报道路丙辉老师先进事迹(点击阅读报道全文)光明日报在6月22日头版报道了卢炳辉老师的先进事迹(点击阅读报道全文)。

光明日报6月22日头版报道路丙辉老师先进事迹(点击阅读报道全文)光明日报在6月22日头版报道了卢炳辉老师的先进事迹(点击阅读报道全文)。

27年后,陆炳辉依然坚信“中国的毕业生做思政课老师,不是转行,是自己创业。这个选择是对的。”

“师生关系是温暖的伴侣,老师应该是给学生温暖的人。”刚过50岁,卢炳辉已经花白——谁知道他为这份“温暖的陪伴”付出了多少。27年来,我义务为学生举办了320多场“C-Hui随机讲座”,听众超过5万人,回答学生问题超过1万个,与学生交流超过20万字…

在他简陋的家里,年迈的母亲和上中学的儿子都最需要他的陪伴。而陆炳辉却把本该是家里遮风挡雨的伞,铺在了学生的头上。

对于卢炳辉来说,“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全国师德标兵”、“安徽省优秀德育工作者”这些荣誉称号,不过是“激励我在思政教学中走下去的动力”。

在安徽师范大学一间略显拥挤的办公室里,陆炳辉在电脑上回答学生提问,对记者说,“看到思政课学生平视率100%,这是我的肯定。有同学愿意毕业后当思政课老师,这是我最大的安慰。”

传承:从“德育研究会”到“C慧漫谈”

命运的改变,源于陆炳辉的大三。

“1991年3月19日”,这一天让卢炳辉终生难忘。那一天,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三年级学生卢炳辉创立了学生社团“德育研究会”,并被授予当年学校优秀社团。

“当时是全国优秀教师钱光荣给我们上了一堂人生哲学课。我是这门课的课代表。钱老师的课浅显易懂。每次教室里都挤满了学生。”被钱老师生动的教学方法所吸引的陆炳辉有了一个想法:“我是学语文的,中国文学讲究‘文以载道’。但很多学生过于追求‘文’,而忽略了‘道’。”

成立“道德教育研究会”的初衷是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和“德”。但卢炳辉没想到,钱先生改变了他的思想和他的人生轨迹。

1992年,受“德育研究会”影响,陆炳辉毕业留校,成为一名思政教师。

此后,“德育研究会”一直坚持,“课代表制”被在思政课园辛勤耕耘了27年的陆炳辉保留了下来。

如果说激励卢炳辉走上思想政治道路的钱光荣先生是他的“燃灯人”,那么多年后,卢炳辉就是用这盏灯照亮了无数学子。

五月的芜湖气温宜人,在只能容纳30人的教室里,“C-Hui漫谈”如期开始。卢炳辉教授拿着遥控器,一边播放ppt,一边和侃侃交谈。这是第325期《冰辉漫谈》,也是卢炳辉从1992年开始讲课的第27个年头。在这场以“人生的智慧”为主题的讲座中,陆炳辉纵横文史哲,结合社会热点和自己的人生感悟,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做人讲智慧,做事讲能力”“让人发光的不是衣服上的珠宝,而是内心深处的智慧”,这样的“金句”如春雨般不断蔓延。

“孔子活多久?”卢炳辉的提问让同学们陷入了沉思。“人类历史有多长,孔子就活多久。因为孔子是智慧,智慧会永远流传下去。”

润物细无声。安徽师范大学思想政治专业2017级研究生钱一直是卢炳辉的忠实粉丝。刚进大学的时候,听学长说她已经大学四年了。如果没有听过陆老师的“C-Hui漫谈”,她绝对不会在安徽师范大学读书。经过两年的熏陶,钱说:“我将来也要做一个像陆老师那样的人。鲁老师就像一座灯塔,不是遥不可及,就在身边,很踏实。”

下课回家的路上,一个小伙子跟陆炳辉打招呼:“陆老师,谢谢你在我最迷茫的时候给我的指点。”几年前,这个来自农村的学生走进校园,却不知道如何度过大学生活,对未来充满迷茫。不经意间,他走进了“C-Hui漫谈”。恰好讲座是“随波逐流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当你在人群中迷路时,跟随大部队也是一种选择。走路,你会找到自己的方向,不会掉队。”像是一种觉醒,他选择了学习最认真的学生作为自己的目标。毕业后,他和陆炳辉一样,选择了留校。他必须找个机会向鲁先生表达他的谢意。“是‘C慧漫谈’照亮了我的路。”

