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来源:【中国教师报】 14.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决定了其核心定位是以德育人。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的一体化设计,坚持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的统一,将主题学习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一线教师如何创新教

来源:【中国教师报】

14.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决定了其核心定位是以德育人。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的一体化设计,坚持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的统一,将主题学习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一线教师如何创新教学设计,在有限的课时内很好地整合学科,让道德与法治课程更受学生欢迎,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后,很多教师发现,与《义务教育道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道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思想道德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其中之一是新课程标准具有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这种理解是正确的,但并不准确。没错,新课标确实强化了道德与法治作为思想政治课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因为无论《道德与生活》、《道德与社会》还是《思想品德》,本质上都是道德与生活课而不是思想政治课。《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课。思想政治课应该突出其政治性和思想性,但加强道德与法治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并不否定其生活性的一面,而是生活从以前的前台走向了后台。道德与法治不再以生活为主题组织课程内容,而是以学科的大概念、大主题来组织。

要全面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我认为必须明确“三条线”。第一是思想政治课的学科主题(学科逻辑),第二是儿童生活(生活逻辑),第三是儿童成长(成长逻辑)。在确定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时,必须将“三条线”结合起来。

2011版《道德与生活》、《道德与社会》、《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了一条主线,即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主线,根据学生逐渐拓展的生活领域组织课程内容。这种设计突出儿童生活,将儿童生活置于前台,在儿童生活中蕴含儿童道德成长所需的道德知识和社会知识。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调整了儿童生活和学科知识的顺序,将学科主题置于前台,将儿童生活置于后台。基于培养核心素养的需要,我们设计了道德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入学教育(1-2年级)等主题。这些主题突出了思想政治课的本质,突出了政治性和思想性。但是,我们不能只看到这些学科主题。如果只看到学科主题,就走向思政课的学科知识本位,这是历史的倒退。我们必须看到,学科课题的内容选择和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换句话说,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来选择学生需要的、有能力接受的学科内容,而不是按照学科的逻辑来选择学科内容,脱离儿童的生活,这样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就变成了知识的灌输。

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讲究方式方法,把道理讲得深刻、透彻、生动。”讲道理不等于强制灌输。关键是要在“讲真话讲得深入、透彻、生动”上下功夫。提出的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大的思想政治课,即“必须与实际相结合”。也就是说,思想政治课要把学科教学和社会实际、儿童生活结合起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强调“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的统一”、“主题学习与学生生活的结合”。虽然《道德与法治》的内容是以学科为导向的,但内容的选择必须“立足学生的现实生活,增强内容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怎样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编写者必须思考某个主题,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生活中需要什么样的道德和法律知识来满足他们的成长需求。这也涉及到第三条线——孩子发展的特点。《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按照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思路,螺旋组织和呈现教育主题,加强课程的一体化设计。

在“三条线”中,学科主题处于前台,教材要按照六大学科主题来组织,但学科主题组织并不仅仅是按照学科逻辑来呈现知识。学科主题呈现的背后是儿童的生活和发展。我们选择哪个主题,必须根据儿童生活和发展的现实和可能来组织,起决定作用的是背景中的儿童生活和发展。儿童的生活和发展既有现实的一面,也有可能的一面。我们应该根据儿童生活的实际和发展需要来选择课程的主题内容。

对于教师来说,看到的是学科主题,但要让这些学科主题为学生所接受,就必须了解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的生活设计问题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社会、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小学、中学强调学生的活动和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辨别善恶、体验美丑。随着年级的提高和道德事件的复杂化,道德与法律教育必须加强学生的理性思考和理性判断。理性的思考和判断不是简单的体验活动所能实现的,要以问题为导向,组织主题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道德认识和判断能力。

《道德与法治》课并不否定老师的讲解,但讲解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正视他们日益增长的困惑,才能起到“以理服人”的作用。所以,道德与法治这门课能不能上好,关键在于老师能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生活。只有根据儿童的生活和发展来组织课程内容和开展教学活动,学科主题才能真正被学生喜欢和接受。仅仅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去教授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回归知识本位,是历史的倒退,必须引以为戒。

(作者是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南京师范大学德育研究所所长)

本文来自中国教师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和传播服务。

ID:jrtt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jladysyren.com/a-146894.html
1
上一篇mm成人网
下一篇 虎年吉祥语四字 虎年吉祥成语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6 2726 959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0632399@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