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林子仁
编辑|黄阅
17世纪中期,地球经历了有记录以来1000多年来最冷的时期,人类有近三分之一死亡。这是一个被历史学家杰弗里·帕克称为“全面危机”的时代。一系列的革命狂潮和国家崩溃几乎席卷全球,只有极少数地区在17世纪中期幸存下来。帕克在《全球危机》一书中介绍了世界各地处理危机的三个共同点:一是处于温饱危险中的人们进行了反抗,但与大规模的暴力反抗相比,“游手好闲、欺骗、逃离、假装服从、偷窃、假装无知、诽谤、纵火、攻击”往往影响深远;二是社会不同群体利用了日益增多的社会矛盾,但最突出的“麻烦制造者”是那些努力完成高等教育却未能找到合适工作的人;第三,极端思想极易被煽动和传播。
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俄乌冲突扰乱全球能源和食品市场,民众因生活成本危机而罢工抗议,落后和发达地区女性权益收紧,社交网络上假新闻和仇恨言论增多,新冠肺炎疫情日益暴露出现有的社会矛盾…在这次盘点中,我们梳理了这一年间发生在世界各地的上述重要社会事件,与17世纪的历史遥相呼应,提醒我们思考人类是否已经到了一定的”。
01 “女性,生命,自由”:女性权益的进退与现代性的持续焦虑
关键词:伊朗“阿米格尼示威”、阿富汗暂停女子大学教育、美国堕胎权之争、德普案。
“女人!生活!自由!”自9月以来,数千万伊朗人团结在这一口号下,试图煽动历史不公。当地时间9月13日,22岁的库尔德女子阿米格尼(Amigny)在德黑兰因佩戴头巾不当被道德警察逮捕,三天后死亡。目击者称,她死前曾被警察殴打。她的死引发了伊朗各地的大规模抗议和网上声援,“马赫萨·阿米尼抗议”持续发酵至今,引起全球关注。事实上,在阿米格尼事件之前,伊朗就已经充满了矛盾——经济衰退、通货膨胀严重、失业率高企、民族矛盾激化——而阿米格尼事件点燃了伊朗民众的怒火,抗议活动成为燎原之势。
伊朗现政权始于1979年的伊朗革命。革命了巴列维王朝的专制统治,建立了宗教领袖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领导下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根据法律,伊朗女性必须戴头巾,衣着宽松,道德警察有权教育、罚款或监禁“不守规矩”的女性;女性法定结婚年龄降低到9岁(后来提高到13岁);女性证词在司法案件中的重要性远不如男性…
同样,在伊斯兰世界,不同国家的妇女状况也不均衡。当地时间12月20日晚,阿富汗临时政府高等教育部长向所有公立和私立大学发布命令,要求立即暂停女子大学教育,直至另行通知。此举遭到多个伊斯兰国家的严厉谴责。土耳其外交部长梅夫鲁特·卡瓦索格鲁(Mevrut cusoglu日表示,这项禁令“既不符合伊斯兰教义,也不人道”,“女性教育有什么危险?这里有伊斯兰教义的解释吗?相反,我们的伊斯兰教并不反对教育;相反,它鼓励教育和科学。”沙特外交部在21日发表的声明中称,的决定“震惊了所有伊斯兰国家”。自2021年8月掌权以来,阿富汗妇女接受教育和参与公共生活的权利得到了加强。阿富汗女孩被允许接受初等教育,但大多数女孩实际上被禁止接受正规的中等教育。大多数就业领域不再允许女性就业,女性也不允许出现在公园和健身房。
以伊斯兰教义的名义限制女性的自由意志和自我实现——在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宗教价值观的“复兴”在一些落后地区似乎是一种令人惊讶的“精神返祖”现象,但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闫涛提醒我们,宗教复兴是一种全球现象,不仅在穆斯林社会,在其他地区和宗教中也是如此。这可能是因为,在一个瞬息万变、日益复杂的时代,拒绝接受现代社会的复杂性,用一些非黑即白的传统宗教逻辑思考问题,可以给不安的人提供一种确定感和安全感。
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整体失落感、羞耻感和怨恨感,将问题归咎于道德堕落,以剥夺个人自由的形式净化社会,也颇具讽刺意味地成为许多美国人应对失败的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2022年的美国越来越像阿富汗加强对女性控制的镜像:当地时间6月24日,美国最高法院判决罗诉韦德案被,堕胎合法由联邦各州决定。这一裁决可能最终导致26个州严格限制堕胎,影响3600万育龄妇女。在美国日益极端的党派政治中,堕胎权的争议一直是被利用和操纵的重要议题之一。它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共和党拉拢宗教选民的选举策略,其成功之处在于以堕胎问题激起基督教福音派选民强烈的情感和道德焦虑。
