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吃鸡?还是先吃鸡蛋?这个问题从古至今一直困扰着人类,我们也一直在寻找真正的答案。
另一个同样的问题,火车优先?还是先有赛道?也让一些人很困惑。
在我们的印象中,铁轨和火车应该是同时出现的,但实际情况是铁轨出现的时间比火车早得多。车辙的本义是指车轮行驶后留下的车辙痕迹。
早在古希腊,人们为了减少车轮行驶过程中的颠簸,就在石板路上凿出两条和车轮一样宽的凹槽。这种石轨就是早期的轨。
在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车在同一条轨道上”的记载。到了秦朝,车轮常年滚动形成的车辙也被认为是早期的轨道。
15世纪时,一些煤矿为了提高生产能力,在矿道里用木头修建了两条轨道,让拉煤车在上面行驶。为了防止车轮在行驶过程中脱离木轨,车轮内侧大,外侧小,这样整个车轮就会卡在木轨上,不会脱轨。这种专为轨道设计的车轮至今一直用在火车上。
在17世纪,为了增加木制轨道的耐用性,在木制轨道上铺设了大块的铁板,也称为板式轨道。后来发明了更经济实用的L型轨道,车轮卡在轨道上也没有脱轨的危险。从此,人类进入了铁路时代。
在蒸汽机发明之前,所有在轨道上行驶的车辆都是由人或牲畜拉的。1829年,斯蒂芬森将改进的蒸汽机车投入商业使用。因为这种蒸汽机车需要烧煤来提供动力,而且会有很多烟,所以被称为火车,轨道交通进入了蒸汽动力时代。
为了适应火车越来越高的速度,轨道也在不断改进,从承载能力更大的铁鱼腹轨到更耐用的工字钢轨。这些重要的技术进步为现代铁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早在1936年,德国设计的火车就以每小时205公里的速度行驶。即使是现在,这也是相当快的了。随着列车电气化的发展,为适应列车提速,普通轨枕碎石轨道已不能满足需求,大量使用了无砟轨道和无缝钢轨。
中国铁路发展相对较晚。1876年,英国人在上海修建了一段铁路,但使用一年后被慈禧拆除。随后的几十年,中国的铁路基本都是由外国修建和运营的。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的铁路才开始快速发展。
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中国高铁技术从引进技术向自主创新转变,从无砟轨道、无缝线路向时速350km/h的高铁转变,中国高铁实现了完全自主化。
如今,我们不仅在高速铁路领域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和运营里程,而且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地铁、轻轨、电车、磁悬浮成为很多城市的新名片。
为展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成就,探讨城市轨道交通未来发展方向,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主办的2021北京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暨高峰论坛将于10月9日至11日在中国国际会展中心(北京静安庄馆)举行。
本次展览以“智慧城市轨道交通,智行致远”为主题,呼应了《中国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纲要》和“十五”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战略与发展思路研究。
规划了多业态、产业创新、安全创新、装配、未来城际及城轨、未来轨道产业园、未来人才等七大主题展区,吸引了300多家优质企业齐聚北京,众多国内外领先企业在2021北京轨道展上上演年度首秀,将最新产品和技术带到近30000平方米的展区。
同期2021北京轨道展共设五大板块:先进技术装备与智能运维板块、城市轨道云和大数据与智能列车运营板块、智能客运服务、智能交通与资源管理板块、先进基础设施与智能能源板块、未来轨道板块。
还有高峰论坛会议,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赶紧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