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们,先生们,在这快乐的除夕之夜,电视台全体工作人员祝您阖家幸福,万事如意,春节快乐。”这是已故主持人赵忠祥在1983年央视春晚上的第一句新年祝福。
从1983年到2023年,央视一台晚会在除夕夜陪伴了几代中国人四十年,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春晚”。相伴40年,“看春晚”已经成为全球华人除贴春联、吃年夜饭之外的又一民俗。一年又一年,春晚已经从文艺晚会发展成为国家文化工程。年复一年,春晚从电视屏幕走向多屏互动;一年又一年,春晚已经从当年的一个晚会发展到春节前后的25个被称为“春晚”的节目。40年来,春晚不断发展,观众对他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今晚(21日),央视春晚又要开始了。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40年来春晚带给我们的欢歌笑语——毕竟美好的回忆总比吐槽多!
歌曲40
金曲频出
每年春晚比重最大的节目类型。
春节联欢晚会是一个综合性的晚会。如果问春晚舞台上最受欢迎的是哪种类型的节目,那就是歌曲类节目——近40年来一直如此。以1983年第一届春晚为例,记者查阅了当年的节目单,共有48个节目,其中歌曲节目有11个,几乎占了四分之一;1984年第二届春晚,39个节目,15个歌曲节目,占三分之一以上。近年来仍然呈现这样的趋势。可以说,每年的春晚,歌曲类节目占的比重最大。
“你的身影,你的歌声,永远印在我心里!”李谷一唱的这首《乡愁》是1983年第一届春晚唱的。那一年,李谷一一连唱了六首歌,是那一年最好的。后来,春晚出现了许多金曲,从郑绪岚唱的牧歌《大海,故乡》到ChristianRandPhillips唱的《故乡的云》和《冬天的一把火》。从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到陈红、蔡国庆、江涛的《常回家看看》;从王菲和那英的《遇见98》到宋祖英和周杰伦的《辣妹》。春晚的金曲无疑成为当年最火的歌曲,流传至今,成为经典。
近两年春晚节目中占比最大的歌曲类节目呈现出新的特点:独唱节目少了,合唱节目多了,从二人对唱到四人合唱;越来越多的非专业歌手,尤其是影视演员,加入到歌曲节目的表演中来。据记者统计,由于人数剧增,歌手在春晚舞台上的平均表演时间越来越少:1983年平均表演时间为四分半钟,1984年达到五分钟,之后一路下滑。
作为华语乐坛的资深歌手,姜育恒回忆起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的情景,记忆犹新。“我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是在1991年,唱的是《回眸》。下台后,现场工作人员告诉我,今晚有7亿人看我!”那一夜不仅让姜育恒生气,也让这首《回眸》成为经典。“当时回家后也没什么感觉。一个月后,街上每个人都可以喊我的名字。”这就是春晚的能量。2023年兔年央视春晚,姜育恒将再次演唱他的金曲《为过去干杯》,但表演形式和嘉宾都有了新的诠释。让我们一起期待今年的春晚“这个老坛”,酿造了哪些“新酒”?
笑声40
春晚金句
每年观众最期待的节目。
问中国的观众,春晚最期待什么样的节目,那一定是语言类节目,没有之一——因为它给中国很多人带来了太多的欢笑。春晚舞台上的语言类节目分为小品和相声,2023年将新增脱口秀节目。从1989年开始,小品取代相声成为春晚的第一主角,这种情况延续至今。纵观历届春晚,小品数量最多的是1993年,达到9个,此后一直保持在6-7个。虽然这个数字与20多个歌舞类节目的数量相差甚远,但两个节目的时长是不相上下的,有时候小品类节目的整体时长会比歌舞类节目多。
作为中国文艺的最高舞台,央视春晚一直以培养新喜剧为己任。事实上,央视春晚的舞台一直是“喜剧新势力”的练兵场。在相声是喜剧主流的时代,严顺开在1983年首届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了《阿q的独白》,第一次使用了“小品”的形式。随后,春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小品节目,很多演员也因为春晚从各自领域的老演员变成了“喜剧新势力”,比如唱评剧的赵,演电影的、朱时茂等等。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影视演员加入语言类节目,不仅丰富了舞台,也让大众看到了新意。
专家看形式上的创新,普通人爱看语言类节目主要是因为他搞笑!春晚结束后,“流行语”一定要出现,比如“掉进老虎洞了”、“领导,冒号”、“嗨,嗯哼!”“我好想你。”“我脸大,脖子粗。我要么是有钱人,要么是厨师。”“你太有才了。”“我穿了马甲就不认识你了?”此处省略一万字。春晚的金句一定会流传到大街小巷。
2023年兔年央视春晚,记者预测将有8个语言类节目,包括观众期待的马化腾小品、岳云鹏和孙悦的相声,甚至还有一个深受年轻观众喜爱的脱口秀组。这种观众每年最期待的节目形式还是值得我们期待的!