云涛认为,全球性的“宗教复兴”既是对传统宗教势力的“反击”,也是一场“现代性危机”。从这个角度来看,“宗教复兴”现象需要放在全球反现代化思潮中去理解。芝加哥大学历史学教授艾恺在他的著作《持续的焦虑》中提醒我们,现代性焦虑是现代性本身固有的弱点,它来自于我们对现代化所带来的问题、痛苦和不安的直觉反应:
“非人格化的、缺乏恒定的人际关系、道德规范或道德确定性、缺乏身份主体的现代生活,恰恰是个人自由和解放的终极状态。”
但是,平等、民主、个人主义、入世、科学和现代工业在解放个人的同时,也在不断冲击和瓦解着传统生活、家庭伦理、教会和社区编织的人际网络所带来的联系感和稳定感。艾恺认为,这两组欲望之间的张力导致了对现代性的持久焦虑。
现代化与反现代化的二元批判模式可能永远伴随着人类社会,但艾恺认为,文明的倒退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因为人们会“沉迷于”物质享受和个人自由。以堕胎权为例,在一些国家收紧女性生育自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确信堕胎权是个人权利的基本组成部分,并在推动法律进步。
据《澎湃意识形态市场”,欧洲议会宣布2021年安全堕胎是一项基本人权。但欧洲地区差异明显,东、中、南欧国家对堕胎的限制依然严格。这些国家围绕堕胎权问题展开激烈竞争。近两年来,拉美人口最多的三个西班牙语国家(阿根廷、墨西哥和哥伦比亚)相继将堕胎合法化,其他国家也处于剧变边缘。《思想的市场》一文的分析认为,拉美在堕胎权问题上取得的巨大进步,得益于女权活动家没有将这项事业视为一个独立的特殊问题,而是与其他群众运动、人权运动、黑人和土著组织以及工会广泛合作,将堕胎权诉求与其他社会正义事业联系起来,强调以阶级、种族和性别的交叉视角看待问题并制定行动策略——这也是拉丁美洲的。
社会网络既可以推动和促进反对压迫的进步社会运动,也可以支持和庇护瓦解进步社会运动的反动势力。今年的几起热点事件提醒了我们这一点。6月初,好莱坞著名演员约翰尼·德普与前妻安珀·赫德之间的法律纠纷在持续了4年的争斗后终于告一段落。法院裁定安珀侵犯了德普的名誉权,并赔偿她1035万美元。与此同时,德普的前律师亚当·瓦尔德曼(Adam waldman)也诽谤了安珀,并获赔200万美元。无论是法庭结果还是社交媒体上的“谩骂”,德普都获得了压倒性的支持,爱美白的“羞辱”在长达六周的法庭直播中达到高潮。舆论在对待艾梅柏和德普的证词时存在明显的双重标准。爱美白陷入了反案投诉人经常遇到的“22条军规”陷阱,任何自证其罪的行为都被解读为有罪。
《思想市场风起云涌》的作者侯启江认为,德普案中的厌女狂欢象征着美国保守主义对女权运动的反击——父权既得利益者在过去几年反性骚扰运动中积累的结构性怨恨和不满,已经发展成为德普案中羞辱和讽刺琥珀的集体网络行为,反性骚扰运动的社交媒体动员策略被保守势力原封不动地采用 打造一个“被陷害的直立人”(德普)伊朗大规模抗议活动的一些相关动态迅速登上头条,获得数千次转发并遭遇高度讨论,随后被舆论“逆转”。 被指假新闻的热点话题包括“伊朗决定取消道德警察”和伊朗足球运动员在世界杯小组赛开始前拒绝唱国歌支持本国女性。
02 “中产正在萎缩的第一世界”:生活成本危机与欧美罢工潮
关键词:“悄悄退出”、“咸鱼模式”、欧盟就最低工资规则达成协议、欧美罢工潮、“不满的冬天”
九月,“安静地退出”的概念在抖音传播开来。据《洛杉矶时报》报道,这个词是千禧一代在今年3月发明并使用的,他们还称之为“不要太认真对待工作的艺术”。在这个千禧一代聚集的社交媒体上,年轻人分享各种“悄悄辞职”的策略,比如拒绝在晚上或周末回复邮件,拒绝做超出职责范围的工作。12月5日,“妖精模式”在投票中击败元宇宙和“我支持”(#IStandWith),当选2022年牛津词典年度词汇。这是牛津词典首次通过公众投票选出年度词汇。“咸鱼模式”在字典中被解释为“一种不加掩饰的自我放纵、懒惰、邋遢或贪婪的行为,通常以拒绝社会规范或社会期望的形式呈现”。无论是“悄悄退出”,还是“咸鱼模式”,都抓住了这一年的一个重要社会氛围和氛围——人们意识到自己深陷于某种系统性的苦难和不公之中,用自我放纵来逃避这个冰冷的现实。
