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

家长对减负的意见怎么填写

编辑评论/注释 教育是国家的计划,也是党的计划。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优质教育体系。2021年“双减”政策实施以来,逐步形成了社会支持和认同“双减”的良好氛围,学生学业负担和

编辑评论/注释

教育是国家的计划,也是党的计划。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优质教育体系。2021年“双减”政策实施以来,逐步形成了社会支持和认同“双减”的良好氛围,学生学业负担和家长教育焦虑得到有效缓解。同时,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实,家长也萌发了新的教育期望,对这些期望的回应程度影响着减负政策的效果和良好教育生态的形成。为深入了解家长教育心态的新变化,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小学生家长教育焦虑的心理机制及干预研究”课题组于2022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分析了“双减”背景下家长教育心态的新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并就如何更好地回应家长的教育期望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1.减轻学生负担,缓解家长焦虑。

“‘双降’政策出台后,我们感觉轻松多了。一个是课外补习减少,经济负担轻;另一个就是学校作业少了,孩子玩的时间多了,锻炼身体的时间多了,就没那么累了。”上海一位四年级小学生家长说。有效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是“双减”政策的重要目标。在“双减”政策实施半年和一年后,分别对家长的教育焦虑进行调查,发现“双减”政策的出台对减轻学生负担、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有显著效果,且具有可持续性。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在辖区内学校实施“双减”政策,开展运动会、劳动实践、科学探究等活动。新华社

学生整体负担减轻。北京一位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家长说:“以前放学的时候,孩子有六七个任务要完成。父母必须合理安排时间。如果他稍微磨蹭一下,你会觉得有压力。现在事情少了,可以适当放松,亲子关系明显改善了。”超七成受访家长认为孩子学业负担减轻了,充分肯定减负的作用。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时间和睡眠时间有保障”(两次调查,分别占73.1%和75.1%)、“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65.6%、63.6%)和“有利于孩子的全面素质发展”(55.9%)

作业减负效果显著。陕西Xi安一名六年级小学生的家长说:“以前老师每天都在QQ里发作业,要求及时反馈。当我看到那个消息时,我很焦虑。‘双降’后,这种情况就没有了。”在作业量方面,90.4%的家长觉得作业量合适或少,只有9.6%的家长还觉得作业量太多;至于作业内容,53.3%的家长认为学校作业“设计合理,满足学习需要”,32.2%认为内容有时合理有时不够合理,只有5.3%认为内容设计不合理,无效作业过多。

考试中唯分数、唯排名的现象明显减少。北京一名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家长说:“学校现在用鼓励性的语言,而不是成绩或ABCD成绩,这使孩子对自己有了更好的自我认识,也有了更多的学习热情。”15.1%的家长表示学校采用期末“乐考”(如趣味测试,无笔试),76.0%的家长表示学校“进行了笔试,但没有反馈排名或分数”,只有8.9%的家长表示学校仍“进行了笔试,反馈了分数和排名”,可见学校考试改革正在稳步推进。

有效减轻校外培训的压力。天津一位初中生家长说:“辅导班多少有点负担。‘双减’后,原来报辅导班的钱可以带孩子出去旅游或者干点别的。”在两次调查中,分别有59.5%和60.4%的家长表示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班的学生人数低于“双减”政策实施前,分别有53.6%和53.4%的家长表示政策“有效减轻了学生的学业压力”,分别有54.2%和47.9%的家长表示政策“有效减轻了家庭的时间和经济压力”。

对课后服务的整体满意度。辽宁葫芦岛一名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家长说:“学校开设课后服务后,比如写生词、听写等,老师都带着孩子在学校完成。放学回家后,家长不用太担心孩子的作业和复习。”在两次调查中,分别有77.5%和74.0%的家庭孩子参与了学校的课后服务,分别有90.0%和88.2%的家长对学校的课后服务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分别有74.8%和76.5%的家长表示课后服务“满足了学习指导的需求,减轻了家庭学习负担”,分别有59.4%和60.2%的家长表示课后服务。

2.父母还有哪些顾虑和期待?

“作业减少了,辅导班也减少了。孩子放学后在家学习,我们怕他学得不够,着急也没办法。”“原来孩子的时间很满,现在时间很多,这就需要家长花更多的精力在辅导上。”…..调查发现,虽然“双降”后家长的教育焦虑整体上有所缓解,但随着政策在各地的落实,家长的教育心态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大筛乡小学的学生在课后表演中国戏曲。新华社

担心自己减负别人不减负,期待“慢一点”保持孩子的教育竞争力。北京一位初二学生的家长说:“刚听说‘双减’政策的时候很开心,慢慢的就开始担心家里减了别人家,怕孩子被人比,希望一点点慢慢减。“超过70%的家长认为孩子的课业负担减轻了,但在两次调查中,仍有45.0%和44.7%的家长更看重游戏:“别人在读书,孩子不敢减轻。”“我担心先减的那个吃亏,希望比别人减的少,减的慢,以保证孩子的学业竞争优势。”

