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疫情下医护人员的24小时:那些平凡又不平凡的“逆行”瞬间
本报讯(记者胡旭阳摄影报道)面对疫情防控的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四川各级医院始终坚持把患者生命救治放在首位,扎实做好医疗救治和资源准备工作,坚决捍卫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面对感染人数的增加给诊疗带来的巨大压力,医务工作者始终坚守在一线。面具背后是最普通的人。他们是父母或妻儿,迎难而上,一往无前。这是默默努力的缩影。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走进医院,看看他们的一天。
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急诊科分诊处
时间:上午9: 30
地点: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
人物:陈小玲,急诊科总住院医师。
关键词:团结
“看看病人的血压和血氧饱和度.”陈小玲和他旁边的医务人员说。说完,她转过头,下意识地抬起手臂,轻轻咳嗽了两声。
陈小玲介绍,目前华西天府医院门急诊量爆满,是平时的两倍,大家都在加班加点。急诊普通诊室门口,一条长长的队伍在有序等候,诊室里的医生“马不停蹄”,听诊、问诊、写医嘱、讲解注意事项,一点都不马虎。
陈小玲谈到,病人太多了,所以他们最近经常不能按时吃饭,有时甚至忙得连水都顾不上喝。对于轻微症状,只要能坚持,就一直在工作岗位上。“这段时间是24小时,医院也协调了多个部门支援。不过,最欣慰的是看到病人病情有所缓解。”
对于这期间的坚持,陈小玲说,不仅是我在努力,每个部门都在用自己的力量团结起来,让更多的人保持健康。“要说这段时间可喜可贺,那就是大家都会把自己的好吃的带到部门来,和大家分享。医院也提供物质保障。再坚持一会儿,应该能赢。”
当记者问他们在这段忙碌的时间里有什么计划时,陈小玲回答说:“我很想吃妈妈做的饭。”
西部战区总医院急诊科忙着看病人(医院提供)。
时间:中午12: 30
地点:西部战区总医院急诊科
人物:曾美,急诊科护理教学负责人。
关键词:独立
12点30分,曾美在各个紧急观察区来回穿梭。这个时候普通人都在吃自己的午饭,但是急诊忙的时候,患者往往担心医护人员下班。“我们是,24小时。”曾美停顿了一下,试图说出后半句。曾美是西部战区总医院首批招聘的护士之一,但她连续三天带着多种退烧药坚守岗位。
随着第一波疫情高峰的到来,门急诊患者成倍增长,日抢救危重患者超过100例。医护人员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考验,每个人都被陆续“招募”进来,需要上岗的每个人都可以独立。打扫卫生生病了,护士们自己动手;护士生病的时候,护士自己来;当同事生病时,护士们会延长工作时间。家属生病,擦擦眼睛,回到岗位。曾美说,科室每天最怕的就是听说又有几个护士病倒了,但值得欣慰的是,这个时候总有人主动顶上来,其他科室也在支持。
面具背后,是最普通的人。他们是父母或妻儿,迎难而上,一往无前。这就是默默付出的缩影。曾美说,团结起来,保护更多的家庭。
医生在休息室休息(受访者提供)
时间:下午4点
地点:高新区中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人:主治医师李勇
关键词:在办公室睡了7天
“不管是不是新冠肺炎,我都会尽力帮助你.”李勇不厌其烦地向社区居民解释,“来看我们的老年市民很多,需要耐心。”随着传播高峰不断攀升,12月中旬该院收治患者已超过180人。全科医生团队有一个信念,如果晚感染一天,就能在这个岗位上多坚持一天,获得更多的力量,就能让更多的患者解除痛苦。
也许是感染或疲劳造成的。李勇虽然做好了防护,但还是出现了发热、头晕、发冷的症状。“事实上,不仅仅是我。那段时间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不适,但都坚持互相扶持。如果我们多付钱,病人就可以少等,让病人安心。”李勇说,他回去怕家人被传染,被家人阻止。李勇选择在办公室待了7天。“我希望忙完之后能有时间陪陪他们。”
德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的患者
时间:下午6点
地点:德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人物:何定秀副主任医师
关键词:孩子吃了半个月外卖。
下午6点多,本该交接的何定秀不放心,来回核实病房每个病人的情况。“我们都觉得坐在这里很累。我看你来来回回不下10次了。”市民王乐妍把凳子递给何定秀。何定秀挥了挥手。“您能早日出院,是我们医护人员最大的幸福。”要求会诊和体检,保证病人在特殊时期能得到正常的诊治,何定秀再做一遍就能安心。
最近德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比日常的急诊量增加了近3倍。“我们还承担了德阳市的危重病人救治任务,整个科室已经超负荷运转。”何定秀告诉记者,急诊是抢救生命的第一道防线。疫情之初,我们就预测到了情况,在打一场硬仗之前,尽最大努力保护好医护人员。面对病人数量的上升和医护人员的不断减少,工作时间一天比一天变化,大家都减少了休息时间。大家团结一致,医院所有科室能开的床位都开了,大家都在支持我们。”
何定秀谈到,科室里90%的医务人员都是“杨过”。一般来说,当他们的症状缓解后,他们会很快回到工作岗位。为了和患者交流,科室里的一个“宝娟”还自费买了一只“小蜜蜂”。
过了这段时间,何定秀有两件事要做,从业务上和大家商量,加强危重病人的救治能力;另一个是带孩子们去看大海。“两个孩子吃外卖已经半个月了。”
将军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得到居民肯定(受访者提供)。
时间:晚上8点
地点:成都天府新区将军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人物:李强副主任医师。
关键词:在线咨询
晚上8点多,李强正在翻着手机,一一回答居民的提问。李强是社区的全科医生。从新冠疫情开始,李强就积极投入到社区的各项防控工作中,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不上班也不在微信群上回答居民的健康咨询。李强介绍,12月8日以来,整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收治发热患者680余人,接受居民在线健康咨询2500余人次。医生们纷纷建立微信群,试图回复每一个咨询。“可能是最近腱鞘炎,有时候拿东西拿不稳。”
李强说,“社区医生随时待命。对于不方便出门的老年患者,我们也尽量上门。”几天前,该社区的一位84岁的居民连续七天呈新冠肺炎阳性,他一直咳嗽和呼吸急促。中心的另一位医生周涛得知,当时是下午六点。电话得知病情后,他带着家访箱,来到观音湾社区居民家中。
医生方家杰斜靠在手术室外(医院提供)。
时间:凌晨4点
地点: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人物:方家杰博士
关键词:瘫痪坐在手术室外
“今天凌晨,为了孩子的安全,方家杰医生在刚刚退烧的情况下,坚持协助手术。手术后,他筋疲力尽,坐在手术室外面。”小儿外科护士蒲娟说,这期间小儿外科医生带病值班,人力资源非常匮乏。孩子是重点人群,各个部门都在高强度工作,互相补位。即使医护人员被感染,回去休息一两天也会回到岗位。
“还要多久才能回去休息?”记者质疑。“大家都还在岗位上,我就不回去了。”蒲娟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来源:四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