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

图①至⑤依次为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网络课程。

图①至⑤依次为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网络课程。

资料来源:教育部。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强调“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国家”

目前,各种教育数字化平台使学习形式更加灵活,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学习终端更加普及,有力地推动了高等教育模式的创新和实践改革,对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和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具有重要作用。本期教育结合海量开放网络课程十年发展,重点探讨如何抓住数字化机遇,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编辑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数字知识、信息和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高等教育的育人方式和办学模式将发生系统性的变化。”…在不久前举行的世界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和在线教育大会上,关于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报告赢得了广泛共识。

中国海量开放在线课程始于2013年,经过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建设数量和应用规模均居世界第一。以海量开放网络课程为抓手,高等教育在促进教育公平、促进国际交流、推动学习革命等方面成绩斐然。海量开放网络课程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张靓丽名片。

作为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引擎,海量开放网络课程如何创新传统教育模式,助推课堂改革?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海量开放网络课程遇到了哪些挑战?面向未来,中国的海量开放网络课程仍将有巨大的潜力。

打破时间空限制

让知识永存。

在上海,华东理工大学有一节无机化学课,同学们聚在一起。与此同时,在5000多公里外的新疆喀什,数百名喀什大学的学生可以通过同步上课的方式举手参与课堂互动。借助跟踪摄像头自动抓拍,五屏随时切换,两地画面清晰流畅。

这一幕,展现了海量开放网络课程打破时间空限制,让他的知识无止境的魅力。近年来,“海量开放在线课程西行计划”不断推进。一方面利用东部师资和技术优势,向西部高校输送优质海量开放网络课程资源,另一方面开展常态化师资培训,增强西部高校教育教学的“造血”功能。数据显示,仅在2022年,西方大学就举办了126万次混合教学会议,2.1亿学生参与了研究。

“海量开放网络课程西行计划”就是一个缩影。一组数字见证了中国海量开放网络课程的蝶变:截至2022年11月,中国海量开放网络课程超过6.19万门,注册用户4.02亿,学习人数9.79亿,海量开放网络课程的数量和学习人数,中国位居世界第一。

“我可以随时报名感兴趣的课程,接触高校的优秀老师。”“虽然是免费课程,但老师讲课一丝不苟,让我受益匪浅。”在线学习平台页面,学习者写下心声,分享学习收获。

2022年3月,智慧高等教育平台正式上线。平台一期精选并汇聚了全国52000余所海量开放在线课程学校的27000门优质课程,覆盖高等教育全部14个学科、92个专业,实现了全网好课程一站式搜索。如著名经济学家北大教授林毅夫开设的“新街沟”,至今已授课五期,共有7万多人次选修课程;由古典文学专家南开大学叶嘉莹教授讲授的《中国诗词之美》已成为平台热门课程之一,从《花间集》和《离骚》开始,详细讲解典故,学习历代诗词。

近10年来,以海量开放网络课程为代表的网络教育引发了一场“学习革命”,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清华大学副校长彭钢认为,“海量开放网络课程以其高质量、共享性和跨时间的特点,为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和终身教育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加快数字中国建设的一系列部署,教育系统将积极深入实施数字教育战略行动,使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成为教育领域重要的公共服务产品,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教育部部长淮说。

改变教育形式

给课堂带来丰富的想象力空

依托数字仿真和虚拟现实技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机电学院田伟教授不仅将飞机“组装”搬到了课堂上,还带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在同一个实验室里实时互动——屏幕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贵州理工学院的学生共同体验了我国自主研发的C919大型客机。

类似于“组装”一架大飞机,在高校里,有很多实验训练做不到或者做不好。怎么解决?

数字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为解决难题提供了一种途径。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智慧高教平台汇集了全国各地学校建设的300多项优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打造了线上“云实验室”,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实验,自主安排进度,同时可以及时获取详细准确的实验报告,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如何促进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保证在线教学的质量?

海量开放网络课程给高等教育课堂带来了丰富的想象空,改变了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学校的管理,使教学理念、技术、标准、方法、评价等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哈工大将原有的海量开放在线课程资源重新整合,将直播课的回放视频、教案等素材上传到小规模定制课程中,形成全新的在线学习库。浙江大学《人体解剖学》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引入虚拟人体教学系统,详细介绍各个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使抽象的理论可视化…

如今,随着海量开放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的出现,跨校跨地域的网络教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大规模线上小规模定制、翻转课堂等正逐渐走进高校课堂。目前,教育部已确定1875门网上一级课程,728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级课程,868门线上线下混合一级课程。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但现有的教学方法在支持数字时代复杂的教学实践方面仍有局限性。”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刘保存认为,教师应该尽快适应新的数字环境,提高自己的数字能力。

“用数字技术推动高等教育转型升级,不断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和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主任、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杨宗凯表示,大规模的海量开放网络课程和网络教育,有力地推动了高等教育理念的更新、实践的变革和数字技术的有效应用。

促进国际交流

为全球学习者提供优质资源。

2021年秋季学期,清华大学开设了8门全球公开课,讲授“中国脱贫之路”、“碳中和视角下的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应对”、“冬奥会与雪上运动”、“科技型企业的建立与成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围绕影响人类命运的重大问题,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减贫是人类的一件大事,中国在这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我们希望通过全球公开课,告诉世界中国减贫的成功案例,分享中国的治理经验。”讲师之一、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教授李稻葵说。

中国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以开放的姿态分享网络教育成果,为世界高等教育应对数字时代的教育改革做出了贡献。

2020年,举办首届世界海量开放网络课程大会,成立世界海量开放网络课程和网络教育联盟,建立高等网络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机制。联盟秘书处设在清华大学。依托联盟秘书处,中国大学组织了10余场全球在线教育对话,开设了168门全球一体化课程,11个国家的13所世界知名大学实施了学分互认,推出了8门全球开放英语课程,吸引了730万全球学习者。

据介绍,“爱课”和“学堂在线”两大高校在线教学国际平台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教育联盟,上线了英、法、西、俄等14种语言的1000多种国际课程资源,为全球学习者提供免费配套教学服务,覆盖177个国家和地区。

科技赋能教育,教育塑造未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大力推进数字教育资源开放共享,联合各方力量建设全球数字教育共同体,推进课程共享和学分互认,为全球学习者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资源。

来源:人民日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jladysyren.com/a-148092.html
1
上一篇关于劳动节的作文
下一篇 曲师大日照校区图书馆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6 2726 959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0632399@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