英国作家王邦在《贫困的质地》一书中写道,“今天我们谈论的贫困,不仅仅是埃塞尔比亚或委内瑞拉,甚至是希腊,而是中产阶级正在萎缩的第一世界。”各种研究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中产阶级的衰落非常明显,今年又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和俄乌冲突的打击。9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俄乌冲突给欧洲国家造成了“可怕的”经济后果,不断上涨的能源价格正在推高其他大宗商品的价格,提高生活成本。在经济衰退、工作不稳定性大大增加和工资增长停滞的时候,工人的购买力正在迅速下降。
为此,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就制定成员国最低工资的规则达成一致,同时尊重成员国劳动力市场的差异,试图建立一个程序性框架,在整个欧盟范围内推动一个“充分和公平”的最低工资。此前,德国议会已批准从10月1日起将德国最低工资标准从9.82欧元/小时上调至12欧元/小时。德国政府希望这将有助于低收入工人应对不断上涨的食品和取暖成本。
然而,当人们意识到“悄悄推出”或假装“宠溺”咸鱼只能带来片刻的安心,却无法应对生存的危险时,他们选择走上街头。受高通胀、物价飞涨、实际收入下降等因素影响,“罢工潮”席卷欧美多个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典等国,涉及电商、餐饮、邮政、医疗、教育、公交、物流等多个行业。
这一年,美国的罢工潮伴随着“工会复兴”,给美国长期蛰伏的劳工运动带来了新的活力。4月1日,纽约斯塔滕岛亚马逊JFK8仓储中心的数千名仓库工人投票组建工会,这标志着亚马逊员工首次在美国成功组织工会。同一天,位于曼哈顿切尔西市场的星巴克甄嬛面包店也投票决定组建工会,成为全美第十家工会数量最多的星巴克门店。11月17日,来自112家门店的2000多名员工在星巴克的“红杯日”发起罢工,要求公司改善员工福利,抗议公司对工会的镇压。在过去的一年里,超过260家星巴克门店投票支持建立工会。观察家认为,我们有理由相信美国正在发生某种“新工会运动”。它延续了“千年社会主义”的政治潮流,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2011年的“占领华尔街运动”,2016年民主党候选人Bern Sanders的政治动员,以及新冠肺炎疫情。许多美国工薪阶层的经济状况已经下降到无法忍受的地步。
几十年来,美国工人的集体行动一直在下降。根据劳工统计局的数据,目前只有10%的美国工人是工会成员。然而,今年的民调显示,工人集体行动的公众支持率创下自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的新高,约70%的美国人对此表示支持。事实证明,工人的集体行动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由于工人带薪休假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代表约11.5万名工人的12个工会今年两次试图发动美国自1992年以来的首次铁路罢工。原定于12月9日的铁路罢工被拜登总统12月2日签署的一项新法案叫停。虽然没有争取到带薪休假的权利,但铁路工人已经争取到了未来5年24%的加薪和每年1000美元的现金补贴。
同样是在12月,持续了一个多月的加州大学罢工以一份劳动协议的敲定而告终。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学术罢工。根据这一协议,博士后将在未来5年内获得约21.5%的加薪,其初始任期将由原来的1年增加至2年。学术研究人员在任职期间将获得29%的加薪。此外,加州大学还承诺在带薪休假时间、儿童保育福利和工作保障等方面提供更好的待遇。加州劳工联合会首席执行官Lorena Gonzalez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加州大学的罢工是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一种全新的活力和赋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年轻工人不被视为传统意义上的工会成员。”她相信这些即将进入专业领域的年轻人会把这种经历带到科技领域和学术领域。
