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布丽娜·徐青军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始,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中国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加强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包容性发展”。“幼儿教育”的实现,离不开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幼师队伍。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生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来源。当前,要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加强改革创新,努力把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成为热爱学前教育事业、适应学前教育发展需要、胜任学前教育科研和管理工作、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幼儿教师。
坚持以儿童为本的原则,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高尚品德。孩子年龄小,身心发育不成熟,自理能力弱,容易受到伤害。与其他教师相比,幼儿园教师需要更加细心和耐心,自觉承担保育和教育的双重责任,切实保障和实现儿童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培养应始终坚持师德为先的理念,培养他们对学前教育的热爱和敬业精神。要开设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等课程,让学生系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期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标准》,牢固树立依法依规教学的意识;围绕立德庶人这一根本任务,为学生提供更多在教育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中体验师德的机会,让他们在真实的幼儿园教学情境中体验教师的快乐和成就感;通过树立师德先进典型,开展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师德学习氛围,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
优化课程教学,巩固学前教育专业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科学教学的基础,幼儿教师必须掌握学前教育涉及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的通用知识,这也是幼儿教师不断提高教学保障水平的动力和支撑;其次,要掌握儿童发展的科学知识,这是幼儿园教师认识和理解儿童的理论基础;三是掌握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旨在将幼儿发展知识恰当有效地运用于教育实践。基于此,2018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创新培养模式,优化培养课程体系,突出保育和教育融合发展”“加强儿童发展和幼儿园保育教育实践课程建设,提高培养专业化水平”。当前,应进一步优化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幼儿教师目标,科学设置毕业要求指标点,开设与指标点对应的配套课程,努力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带动其他课程发展。鼓励教师与时俱进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将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案例引入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学前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课堂,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鼓励教师改进课程教学方法,增强高阶性,突出创新性,增加挑战性,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中心地位;鼓励教师改革课程评价方式,加强过程性评价,让学生忙起来,真正实现学起来。
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应从理论课程的实践环节和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理论课的实践训练。鼓励教师利用理论课程的实践学时设置相应的培训项目,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二是设置贯穿整个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第二学期至第六学期,幼儿园保育、幼儿发展与评价、幼儿园游戏、幼儿园教学活动、幼儿园教育调查等一两周的主题实践。每学期举办,加深学生对幼儿园教育保护的认知和体验;第七学期开设了为期16周的幼儿园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护理教育专业能力。同时,要加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一方面,通过开设一系列研究方法课程,引导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如选题、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研究成果的呈现等。同时,结合每学期开设的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增强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高度重视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写作,加强学生基本的科研素养和学术研究规范,使其入职后能够胜任教学和科研工作。
(作者系长沙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中心成员;长沙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