担心校外培训的治理减少孩子培训的路径,补差价,期待优质培训起到帮助和推动的作用。辽宁葫芦岛一名四年级小学生的家长说:“我孩子学习成绩一般。他们放学回来,我们想给辅导,但家长自己也找不到好办法。”校外培训机构的专项管理,有效减轻了学生的学业压力、家庭时间和经济压力,但有31.2%和17.4%的家长担心“优质辅导班难以获得,无法满足孩子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有29.5%和16.8%的家长表示“找私教等培训形式会增加家庭时间和经济压力”。

担心“没作业”“没成绩”找不到教育抓手,期待得到充分反馈做出精准努力。陕西Xi一名六年级小学生的家长说:“学校不考试不排名。你不知道孩子的学习水平,也不知道怎么帮他补习。”减轻作业负担,解决只考分数的问题,多年来一直是家长乃至全社会的呼声。但有两项调查发现,分别有35.0%和20.8%的家长认为“目前的作业量有点少或太少,期待适当的作业练习能提高孩子的成绩,养成学习习惯”。26.1%和26.4%的家长对“考试不反馈分数和排名”持保留态度,希望能得到充分的学习情况反馈。

担心网络教学会拖慢学习效率,家长期望加强家庭学习管理。受疫情影响,今年很多地方都采用了网络教学。北京一名初一学生的家长说:“网络课堂的效率无法保证。你不能一直盯着孩子,老师也不能一直盯着网上那么多学生。孩子们每天坐在电脑前上课,但很难保证他们学到多少东西。”在中小学生家庭学习疫情调查中,23.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效率比平时差,19.8%的学生认为家庭学习后学习主动性差。改进居家教学模式,提高课堂互动和课后管理质量,做好居家学习减负提质工作,保证学生学习效率和主动性,成为家长的普遍期待。

非学科培训的热潮引发了新的“竞争”,家长们期待在素质教育上全力以赴。江苏扬州一名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家长说,“我们周六周日还会报一些课程,比如乐高思维风暴、围棋、书法、美术、钢琴等。空如果时间总是排得满满的,那就多上素质教育的课程吧。”“双减”政策减少了家庭在学科训练上的努力,教育改革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家庭教育的投入方向从“肉鸡”(指素质教育中的“鸡宝宝”,参加非学科课程训练)转向“素鸡”。调查发现,很多家长出于功利目的,或者出于对素质教育的期待,帮助孩子增加了大量的素质训练课程:“在’双减’之前,只有两个训练课程(数学和美术),’双减’之后,就报了形体课,一个是纠正孩子的走路姿势,一个是让她更自信。”

担心“减少的时间”没有做“有意义的事情”,期待建立新的家庭教育模式。山东淄博一位初二学生的家长说:“‘双减’后,时间有了,但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养成学习习惯,参与体育运动,还在摸索如何与家长相处。”在两次调查中,分别有64.1%和43.7%的家长表示在孩子的管教上并没有减少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对于如何提高孩子的教育能力却有很多困惑。他们期待家庭教育更加丰富有效,能够对孩子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差异化培养。

担心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减负不均,期待不同类型学校管理的一致性。广东惠州一名四年级小学生的家长说:“在我们这边,‘双减’主要是在公办学校减,民办学校实际上并没有减。人要上什么课,周末怎么补。”多年来,“就近入学”、“区摇号”等学生均衡政策保证了本学区或区内的校际教育均衡,教师轮岗、联合教研等措施也显著改善了薄弱学校的教学绩效,大大降低了家长的择校焦虑。然而,对私立学校的宽松监管引起了家长的新关注。很多人说:“我们想把大家一起减少,希望能保持步调一致,有一个体系进行监管。”

担心课后服务缺乏个性化,期待提高课后服务的丰富性和有效性。北京一位五年级小学生的家长说:“三点半放学后,有些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体育活动、艺术课程等,这主要看学校有没有相关的老师。但是有的学校只是安排一些自习课或者做作业。”课后服务有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减轻了家庭照顾压力和经济负担。在此基础上,很多家长期待学校提高课后服务水平。22.2%的家长表示“课后服务内容单调,针对性差”,12.3%的家长表示“课后服务辅导和师资力量薄弱”,希望进一步增强课后服务内容的丰富性和针对性。

3.父母担忧和期望背后的深层动机

家长的教育期望和投资呈现双高趋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使得家长愿意对孩子进行“过度投资”。湖北宜昌一位初一学生家长说:“赚钱是为了培养下一代。家长肯定希望给孩子创造最好的学习条件,哪怕投入再多的钱,只要孩子的成绩能提高就行。”研究发现,家长对教育的高期望、高投入的心理倾向,使得他们更愿意对孩子的教育投入过多,这极大地加剧了“通过教育打家长”和“鸡和婴儿教育内卷化”的现象。此前,课题组对北京家长的调查数据显示,96.2%的家长期望自己的孩子未来拥有本科以上学历,家庭会将总收入的12.5%用于孩子的校外补习,愿意为孩子的学习“付出太多”。“只要你能考上高考,我们就是卖铁也要供你读书”是70后、80后耳熟能详的教育话语模式,他们自然会把这种模式转移到孩子的教育上。

