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的着力点要在基层。如何让党的好政策、好声音走进基层、走进人心,探索一条贴近实际的基层理论宣传新路子,至关重要。陇南有376座客家围屋,是“世界围屋之都”和“中国围屋之乡”。遍布全县的客家围屋是基层群众休闲娱乐、节庆聚会的重要聚集地,是客家人的文化载体和精神寄托。利用百姓身边的围屋作为宣传平台,让宣传走进围屋,走向群众,是一个很好的尝试。2017年以来,龙南县委宣传部深入挖掘周边民居的文化功能,以周边民居为宣传平台,以古村落、祠堂为补充,创新“五微”(微站点、微人物、微言语、微技术、微时间)宣传模式,打造“周边民居讲堂”理论宣传品牌,取得良好效果。
创新说教模式
把“让我听”改成“我爱听”
陇南“家家户户讲堂”基层理论宣传活动,着力创新“五微”宣传模式,即微会场、微人物、微发言、微技术、微时间,突出走进封闭的民居,走近群众,处处体现“微”,使枯燥、说教式的理论宣传生动灵活,深受群众欢迎。
一是场地灵活,微场地成为大舞台。龙南“围屋讲堂”针对客家围屋,在围屋的厅堂、前草坪、古戏台、巷子里随机选择一块地方,摆几张椅子、凳子,与群众面对面,照常交谈,让群众感到亲切,没有距离感。小小的会场变成了布道的大舞台。除了客家围屋,《围屋讲堂》还适时选取社区广场、田野、祠堂、村口树木、企业车间等群众身边的微场所。,并采用广泛灵活的微呈现方式,做到“细致”,吸引群众。
第二是人员的大众化,微角色变成更大的团队。以前群众经常反映讲师是上面派来的,太远,不熟不熟,听着没意思。龙南县对症下药,从老干部、老教师、道德模范、大学生村官、致富能手等各界人士中遴选,组建覆盖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理论微宣传团队。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活动中,身为“陇南好人”的宣讲员谢秋梅,通过讲述自己家遭遇变故、一贫如洗的真实故事,感动了在场的很多人,但她依然信守承诺,坚持还钱。谢秋梅这样的微人物来自群众,说的都是自己的遭遇,很有感染力。
三、语言平实,微言见真情。理论说教的内容多,往往给人一种沉闷的感觉。基层群众听不懂、听不懂、不想听,为民思想工作难以取得实效。为了让群众更愿意听、听得进,“家周围讲堂”紧紧围绕当前社会热点,注重用身边的人和事阐述大道理,用小视角、小故事体现大主题,把大讲堂变成微讲堂,要求讲稿弃稿,用人民语言、客家话、白话文,讲的内容要接地气,注重见微知著,讲真讲实,体现微义。
第四,形式立体,微科技突出大主题。有一段时间,一个“当客家山歌遇上桃花”的原创微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该视频由龙南客家山歌队演唱,将客家山歌与旅游景点相结合,以目前最快的网络视频模式推广客家文化。这是“家周围讲堂”运用微技术创新基层理论活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家周围讲堂”创新采用微技术,整合“线上+线下”资源,辅以短视频、微信、图文、PPT、H5等新技术新手段,结合客家戏曲、客家山歌、客家采茶戏、客家歌舞等多种文艺表演形式,广泛满足了群众多渠道接收信息的需求,提升了理论宣讲的感官体验。
第五,传道授业解惑效率高,微时间作用显著。微时间宣讲的时间会尽可能缩短,将之前一两个小时的时长压缩到20分钟以内,不同类型的宣讲员轮流进行,缓解群众的听觉疲劳,让宣讲高效进行。陇南“家周围讲堂”基础理论宣传利用短、小、微的时间解读政策,传递好声音,使宣传工作真正做到“落地、细、小”,引起群众共鸣,激发群众热情,汇聚群众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
完善宣传机制
变“命令式”为“指向式”
在创新“五微”模式的同时,龙南“房前屋后讲堂”还创新了讲座内容,采用“双向”选题和“菜单式”点位呈现。一方面,结合党的政策和县中心的工作,传道者根据自己的特长寻找话题;另一方面,根据当前形势的要求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倾听需求,适时适度地进行讲座。“点单式”宣传,使理论宣传真正实现了因人施教。
一个是因为人。对党政干部,重点宣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重要会议精神、情绪管理、组织行为、沟通技巧等。对学校师生而言,强调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美育、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宣讲党的惠农政策、新作风新面貌、移风易俗等。给农村人和返回者;针对社区居民,深入浅出地讲解民生问题。人性化的因人施教,更容易搔到群众的痒处。群众听自己想听的,听自己听得懂的,带着问题听,每听一次都有所收获。
第二就是时不时的说话。党的召开后,“外武讲堂”的讲师们立即梳理报告的重要内容,结合陇南实际,制定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环境保护等报告相关主题,到全县各地宣讲,及时“解渴”。
第三是因为事情。对于精准扶贫,“外宅大讲堂”筛选优秀的精准扶贫干部和“第一书记”作为微宣传员,深入各村宣讲。平日里,龙南“家周围讲堂”的宣传活动主要以六场攻坚战为主。根据不同的工作重点,选择相应的讲师进行不同内容的宣传,有效地推动了各项重点工作的进度。
创新宣传机制
变“一时热”为“常态化”
开展创新工作容易形成一阵风。为避免出现“只热一时”的现象,陇南建立健全了“家家户户讲堂”基层理论宣传活动工作机制,从加强领导、夯实队伍、浓厚氛围等方面切实保障宣传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首先是加强领导,让“房子周围的讲堂”有人管。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任组长的“外府大讲堂”基础理论微宣讲活动领导小组。县委办、县政府办、县文广新局、县委党校等单位为成员,对微宣讲活动进行统筹、指导和安排,制定宣讲实施方案,加强资金支持,有序推进微宣讲活动。各牵头责任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做好线索挖掘筛选、稿件撰写审批、主讲人推荐培训等工作,落实活动的每一个细节。
二是巩固团队,让“封闭式讲堂”做起来。建立县级微宣讲理论骨干人才库,将优秀微宣讲人才纳入人才库,聘任为县级微宣讲员。由县委宣传部牵头,根据不同微宣传队伍的特点和要求,协调各微宣传队伍,通过邀请专家讲课、举办培训班、讲评宣传稿、反复授课等方式对讲解员进行岗前培训,建立学习制度、备课试讲制度、调研制度、反馈制度、人才管理制度和评价奖励制度,不断提高微宣传队伍水平。目前,陇南各级微讲师已超过200人,2017年以来举办了160多场“家家户户讲堂”。
三是浓厚的氛围,让“家周围的讲堂”有人听。在全县建立理论宣传工作考核机制,将宣传队伍延伸到村级,使每一项宣传活动都能得到基层的支持、配合和互动。同时,宣讲活动与县文艺下乡活动、讲座相结合,大大增加了宣讲的趣味性,吸引了群众的关注。此外,通过陇南电视台、陇南日报、政府网、党务网、陇南发布等媒体开设专栏,发布讲稿、视频,发放活动动态报道,不断扩大活动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形成和强化“二次宣传”的效果,使微宣传具有跟进力和生命力。
(龙南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