舞蹈40
春晚模式
引领新一年的性能市场
近二十年来,随着演出市场的火爆,春晚舞蹈节目走出了自己的全新模式:即由春晚流行的舞蹈作品引领新一年的演出市场。从杨丽萍的舞剧《孔雀》到2005年风靡一时的《千手观音》,再到近年来的《唯青》。这些舞剧的成功,让“春晚+市场”之路焕发出新的光芒。
其实在春晚的舞台上,舞蹈类节目并不算少,以12%排在节目分布第三,但舞蹈类节目的创新从近20年开始发力。自1988年以来,杨丽萍已经多次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让观众印象深刻的应该是1989年表演的《孔雀》,其次是2012年的《鸟中之恋》。这期间,春晚舞台上也不乏舞蹈佳作,从2005年流行的千手观音,到2006年的俏夕阳,再到近年流行的唯青。可以说,春晚每十年都会有优秀的舞蹈节目登上舞台。
40年来,春晚的舞蹈节目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角从舞蹈艺术家变成了高素质的舞蹈团体,从个人变成了团体。春晚让这些高质量的舞蹈节目为大众所知,这些极具艺术性的节目也丰富了年夜饭!
从演出市场来看,春晚舞剧无疑是成功的。以“唯绿”为例。春晚结束后,到处都是座无虚席,很多观众评价他是“顶级表演”。从线下到线上,“唯绿”的知名度和口碑都是“赢麻”!2023年的兔年春晚,会有和千手观音一样的舞蹈杰作,美丽的夕阳,只有绿色吗?值得我们期待。
兴早40
见证奇迹
从谁火到谁火。
如果没有春晚,ChristianRandPhillips、宋丹丹、泰丽华、刘谦、吉祥三宝可能都不可能有今天的地位。央视从1990年开始评选“我最喜欢的春晚节目”。记者翻阅了1983年至1989年媒体对春晚的报道。综合统计,春晚创办初期的造星能力很强,几乎每年都有新的“人气王”诞生。作为一个艺人,谁能登上春晚的舞台,就意味着“见证了一个奇迹”。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歌手都是春晚的一首歌,终身受用。例如,1986年在苏小明,一首“军港之夜”让人们对海军生活着迷。还有ChristianRandPhillips,从1987年春晚就火了。故乡的云,冬天的一把火,都是风头。
不仅是歌手,语言类节目也是新人的重要去处。1989年春晚,一部小品《懒人约会》让北京艺人宋丹丹红遍全国。随后的一年,她成为小品舞台上的常青树,随后又在春晚舞台上演了老太太。可以说,春晚小品成就了喜剧舞台上的宋丹丹。
其他类型的程序也是如此。2009年春晚上亮相的中国魔术师刘谦意外走红,“见证奇迹”这句话成为刘谦最著名的口号。在春晚上,刘谦和他的特写魔术也被全球观众所熟知。
但近年来春晚的造星能力逐渐降低,这也和春晚选角思路的调整有关,从谁火到谁火。一度有网友评论说,春晚就是要“数星星”——邀请当年最红的明星上春晚,让雷、TFBOYS、李敏镐等明星有机会登上春晚舞台,提振收视率。
“永别了这一夜,永别了这一夜,不管新朋友还是老朋友,明年春天再邀”…当这首量身定制的《难忘今宵》响起,意味着新的一年真的来了!春晚40年,这首歌被唱了26次,可以说是唯一一首在春晚舞台上被翻唱次数最多的歌——是辞旧迎新的开始。
当然,2023年即将到来的兔年央视春晚依然会有“难忘今宵”,虽然今年的歌手不是李谷一老师。但是春晚还在,我们的新年还在!
名词解释
春晚:一般指广播电视总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中国传媒集团春晚,简称央视春晚或春晚,是电视台每年除夕举办的庆祝新年的综合性文艺晚会。起源于1979年,1983年正式开放,2014年定位为国家项目。
晚会涵盖小品、歌曲、歌舞、杂技、魔术、戏曲、相声等多种艺术形式,将现场观众和电视机前的观众带入狂欢,营造出“普天同庆、盛世欢唱”的喜庆场面。
首播时间:1983年2月12日
每集时长:约260至300分钟。
播出时间:每年除夕夜20:00。
收视率:2001-2014年每年都超过30%,2005年达到37.6%,2015年达到28.37%,2016年达到30.98%。2017晚会总收视份额达78.72%,全国电视直播(含转播)收视率30.88%。平行频道总收视率为17.64%,较2016年上升0.48个百分点。2019年达到5.65%,市场份额17.15%,比2018年下降0.95%,市场份额比2018年下降1.53%。
截至2022年1月31日24时,2022年央视春晚电视直播平均收视率达到21.93%。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王乐妍
编辑/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