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

照片里的故事500字作文

从G219国道段最北端出发,“从雪山到大海的国道之旅”段一行四人开始了一段破纪录的美丽旅程。

从G219国道段最北端出发,“从雪山到大海的国道之旅”段一行四人开始了一段破纪录的美丽旅程。

从海拔5000多米冰雪覆盖的“世界屋脊”阿里,到海拔2000多米的林芝原始森林,我们“享受”了寒冷缺氧,以及众多采访对象的精彩生活。稿件之外的小细节,让我们体会到了他们的辛苦和感动,感受到了他们的苦与乐。

视频加载…

视频记者:记者:费、金美多吉、杨志森、邵泽东。

阿里夜公园听敲狼头的故事。

36岁的游显龙是阿里天文台的老员工之一。他的主要工作是和7名同事一起维护和保障天文台设备的运行。他从2006年开始参与选址工作。

游显龙在阿里天文台打开望远镜圆顶,凝视远方(5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金美多吉摄

天文台的选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能会持续10年、20年,在此期间数据是有积累的。一顶帐篷,简单的炊具,各种观测设备,往往是游显龙选址那几个月的全部家当。他说最苦的时候,有好几个月,我只能用融冰的方式拿方便面,以至于我一吃就知道方便面的牌子。半夜闻着剩饭,狼来收拾帐篷。游显龙左手拿着手电筒,右手拿着铁锹把狼的头打进了帐篷。

游显龙在阿里天文台凝望远方(5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金美多吉摄

经过10多年的建设,阿里天文台现已成为北半球最好的天文台之一,集科研和科普为一体的世界级“高原”特色天文科研和科普基地正在建设中。游显龙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对阿里天文台了如指掌,对“孩子”的成长充满期待。

仁增王札与“他的城市”

75岁的国宝守护人任增旺扎,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艰难地走在皮羊洞群陡峭的土坯台阶上。在他眼里,这个石窟建造的城市就像他的家。我们到达皮阳石窟的那天中午,游客很多。仁增旺扎的媳妇送来了午饭:一个蛋糕,一碗酸奶。坐在石窟门口的凳子上,我们发现我们还没有吃饭。老人掰下半块蛋糕递给我们。

仁增旺扎老人在石窟旁的地上空吃午饭(5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金美多吉摄

20年来,仁增旺扎一直在重复着同一件事:离家15分钟,登上皮阳石窟,察看三四个有壁画的石窟,清扫、开门、锁门,向信教群众和游客讲解石窟上的壁画,讲述石窟的历史故事,检查石窟是否有渗水、坍塌的危险。这么无聊的事做了二十年。

仁增旺扎老人看壁画(5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金美多吉摄

做一次很简单,但是一年365天持续做下去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因为任增旺扎和他的同事们的坚持,皮阳遗址至今还能留下如此精美的壁画。任何一件小事做到极致都是伟大的。

洛桑五代人居住的房子

在扎西岗乡店脚村,洛桑占堆向记者讲述了他住过的五代房子。每一代房子都是青春的回忆,每一代房子都是生活品质的飞跃。“我上楼下楼还是太麻烦了。”洛桑占堆的孙子现在住在电角村的第五代房子里,但洛桑占堆还是喜欢住在屋前有草、没有楼梯的第三代老房子里。

洛桑詹堆在“三代屋”前的草地上,回忆当年的情景(5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金美多吉摄

洛桑站队从电角村“三代屋”旁的井里打水回家(5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金美多吉摄

电角村第五代住宅最早由新华社发现,一直是新华社的新闻主题。新华社的稿件播出后,电角村五代同堂的房子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也是跨越式发展的缩影。

石角和他的兄弟们

在33号界碑旁,石角队长和他的队员们骑着一辆挂着五星红旗的摩托车,顶着风雪站在第一线。

从开始的骑行、徒步,到自愿购买摩托车参加边防执勤和巡逻,在石角和伙伴们的带动下,参加边防队已经成为当地牧民的荣誉和梦想。

在33号界碑处,边防队员在队长的带领下开始学习(6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金美多吉摄

拍摄当天,我们早上7点开车到石角队长集结区,出发前通过检查车辆开始拍摄。中午和队员们在边境的草坝上吃了糍粑和风干牛肉,一起在风雪中巡逻巡逻线,一直到晚上九点。记者们或多或少都有高原反应和疲劳,但巡视组成员乐观向上的态度一直感染着我们。我们劳累的一天,在他们眼里就是平常的一天。很难想象这群巡警在这样的环境下坚持了一年。