英国在2022年经历了多年来最大的劳工骚乱。12月1日,《卫报》梳理的“罢工日历”显示,铁路工人、护士、学校教师、邮政员工、银行安保人员等群体都将在12月举行不同规模的罢工,要求加薪和改善工作条件。据不完全统计,从12月1日到24日,全国只有6天没有罢工。大规模、跨行业的罢工源于俄乌冲突加剧导致的生活成本危机。9月份,英国物价涨幅最高的是食品、交通和家庭必需品,同比涨幅分别为14.6%、10.9%和10.8%。此外,能源价格也大幅上涨。2022年冬天,英国家庭能源账单预计将升至3000-4000英镑,政府提供的临时补贴只是杯水车薪。一些观察家将这次罢工潮与1978-1979年的“不满的冬天”相提并论。当时,英国政府与公共和私营部门爆发了激烈的薪资纠纷,罢工造成了数百万个工作日。但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工会在斗争中失利,权力被严重削弱。
华威大学历史学教授丽贝卡·厄尔(Rebecca Earle)认为,今天英国的不平等在很多方面都像回到了19世纪初——随着能源和食品价格的上涨,许多普通英国人既买不起健康的食材,也买不起做饭用的燃料,就像工业革命时期高昂的燃料成本迫使南部许多居民放弃在家做饭,靠白面包和甜茶生活一样。在这个世界上第一次发生“新自由主义转向”、二战后建立的福利国家机制不断被拆解的国家,目前的困境已经埋下了伏笔。王邦引用前爱丁堡大学哲学教授、英国福利改革中心主任西蒙·约翰·达菲的话指出,低福利是普通英国人困境的根本原因。“在过去的四十年里,只有最富有的15%的人实现了实际收入增长,其余的人都遭受了相对的收入缩水。正是因为福利太低,穷人离不开低薪工作,结果他们变得更穷,雇主也懒得投资更有生产力的方式。”
疫情后的经济衰退和俄乌冲突导致的高通胀引发了英国的两次政治危机。7月7日,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宣布辞职。除了庇护副党鞭克里斯·平彻(Chris Pincher)的丑闻,以及试图用谎言撇清关系,引发保守党内大规模“辞职潮”之外,约翰逊任内积累的各种社会矛盾——从英国退出欧盟和通货膨胀到英国33年来最大的铁路工人罢工——都证明他无法再享有民众的信任。约翰逊的继任者伊丽莎白·特拉斯(Elizabeth Trass)在上任仅六周后,于10月20日匆忙宣布辞职。她提议使用大规模减税计划(自新自由主义时期开始以来,保守党的典型策略)来拯救经济,这一提议被广泛质疑为不切实际,并引发了市场动荡。继特拉斯之后,唐宁街10号迎来了新首相里奇·苏纳克。然而,在“思想市场风起云涌”的撰稿人刘玉凤看来,“无论唐宁街的主人如何更迭,只要执政党还是接受撒切尔遗产的保守党或工党的派系,面对当前的生活成本危机,我们只能采取一些零敲碎打的灭火政策,除非外部形势发生根本变化。”
从推特风暴到粮食危机:反思全球化关键词:埃隆马斯克收购推特,欧洲能源危机,全球粮食危机。
以上已经描述了社交媒体在社会运动中的双刃剑作用,今年围绕Twitter的一系列风波加深了我们对社交媒体阴暗面的认识。
10月底,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以440亿美元收购了Twitter。马斯克自称是“言论自由绝对主义者”。然而,他进入Twitter后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社交网络平台上发起的运营改革,反映了他在“言论自由”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及其严重后果。反击数字仇恨中心(Center for Countering Digital Hate)、反诽谤联盟(ADL)等网络平台研究组织发现,马斯克收购推特后,诋毁非裔美国人的言论数量从平均每天1282条上升到平均每天3876条;诋毁男同性恋的言论平均每天从2506条上升到3964条。在马斯克收购Twitter后的两周内,反犹言论飙升超过61%。与此同时,与“伊斯兰国”和宣扬极右翼阴谋论的QAnon等极端组织有关的账号也通过推特上的付费认证卷土重来。同样值得注意的是,Twitter最近解散了监督危险或不准确言论的团队,停止执行新冠肺炎的错误信息监督政策,马斯克也将一些内容审查问题以投票的形式留给用户决定。研究人员警告说,这些做法加剧了与疫情有关的错误信息和阴谋论的扩散。
