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文系版:必修卷二
雷雨(节选)
【教学目的】
1.体验剧本中连续紧凑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2.理解剧中所揭示的阶级矛盾的深刻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聚焦:周朴园的个性和戏剧。
2.难点:通过剧情揭露资产阶级的虚伪、自私、冷酷、残忍。
【教学步骤】
词语补充解释:
*拜访:原本是礼节性的,指拜访。这篇文章带有讽刺意味。
∙∙∙∙∙∙∙∙∙∙∙∙∙∙∙∙∙∙∙∙∙∙∙∙∙∙∙∙∙872
*听:仔细听。真相:小心。
*怨恨:恩惠和仇恨。这篇文章提到了仇恨。
*洞察力:洞察力。
*谈判:与对方讨论解决相关问题。文字包含了把事情做好的意思
*惊愕:目瞪口呆。
*暧昧:违背良心。无知:mèi头晕,迷茫,不懂。
*补足:补足不足部分。
*出勤:听候吩咐,照顾饮食起居。
*流氓:①尖锐挑衅,无理取闹;2游手好闲、品行不良的人。
*贤惠:指心地善良,对人好的女性。又称“贤惠”。
*郁热:闷热。抑郁:积聚而不发泄。
*怨恨:怨恨和愤怒。
关于作者: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于湖北潜江。他从小热爱戏剧,1929年进入南开大学,后转入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就读于清华学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从文学中汲取营养。1933年,在我即将结束大学生活的时候,我完成了我的处女作《雷雨》。在巴金和金易的推荐下,这个剧本发表在1934年出版的《文学季刊》上。
作者自己说:“那时候,我想反抗。因为我被困在旧社会的黑暗和腐朽中,我不甘心,于是拿起了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也许是一声喊叫。”(《曹禺文选》后记)《雷雨》之后,又写了《日出》、《北京人》、《原野》、《变形记》等其他剧本。《雷雨》和《日出》是他成就最高的代表作。在这两部剧中,作者以杰出的艺术才华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情景,对没落和垂死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该剧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1942年,曹禺将巴金的《家》改编成戏剧。解放后写了《晴空》、《勇者之剑》、《王昭君》。
《雷雨》简介:
《雷雨》用现实与过去交替的手法描写了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族的矛盾。这个家庭的主人,周朴园,一个煤矿公司的董事长,在三十年前当地主绅士时,引诱女仆马梅的女儿石萍,并生了两个孩子。后来,为了娶一个“有表妹的富家小姐”,他强迫石萍离开大儿子周平,并带走刚生下三天的老二(卢大海饰),从而抛弃了母子俩。周朴园又和樊沂结婚了。生了一个儿子,周冲。石萍被逼得走投无路,冒着暴风雪跳入河中。获救后,为了孩子,她结了两次婚,并与后来的丈夫桂露生下一女思凤。不料和四凤无意中成了周家的仆人,他们的儿子鲁大海成了周家的煤矿工人。
于是,各种巧合的违反伦理道德的性关系围绕着周家发生,复杂的矛盾发展起来:继母与有染,同父异母的哥哥爱上了四凤,也在追求四凤,与鲁大海为敌,与鲁大海兄弟也互相仇视。当石萍因通知她带回四凤而来到周家时,这一悲剧的内幕才被揭开。这些矛盾不断酝酿、激发,最后往往在天气更加阴沉、更加压抑、更加潮湿空气得人极度烦躁的下午达到高潮。经过一些复杂的冲突,周平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是同一个母亲和兄弟。于是悲剧发生了。四只凤凰被电死了。樊沂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被杀。周平也开枪自杀了…这个罪恶的家庭终于被摧毁了。
《雷雨》标题的意义;
《雷雨》的片名是指整个故事的背景和情节都与雷雨有关,高潮和结局都发生在雷雨之夜;也指剧中人物雷雨般的性格,象征渴望自由、打破封建陷阱的迫切心情。同时,作者象征性地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沉闷气氛中,一场雷雨即将来临。这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社会正在酝酿一场巨大变革的现实。
《雷雨》人物关系表:
部分结构摘录:
第二幕节选,主要写与鲁母子的对话,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三十年后,周朴园和石萍重逢。
第一层:石萍通过讲述别人的故事,揭露周朴园的罪恶,讲述自己的经历。——写他们过去的矛盾。
第二层:通过周朴园态度的转变,暴露了他的虚伪,展示了石萍这个劳动妇女的阶级性。──现在就写他们的矛盾。
第二部分: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石萍与周平母子的相遇。
通过周朴园和鲁大海的激烈冲突,揭露了周朴园压榨工人的罪行,反映了工人阶级的反抗斗争。