在33号界碑处,边防队在队长石娇(右二)的带领下开始学习(6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金美多吉摄

稿件在新华社客户端播出后,点击量迅速突破百万,网友的评论真诚而温暖。其中有一家摩托车头盔公司联系了我们。“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太感动了。边防军工作太辛苦,连头盔都没有保证安全。我向公司领导申请,希望捐出他们的头盔。我们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看着热心人发来的信息,感觉特别温暖。我们的稿件也能给石角的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真的是意外之喜。

卓嘎、杨总及其家国情怀

在玉麦,卓嘎杨总姐妹愉快而乐观地和我们谈笑风生。如今的玉麦,从来没有出现在他们小时候最无尽的梦里。

1979年,正在山南采访当地物资交流会的新华社分社记者群桑,在交流会上认识了正在卖特产的卓嘎,由此开始了新华社对桑杰曲巴父女命运和玉麦乡40多年发展变化的关注和跟踪报道。

卓嘎(左一)和杨总(左二)在玉麦乡与街坊聊天(6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金美多吉摄

从2009年开始,我去过玉麦6次。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卓嘎和杨总这两个生活在如此艰难环境中的姐妹,那么喜欢笑,是因为她们不用隐藏自己的真实感受,只做最简单的自己,还是因为玉麦的发展让她们看在眼里,会心一笑。

作者与卓嘎的合影(6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杨志森摄

唠叨的援助医生王振江

在米林的密林中,来自珠海市人民医院的医生王振江捧着病人的脚,仔细询问病人的身体状况,为他送去省市的关怀和一家藏汉家庭的问候。

王振江医生一边检查婆婆的脚,一边向当地藏医尼玛·艺兮讲解检查时应注意的事项(6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金美多吉摄

“长时间这样坐着躺着容易形成血块,还有(什么)?”王振江问尼玛艺兮。

“肺部感染。”

“还有什么?”

“会有长期的那个……”

“褥疮”王振江博士建议。

在检查病人病情的同时,作为兼职翻译的米林人民医院当地医生尼玛·艺兮医生聚精会神地看着王医生的诊疗过程,而则像老师在检查学生的作业,十句有九句是给尼玛·艺兮提的问题。2015年,国家开始实施医疗人才“组团式”,其中的“师徒帮扶”制度就是培养当地的医疗人才,留下一支不会走的医疗队伍。

王振江(左二)、队员王同旭(左一)、陈冰(右)和当地医生尼玛·艺兮(右二)(6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金美多吉摄

王医生的唠叨,在我看来,真的是倾其所有。没有严酷的竞争,更多的是真诚,是把沿海广东的技能带到雪域高原,造福千里之外的同胞。王医生的唠叨是当地医生的宝贵财富,也是患者今后给当地医生看病的一颗定心丸。

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每天忙忙碌碌,难得清闲。但每次离开城市来到农村,看到的都是满满的幸福:只有别人才能拥有的善良和纯真。孩子们手里捧着我们给他们的苹果,红红的脸颊上露出真诚的笑容,湿漉漉的鼻子还耷拉着,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和他们在一起的快乐,仿佛苹果也是我吃的,甜甜的。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让每一篇稿子都带着污垢和露珠,带着浓浓的汽巴味和淡淡的青稞香。我觉得只有这样的作品才会引起大家的共鸣,才会有精力去读。

在沿途的报道中,我们力求通过小切口、小人物的故事,讲述翻天覆地的变化,反映边防保护、乡村振兴、民族融合、经济发展等主题,以行军的方式讲述新时代的中国好故事。

G219国道就像一条闪闪发光的珍珠项链,每一颗珍珠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一个感人的瞬间,一个壮丽的风景,一段难忘的旅程。一路上,我们感受着发展的脉搏,记录着自然风光之美、历史人文之美、民族风情之美和包容开放之美。站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上,360多万各族儿女奋发图强、团结一致,正奋力谱写雪域高原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策划:兰

统筹人:费、周大清、刘金海

记者金纪

编辑:徐金泉、刘金海、程婷婷、张诚、陆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jladysyren.com/a-147554.html
1
上一篇圣诞节诗歌
下一篇 2023开学时间表最新公布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6 2726 959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0632399@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