另一方面,马斯克擅自封禁了一些可能对他或公司不利的推特账号。12月14日,Twitter封禁了超过25个使用公开信息追踪私人飞机位置的账户,其中包括追踪马斯克私人飞机的账户@ElonJet。马斯克对此的解释是,这些账户违反了Twitter的一条新规则——Twitter用户不能分享他人的“实时定位”。推特还封禁了《时代》周刊、CNN、《华盛顿邮报》等媒体至少8名记者的推特账号。封禁原因尚不清楚,但上述账号的共同点是都发布了与飞机定位账号相关的推文。12月18日,Twitter的监管政策再次升级,宣布不再允许仅用于推广Instagram、脸书、乳齿象等其他社交平台的账号在Twitter上活跃。马斯克表示,这是为了防止“无休止的竞争对手免费宣传,这简直太荒谬了。”
Twitter的创始人曾宣称Twitter是一个“全球城镇广场”。Twitter前首席执行官迪克·科斯特洛(Dick Costolow)和Twitter联合创始人杰克·多西也有类似的说法,甚至马斯克也表示,“我之所以收购Twitter,是因为这样一个数字城市广场的存在对文明的未来非常重要。”
但根据《纽约时报》专栏作家Ezra Klein的说法,我们寄托在Twitter上的这一理想今天已经破灭了。他批评说,无限的互联网和海量的信息正在退化我们的注意力和反思能力——Twitter的运行机制鼓励用户讲述而不是倾听,并对各种有争议的问题表达欠考虑的观点,吸引喜欢和转发。作家和活动家理查德·西摩(Richard Seymour)在他的著作《推特机器》(Twitter Machine)中指出,“如果推特机器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灾难,比如上瘾、抑郁、假新闻、吐痰者、网络欺凌、极右亚文化,那么这台机器只是在利用和放大那些社会上已经很普遍的问题…我们身上的某些东西正在等待上瘾,社交媒体加强了这种趋势。”克莱恩提醒我们,这其实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存在于所有的社交平台。这些平台的设计出发点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让内容的创作和分享变得更方便,更容易上瘾,而平台背后的公司则有更多的注意力和数据可以出售。由于社交网络已经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数字基础设施之一——我们几乎所有人都依赖社交网络来获取信息和与亲友保持联系——因此迫切需要探索新的社交网络机制来促进对话和理解。
世界是平的,人员、资本和商品的自由流动可以促进所有人的福祉——这曾经是全球化的美好承诺,但正在被逆全球化浪潮打破。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冲突加剧了欧洲的能源危机。俄罗斯是世界上第二大天然气生产国和第三大石油生产国。根据今年年初的数据,欧盟27个成员国40%的天然气是从俄罗斯进口的。因为制裁限制了俄罗斯的能源供应,过去一年欧洲的天然气基准价格上涨了近10倍,消费者和企业受到严重打击。德国波恩大学政治学和国际关系终身教授、全球研究中心主任顾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指出,在平稳全球化时代,能源进口国和能源出口国相互依存、共赢,而当地缘政治凌驾于全球经济联系之上时,“当前欧洲的能源危机也是逆全球化思潮的一种表现、注脚和焦点。”顾也认为,只要资本主义的规律在本质上没有改变,能源贸易的中断只会是暂时的。
反全球化浪潮和新冠肺炎疫情的负面影响也加剧了全球粮食危机。据《卫报》报道,早在2021年,美国的山火、拉丁美洲的干旱和澳大利亚的洪水已经导致粮食减产。因为今年的俄乌冲突双方都是小麦出口大国——乌克兰是全球第五大小麦出口国和主要玉米出口国之一,俄罗斯是全球第一大小麦出口国和第二大葵花籽供应国——这对全球粮食供应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非洲和中东的部分地区出现了粮食短缺,这些地区依赖于黑海地区的小麦和其他作物的出口。今年2月,联合国警告称,索马里的食品短缺将威胁近一半5岁以下儿童的健康。该国仍在努力抗击史无前例的干旱。其他因干旱而遭受粮食短缺的非洲国家有布基纳法索、乍得、毛里塔尼亚和尼日尔。粮食危机还蔓延到一些亚洲国家:饱受内战摧残的也门至少有800万儿童濒临饥荒;在政局动荡的阿富汗,95%的阿富汗家庭因经济窘迫难以保证食物获得;由于经济危机,斯里兰卡也陷入了粮食危机。2021年4月,极端民族主义政府提出禁止化肥,导致歉收。