细分依据:第一部分从家庭生活方面揭示周朴园;第二部分从社会生活的角度揭示周朴园。
为了在一个场景中反映出周与鲁两家30年的仇恨,作者灵活运用“回顾”的方法,将历史与现实、过去与现在紧密联系起来,以此来刻画人物,推动情节的发展。
人物形象分析:
1.周朴园
从他们意想不到的经历和这次谈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周朴园的性格特点:
对话从一口无锡口音开始,从30年前说起,归结到发生在无锡的“一件很有名的事”。这时,石萍知道他面前的主人是周朴园,但周朴园不知道这个仆人是石萍。“梅家的一个小姐,很贤惠,很守规矩……”他为了美化自己,把被自己虐待过的女仆说成“小姐”。按照剥削阶级的意识,少爷和下人发生这样的关系是可耻的。为了合适和维护面子,他很自然地用“小姐”来形容石萍。
但石萍说:“但她不是一伙的,她不贤惠,听说也不是很守规矩。”她平静而真实地说出了真相。这就像一把锋利的剑,触及了周朴园当初抛弃石萍的丑恶行径。他“汗流浃背”,一副狼狈的样子。这时,周朴园想知道石萍的遭遇,于是用“亲戚”来掩饰,并说要给她修坟作为打听的理由,同时在别人面前表达自己乐于行善的“善良”和“美德”。当他知道自己心目中已经死去的石萍还活着,她的孩子也还活着时,他紧张地惊愕了,说:“什么?”有时候我会“突然站起来”,紧张地问“你是谁?”表现出他极度的恐惧和焦虑。
当他意识到是三十年前被他抛弃的石萍时,他突然严厉地问:“你在这里干什么?”立刻露出了他狰狞的面孔。因为他认为石萍的出现会对他的名誉和地位造成威胁。这句话撕下了只是用来伪装“好人”的面纱,暴露了他的恶毒本质。然后,根据他三十多年勾心斗角积累的经验,他问:“谁命令你来的?”他对石萍软硬兼施。先是背对着别人说:“你花了三十年才找到这个地方。”怕家人知道,他建议石萍不要“哭哭啼啼”,然后试图哄骗石萍忘记“过去的旧怨”,告诉她“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企图掩盖自己的罪恶。
他叫石萍“别以为我心死了”,试图用自己过去的廉价感情打动石萍,把她争取过来。他担心石萍会告诉桂露并揭发他。他还担心石萍会利用鲁大海、桂露和四凤的关系来敲诈他。他最后用了收买人心的手段:“好吧,玩得开心,你现在要多少!”在他看来,金钱可以融化石萍的怨恨,金钱可以赎他的罪,金钱可以让受害者微笑,金钱可以让罪人安心,金钱可以永远消除对他的威胁。这些浓缩暴露了他的世界观,反映了他的狡猾和阴险。为了保证自己的名誉不受威胁,他禁止石萍认自己的亲骨肉,并下令“以后陆家的人不得再来周家”,还用5000元的支票买下,以示肯定。
通过周朴园对石萍的态度,深刻揭示了他的虚伪、自私、冷酷和残忍,表明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
这些性格特征在鲁大海与周朴园的面对面的斗争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展现。周朴园使用了卑鄙的手段。他一方面残酷镇压工人,另一方面瓦解工人的团结,解雇了工人罢工的领袖卢大海。当鲁大海愤怒地斥责周朴园时,他暴露了自己血腥的家族历史。他在哈尔滨修河桥的时候,故意让河堤出险,淹死了2300个苦力,每个苦力的命他扣300块。他还透露,他残忍地镇压了煤矿工人的罢工,并“告诉警察杀死了许多煤矿工人”。他的双手沾满了工人的鲜血,他“从头到脚滴着血和脏东西。(马克思主义者)所以周朴园很坏,他甚至不认为自己是个坏人。
鲁世平和周朴园的对话从私人生活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反动阶级本质。
鲁大海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社会生活领域揭露了周朴园反动阶级的本质。
从连续紧凑的戏剧冲突中,我们可以看出周朴园先是爱着石萍,然后赶走她,最后又想念她。当他怀念的石萍栩栩如生地站在他面前时,他是那么的凶狠。这个怎么理解?傅立叶说:“侮辱妇女是文明和野蛮的本质特征。唯一不同的是,野蛮犯下了简单的罪行,而文明赋予了它复杂、暧昧、双面虚伪的存在形式。”“这一个”周朴园是一个富有个性的鲜活的“虚伪的存在”。他的矛盾行为,以他性格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显示了他这个“周朴园”的基本本性──真诚的虚伪,虚伪的真诚。
2.石萍
石萍是一个被侮辱、被伤害的女人,一个诚实、善良、刚毅、倔强的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通过自己被抛弃的痛苦经历和三十年的斗争,她认清了周朴园的真实面目。虽然她不知道自己的悲剧命运是由阶级压迫造成的,但她意识到她和周朴园之间实际上存在着阶级隔阂。她知道她自己的儿子周平不会承认她是亲生母亲,并声称她自己的儿子,被周朴园称为“我的亲生骨肉”的鲁大海不会承认是她的父亲。
她对过去的一些事情是“恨和后悔”。她对不抱任何幻想,并且很遗憾女儿又走上了她的老路去侍候的少爷。她将此归因于“不公平的生活”,但最后却发誓“我希望这辈子再也见不到你”,这表现了她对自己命运的反抗,对不公平社会的控诉,以及她的自尊和刚毅。(分析石萍不要钱的情节)由于反动统治的毒害,石萍还有封建礼教和宿命论思想,所以她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不幸是那个腐朽的社会制度造成的,而是归结为“报应”和“宿命”。对周朴园来说,她非但没有公开揭露,反而在他说“忏悔”的时候心软了,这说明旧社会不仅摧残了劳动人民的身体,而且。