“炳辉漫谈”是卢炳辉于1992年搭建的思想教育辅助平台。目前已经成为安徽师范大学思政课最受欢迎的招牌。本科生听课需要通过官网或者系统提前预约,有时会出现预约不到或者抢不到座位的情况。

“上课只有45分钟,但学生有很多问题,没有办法一一解决。”正是因为这个原因,“C-Hui漫谈”应运而生。卢炳辉利用业余时间,自愿给学生讲课。在每次讲座中,卢炳辉不仅精心设置了与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话题,还安排了问答环节,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困惑。

这从未停止过。在过去的27年里,卢炳辉自愿为学生举办了320多次讲座。已有超过5万人听过《冰辉谈》,收集并回答了超过1万个学生问题。时至今日,“C-Hui漫谈”依然备受学生追捧,场场爆满。

“最长的活动持续了将近五个小时。之后双脚失去知觉。”

温暖:“学生是我的孩子”

“同学们自由敞开心扉,把心结或疑惑给我,我会一一解答。这是学生对我的信任。我享受这种信任,不能辜负它。”卢炳辉说。

为了让思政课入脑入心,成为学生信赖的老师,卢炳辉进行了多年的探索。

第一年,卢炳辉以个人演讲的方式在课堂上讲授爱国主义,结果学生只是觉得“老师的演讲非常好”,却不明白老师的真实意图。第二年,陆炳辉用自己的方式和学生说话讨论,但效果还是不理想。第三年,卢炳辉用爱国题材电影看了纪录片《圆明园》。当精致、美丽、宏伟的圆明园被焚毁时,学生们义愤填膺,有的甚至拍起了桌子。一部电影彻底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情怀。

学生们的情绪被卢炳辉准确地捕捉到了。第四年,学生看完爱国电影后,卢炳辉带领全班同学演唱了《七子之歌》、《松花江上》、《我的祖国》等歌曲。唱到《义勇军进行曲》时,所有的学生都站了起来,情绪激动,卢炳辉泪流满面…

积跬步,行万里路。“C-Hui漫谈”最终成为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对话场”。

通过《冰慧漫谈》,陆冰慧认识了一群需要帮助,渴望指导的学生。如果家里有困难,他慷慨解囊;如果有心理情绪创伤,他会用心安抚。只要卢炳辉找到需要帮助的学生,他不会放弃、抛弃任何一个。多年来,600多名学生得到了他的帮助和指导。

“陆老师您好,我今年大二,对您刚才讨论的专业、专业、职业问题深有感触。我是一名师范生,对考研有很多想法,但是父亲一直希望我跨专业考研。我很矛盾,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位名叫徐囡的学生在听完《C慧漫谈》后留下了这样一张纸条。

由于“冰辉漫谈”时间限制,不定期举办。为了确保更多的学生得到答案,卢炳辉让学生把他们的问题写在一张纸上,他整理后再给他们答复。每次讲座结束后,都有厚厚的一叠问题卡。

在此基础上,为了更高效地解决学生的疑惑,为其他没有提问的同学提供参考,卢炳辉还使用了微博和微信。微博中“安徽师范大学陆炳辉”近2000万的阅读量,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不断增长的关注人数,都是陆炳辉努力的见证。“只要我有空空闲时间,我就会打开微博,逐一回答学生的问题。”

至今微博回答超过30万字,也正是这些人物陪伴着无数迷茫的学子。

2006年,陆炳辉用自己的腰包注册了“中国辅导员网”,把“炳辉漫谈”作为重要栏目之一。十几年来,网站发表了12000多篇与德育相关的文章,浏览量超过1000万次,卢炳辉的书面谈话达到20多万字。

针对大学生意志力薄弱、缺乏责任感的普遍情况,他在学生中发起“文化之旅”,通过骑自行车或徒步旅行来磨炼意志。截至目前,已带领数十名学生徒步前往巢湖、九华山、南京等地。

徒步中的所有费用都由卢炳辉一个人承担。“因为是我邀请孩子一起走的,当然费用我来承担。”

陆炳辉习惯称学生为“孩子”,或者更亲切一点,叫“宝贝”或“儿子”。当他这样称呼学生时,记者注意到他眼中的柔情。

学生们无一例外地称他为“大师”。每学期都有十几个学生主动报名帮助卢炳辉管理网站,收集学生的问题。

现在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研室主任的陆炳辉,依然坚持当辅导员。此外,他还指导学生结合课程教学组织了“师德论坛”、“道德文明辩论赛”、“德育漫画征文赛”等多项品牌活动。在过去的27年里,他指导了8000多名学生。在他看来,“辅导员是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任老师。他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影响一个群体。辅导员有问题,知识界就有问题。”

