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我国各族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的,它凝结了各族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不仅包括传统节日和习俗,还包括各种艺术和美德。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丰富的哲学思想,蕴含着博爱、礼让的思想,强调建立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良好关系。显示了经世致用的哲学,家国天下的思想自然受到当代社会人们的推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核有着天然的一致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青年大学生成长中起着关键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养分,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才能对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引领作用。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塑造人、培养人、引导人的重要作用,引导大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高校应该做更多的探索和创新。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
当代青年大学生作为一个容易接触新事物的群体,容易受到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有些人因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太了解,在认知上出现了一些偏差,甚至出现了一些错误的认知。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作为塑造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平台,应积极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深化大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从传承的角度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底蕴丰厚,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文化元素,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源泉。从优良传统道德的角度,倡导“诸德孝为先”和“孝”文化,以各种方式表达对祖先的思念。例如,清明节的祭祀活动是我们缅怀祖先的重要形式和传统;在这些传统习俗的背后,比如中秋节赏月、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也有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很好地传承和发扬。如今,在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的背景下,广大青年大学生需要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注重理论讲解,又要让青年大学生在思想上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要从实际出发,让青年大学生真正参与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中来。比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社团活动,清明节组织学生去烈士纪念陵园缅怀先烈,端午节组织学生包粽子,重阳节组织学生爬山,把传统习俗的文化内容融入思想政治教学。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肩负着建设国家的重要使命。除了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内容。大学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高校要利用好这个重要舞台,通过有效手段帮助青年大学生成为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能人”。
第一,选择合适的时间,运用合适的方法,增进青年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大学生作为一个思想活跃、对新事物充满热情和好奇心的群体,更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我们应该鼓励青年大学生的求知欲,并通过适当的方式加以引导。一方面,在重要节日,通过官方网站和官方微信微信官方账号详细介绍中国传统民俗,包括背景、人物、事件,让青年大学生充分了解这些传统文化知识。此外,线下宣传也很重要,可以通过横幅、黑板报、比赛、征文等丰富多彩的方式,增加青年大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宣传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选择合适的时间策划一系列主题活动。每年4-6月,中国传统节日集中。在此期间,高校可以策划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青年大学生参与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中来。
第二,提高思想政治教师储备和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能力。教师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直接影响着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决定着能否正确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第一,高校要鼓励思想政治教师自觉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深化文化底蕴,积极开展跨学科探索。高校要组织思想政治教师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二是高校要鼓励思政教师带领青年大学生开展与民族传统相关的活动。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播放视频介绍我国不同民族的风俗传统,也可以带领大学生写春联,去各地体验不同地区的民俗传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取之不尽的源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构建\”大思政课\”,可以帮助青年大学生增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深化文化底蕴,提升文化素养,搭建思政教师与青年大学生之间良好的沟通桥梁。在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有意识地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积累,丰富教学内容,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使思想政治课生动形象,提高和激发青年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情。
魏海玲,德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学生处主任、讲师。他的研究方向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丁爱玲是德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党委书记、讲师。她的研究方向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文是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创新素养总体项目“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地方应用型本科学生创新素养培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2022CYB212)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