3.卢大海
陆大海和周朴园,按血缘,是父子;从阶级关系来看,他们是死敌。在与周朴园的斗争中,他表现出他是一个觉醒的工人,代表广大工人与周朴园面对面谈判和斗争。他大义凛然地揭穿了周朴园用胡萝卜加大棒镇压工人罢工的阴谋,揭露了他制造事故淹死2300名劳工发财的罪恶。他坚定、勇敢、无私、现实。他对资本家有着清醒透彻的认识,资本家的威胁、勒索、利诱等卑劣手段在他面前无所不用其极。他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反抗的道路。(反抗精神,坚强不屈的性格)在斗争中表现出经验不足,鲁莽等弱点。
总结:
第一,结构紧凑集中:
作者灵活运用“回顾”和“插曲”来推动情节发展。在石萍与周朴园相识的过程中,通过石萍对过去经历的“回顾”,她巧妙地解释了30年前发生的事情。这样,周朴园罪恶的历史被揭露了,过去的矛盾促进了现在的矛盾,从而揭露了周朴园伪君子的丑恶嘴脸。又如石萍和周平母子相遇的故事,穿插了周朴园和鲁大海的冲突,使父子、母子、兄弟都在特定的环境中相遇,从而体现了劳资双方的阶级对立,使该剧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三个人的对话,各自按照自己的性格发展,构成了紧凑的戏剧冲突。
二、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浓度:(三统一,戏剧创作特点)
因为剧本的表现受到时间和空的限制,所以要求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都尽量集中。周朴园计划在国内破坏工人罢工;不想让女儿帮助别人,就来找在周家做丫鬟的四凤。鲁大海代表他的工作来和谈判。就这样,三个角色在周公馆的客厅里吃了一顿夏日午餐后相遇了。通过鲁母子的控诉,揭露了30多年来在家庭和社会上的犯罪活动。其中,石萍被周家赶了出来,怀恨投江,母亲怒不可遏。由于舞台表演的限制,所有的情节都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表现的。
3.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雷雨》中人物的语言不仅符合人物的身份,而且随着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而变化。
由于出身、地位、经历、性格的不同,剧中人的说话风格和措辞也各不相同。
周朴园霸气,石萍沉郁温柔,鲁大海豪爽。
人物的语言也与其所处时代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相适应。这在周朴园试图用钱来平息石萍的谈话中表现得非常突出:“你要多少钱?””所有的旅行费用将由我承担.”这既表现了资本家的本性,又形象地刻画了他急于除掉石萍使自己的罪恶不至于暴露的心理状态。石萍愤慨地说:“我的命运不公平。”“我这些年受的苦不是你用钱能说清楚的。”这充分表明了她对的愤慨和憎恨,以及她对由衷的鄙视和怨恨,也表明了石萍的刚毅和倔强。石萍看到周平在山东坠海后尴尬而随意的话语,充分表现了她当时痛苦、怨恨、失望的心情。所以人物更加真实生动。
四、舞台角色描述:
1.周嘉客厅的景观设计;
它不仅是一个富裕奢华的资本主义家庭,还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一个衣柜和上面醒目的大照片,不仅揭示了故事的根源,也为剧情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这件旧家具和这张照片在剧情发展的几个关键点上都起到了作用。
2.人物服装:
鲁世平走上舞台。她的“衣服简单干净”,“头上裹着白毛巾”。她的衣服反映了她的个性。用白毛巾裹头是职业女性的习惯,也体现了她的身份。
3.角色动作:
(鲁世平)“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到门口”,这是对人物动作的描述,“自然地”暗示了她曾经住过这个房间,还有窗户的习惯。“慢慢地”暗示她处于痛苦矛盾的情绪中。她的举动自然让周朴园想起了三十年前的梅小姐,从而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4.表情:
(周朴园)“汗流浃背”显示一片狼藉;(周朴园)《惊奇》显示了他极度的恐惧和焦虑。
5.人物的命运:
作者总是让人物在剧情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又离开,为接下来的剧情发展创造条件。最后阶段和最后阶段都是为戏剧的冲突和发展服务的。
鲁大海出现在舞台上,舞台描述是“外面有争吵声,大海的声音:‘让开,我要进去。’“我没有看到那个人,但我先听到了他的声音。这种解释暗示了鲁大海作为工人代表坚定勇敢的性格,并安排他在周朴园与鲁世平对话后出场,进一步发展了戏剧冲突,导致高潮。海的结局是冲突达到高潮后,鲁世平哭着说:“海,我们走吧!”“我小的时候,被仆人抱着。
家庭作业:
【思考与实践】问题2
周济笔下虚伪、自私、冷酷、残忍的周朴园。
要求:根据《雷雨》中的情节,改写成记叙文,围绕周朴园的相关事实,引用最能体现周朴园个性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