多年来,陆炳辉为大专、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学生担任兼职辅导员,以求更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心越贴近学生的心,你的观点和行动就越有针对性和说服力。”

无悔:“做一个温暖的老师”

“做一个温暖的老师”一直是卢炳辉的座右铭。采访过程中,记者一直被这种温暖所感动。

陆炳辉的学生李杰清楚地记得他去陆炳辉家时看到的情景。“不到80平米的老房子,除了简单的家具,有点乱。陆老师年迈的母亲坐在床边,行动迟缓,上高中的儿子在房间里看书。为了不影响母子俩,陆老师在阳台上搭起了书桌,书桌上摆满了试卷……”

从十几年前,卢炳辉的妻子因分娩大出血去世后,卢炳辉就用左手艰难地支撑着这个不完整的家,用右手支撑着念念不忘的学生,一路风雨兼程。

“陆老师是我的老师,我很幸运能遇到他。”现在,在北京一家金融信息服务公司担任部门主管的陈勇一提到卢炳辉就兴奋不已。陈勇来自农村。大一的时候,陆炳辉得知陈勇的事情后,主动收他为徒。2008年,陈勇因脑部血管渗出而失眠,需要开颅手术。卢炳辉得知此事后,一边筹钱一边去医院陪护。就连住院期间的住院手续和用的脸盆毛巾,都是陆先生为陈勇做的。

开颅那天早上,陆炳辉抱着陈勇鼓励他说:“别怕,会好的。我在外面等你。”

“我们要引导学生成为健康优秀的人,我们也要先成为这样的人,这样才有说服力。”这是卢炳辉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光意味着一束光照亮另一束。

为了让思政课的光芒照亮每一个学生,卢炳辉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学生身上,在学校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在家的时间。儿子出生时,卢炳辉的爱人因大出血死亡。他带着妹妹的家人帮忙照顾儿子,忍受着巨大的悲痛。他选择和学生在一起。

对于思政课学生“抬头率低”的问题,卢炳辉有自己的看法。“我上课从来不管学生的手机。如果你的课足够好,你还会担心学生不抬头吗?“卢炳辉认为,不是学生不需要思政课,而是不需要枯燥、照本宣科、没有感情的思政课。

他一上思政课,同学们就从后门进来,坐在后排和两边。他说:“你给我10分钟。如果你能听这门课,那就听吧。如果你听不进去,你可以走。我不会给你扣分的。”后来他上课的时候,后门一直开着,但是从来没有学生逃课。

曹克良当辅导员的时候是卢炳辉班上的学生。那时候他的成绩是最低的。在一条“说说你对辅导员的期望”的留言里,他写了四个字“别管我”。打架、逃课、打麻将对曹克良来说是家常便饭,但卢炳辉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曹克良固执的背后是超常的聪明,如果任其发展,就是老师的失职。

只要有空,陆炳辉就会和曹克良聊天,聊人生,聊理想。本科快毕业的时候,曹克良突然找到陆炳辉:“陆老师,我要考研了!”这个决定让位给了冰辉的眼泪:“我就知道这小子能行。”

研究生毕业后,曹克良成为中国季良大学的一名思想政治教师。他模仿“炳辉漫谈”,在中国季良大学创办了“柯良漫谈”。他还以鲁先生为榜样,在学生中发起“柯良漫谈”。

爱和善良永远是接力传递的。当一颗种子发芽,意味着更多的爱被传播。

“我是农村的,在成长的道路上有过很多迷茫。也希望有这么一个人能解决问题。我不认为我有什么特别的。作为老师,如果学生需要,我就应该去做。”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长河通讯员:高

往昔精彩回顾

高考2019,我们在安徽师范大学等你!

江城X大学时代1.0最全介绍即将开启。

新生攻略|车站以南20英里

新生攻略|师大版报名

星标,看这里

看这顶部

编辑校对:郭

编辑:马星宇投稿:xmtahnu@163.com

亲,点一个给师大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jladysyren.com/a-143106.html
1
上一篇高一期末总结 高一期末总结400字免费复制
下一篇 深圳市出入境便民网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6 2726 959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0632399@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