《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报告》显示,2021年,将有8.23亿人挨饿,到2022年,这一数字将增加5000万。随着粮食价格持续上涨,据估计,2023年世界上面临长期营养不良的人数将再增加1900万。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院长米努切·沙菲克(Minouche Shafik)在接受该报采访时表示,“我非常担心粮食和燃料危机对低收入国家的影响。许多国家的债务水平已经很高,他们将很难借到更多的钱来支付能源和粮食进口。世界各地的许多家庭都将受到这场危机的影响。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通过人道主义援助、现金转移和向最贫困家庭提供福利来保护最脆弱的群体。”
尾声:未来将会怎样,取决于我们的理智与决心
今年去世的港籍作家西溪在小说《秦》中写道,虚行不仅是人们理解地理、天文的工具,也是人们规范思想和行为的工具。“每个人都接受了假想线是多么有用和方便,好像有那么多线,好像世界是用假想线画出来的。”西西在接受界面文化采访时表示,她用想象中的线条来对比世界上各种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
“男尊女卑”就是这样一条假想的线,看似真实,坚不可摧,实际上削弱了一些社会的福祉和潜力。布朗大学经济学教授、统一增长理论创始人奥德·加洛尔(Oded Galor)指出,人类社会从数千年的停滞向增长转变的一个关键驱动力是更多女性进入社会参与劳动,而全球财富和不平等的起源之一是不同地区对性别角色的不同态度。越是鼓励女性在发展过程中加入职场和社会,她们就越能获得财富积累的机会。反之亦然。
“经济至上”是另一条假想线——在加拿大作家F.S迈克尔斯看来,经济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单一文化”,它塑造了我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它让我们相信,我们是理性的、利己的、有创业精神的个体,在一个由市场组成的世界里相互竞争。市场和竞争越广泛,我们能达到的效率就越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不人道的、匿名的、交易性的经济关系。有益则合,无益则散。但正是这种单一的文化导致了越来越多的痛苦、困惑和不平等。
沙菲克在《新社会契约》中写道:“许多社会抱怨的原因是,我们的社会契约已经被技术变革和人口变化压碎了。”“于是,更多的风险——抚养孩子、失业后保持再就业能力、老年生活自理——开始由个人承担。我们越来越生活在一个‘自力更生’的社会,这已经转化为一种义愤填膺的政治氛围,心理健康问题的扩散,以及年轻人和老年人对未来的担忧。”为此,沙菲克提出,我们需要一种强调集体利益和风险共担的“新社会契约”。它需要基于三个原则:第一,每个人都应该得到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最低保障;第二,社会应该尽可能地投资为公民创造机会;第三,风险应该由个人、家庭、雇主和国家共同承担。
帕克发现,在17世纪中期的危机之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新的均衡。人们对政治、经济、宗教变革的热情降温,政局更加稳定,经济有所创新,宗教变得宽容。许多政府将社会资源从军备转向社会福利以重建经济;知识分子也推出了一系列应对未来危机的新理论。这些创新在西方世界生根发芽,为东亚和西北欧之间的“大分流”奠定了基础。两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我们走到了一个危机四伏的历史节点。未来会发生什么也取决于人类的理智和决心。
(除非特别注明,本文图片均来自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