陕西岚皋县城关第二小学通过多种方式实施“双减”,精心打造“第二课堂”。图为这所小学的学生在校园里训练篮球。新华社

崇尚考试文化和高回报对教育的影响叠加,家长期望通过教育竞争帮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和更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北京一名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家长说:“我和父亲都是那种在小地方努力学习,考到北京后留了下来的人。我们是应试教育的受益者,特别赞同‘多上课,多学习,提高成绩’这件事。”长期以来,在社会和心理层面上积淀了深厚的崇尚考试的文化,形成了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心理和文化动因。同时,“70后”、“80后”对“教育改变命运”有着深刻的体会。作为父母,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强化教育来帮助孩子,期望孩子接受更高的教育,获得更好的社会和经济地位。这种心理一段时间内很难改变。

网络个性化信息推荐机制缩小了家长获取信息的渠道,家长的竞争焦虑容易被激起。2022年3月,北京一份疫情报告中反映的“一个孩子一周上23节培训班”的新闻,短时间内引起家长的广泛关注。虽然这条信息被及时反驳,但这种“别人家孩子没减负”的信息,加深了家长的竞争焦虑,刺激了他们的观望和“准备跑”的心态。有家长说:“这种状态就像穿着跑鞋睡觉。一旦我们发现有人在教育竞赛中半途而废,就应该立即跳起来,加入抢人的队伍。”近年来,受社交媒体、短视频等网络信息个性化推荐机制的影响,信息的窄化和信息的“茧房”效应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对家长减负、培育良好教育生态的决心产生了负面影响。

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家庭“好小学-好初中-好高中-好大学”的连锁预期无法满足。辽宁葫芦岛一名五年级小学生和一名高一学生的家长说:“两个孩子都是从农村转到城市上小学和初中的。他们只有上了好小学,才能上好初中,以后才有机会上好高中,好大学。”优质教育资源稀缺仍是中国长期存在的问题。当前,当优质教育资源不能完全满足所有家庭的教育需求时,必然会出现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内卷化竞争。采访中,不少家长表示,对优质教育资源有着强烈的连锁期待。“在中考和高考选拔考核机制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你的孩子怎么可能被好学校选中?最后,每个家庭都应该抓紧时间补上学业。”这些家长在“高考还在”“不敢减负”“还焦虑”之间建立了坚实的因果关系。

4.回应家长的教育期望,进一步减负提质。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科学稳妥地完善中考、高考选拔机制,使之与减负要求相匹配,让学生素质占据更大权重,在考试中得到更好体现。各地学校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个性化课后辅导。推进分层分类教学改革,满足学生差异化学习需求。学校要做好作业设计和考试分析,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合理界定课业负担和必要的学习任务,切实落实“双减”政策。加强家校信息沟通,如实反馈学习成绩的优差,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错题类型、知识漏洞、能力漏洞等学业信息,为家庭教育提供有力支持。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都仑区第十七小学,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学习跆拳道。新华社

配合公共教育资源支持提供优质社会服务项目。依托青少年宫、科技馆、图书馆等资源单位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利用中小学运动场和社区阅览室提供课外活动支持。广泛聘请党员、优秀家长、“五老”、大学生担任少先队校外辅导员,加大校外工作力度,更好地组织中小学生校外活动。支持和发挥少先队组织教育和实践教育特色优势,加快少先队校外组织、阵地、活动和队伍建设,将更多资源和项目向基层少先队组织倾斜,鼓励其组织开展高质量的校外活动。

引导家长树立健康的教育价值观,做好心态引导和能力培养。做好家长教育心态的正常化,重视和纠正只注重眼前表现的提高,忽视孩子健康成长的不良倾向,及时让孩子“提前学习”。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设立家长讲堂和心理热线,缓解家长教育焦虑,提升家长教育能力。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沟通模式,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支持,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完善的人格、良好的习惯和独立的能力,实现家庭教育价值的有效回归。

加强入口信息管理,引导媒体信息推荐和算法设置机制。不断提高升学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度,避免让家长抱着“先准备,省时后悔”的心态,盲目推动孩子过度学习以获得各种证书或奖项。建立“小鸡群”、“学校群”信息管理机制,督促社交媒体、短视频等平台设置合理的网络信息推荐机制。那些故意卖教育焦虑来增加流量的,要严加控制。

(课题组成员:北京市青少年教育与发展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田;邓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副教授)

《光明日报》(2022年12月29日07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jladysyren.com/a-148167.html
1
上一篇浙大远程
下一篇 暗示英语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6 2726 959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0632399@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