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李琳的散文《小巷深处》,我不禁想起了我家门前的小巷。
我在湖南西南部的一个古老的山村里长大。
一座东西走向的长横屋贯穿村庄。横屋前是四排同样结构的正屋,南北走向。
横屋和正屋之间有走廊和水沟。沟在两边走廊的中间,沟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块绿色的大石板。
这条走廊和水沟组成了我家门前的巷子,我家是横屋上面的第一个。
小巷是孩子们的天堂。
那时候的孩子,几张小板凳就可以快乐的度过整个童年。
自从第一台手扶拖拉机出现在村子附近的路上,开车就成了哥哥的梦想。
我们每个人拿一个小板凳当车,跨坐在上面,喊着“开车吧”。从门口的绿色石板开始,两只小手抓住凳子的一端,使劲拉凳子。随着凳子的移动,两条短腿奋力向前,整个身体前倾,学着汽车的马达声。凳子的脚撞击地面发出哗啦声。
开到巷子尽头,拐个弯再开回来。如此来回,已是汗流浃背,喉咙冒烟,气喘吁吁。
玩累了,就坐在青石板上休息。当我的哮喘消退后,我开始了下一轮的比赛。
读书前,经常看到大一点的孩子坐在石板上看绘本,身边围着三四个人,不时讨论书里的内容,一脸的欢快。
我好奇地凑过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但是除了书上的插图,我什么都看不懂。
看着别人的幸福,我很羡慕。我期待着有一天能像这些大孩子一样,快快长大,快乐读书。
我在学习的时候,特别喜欢语文,特别喜欢看课外书。
有一天,我在爷爷的阁楼里翻出几本漫画书,得了宝就迫不及待的在青石板上看。一下子沉浸在读书的喜悦中,一口气看完了好几本书,还意犹未尽。
这几本书我印象特别深刻,我还记得它们的书名:分别是《把威武的山往外带》、《飞虎队》、《鸳鸯拒嫁》。
看完电影《少林寺》,男主角李连杰成了我们心中的偶像,武术在村里流行了一段时间。
孩子们用木头做了自己的武器,在巷子里打打杀杀。
有时他像孙武空玩金箍棒一样挥舞着棍子。有时腋下夹根棍子,打醉拳;还有几个师傅在练铁砂掌。一只手拍在木墙上,手掌疼也没人皱眉。
小巷不仅是孩子们的天堂,也是两旁居民的宴会厅。
太阳照在横廊中间,下午三点左右,邻居们开始做晚饭。
做饭的时候,发现没米了,就拿米筒去邻居家借。
邻居大妈大方地打开米桶,舀了些米,堆成了一个山头。
火焰从厨房大厅里蹿出,很快烟就从村子的屋顶冒出来了。
过了一会儿,锅碗瓢盆叮叮当当,他们盛好饭,拿着菜去巷子里吃。
横屋对面的走廊上,靠近墙壁的地方有几块长长的木板。那边已经有人端着碗了,这边的人已经端着碗跨过沟,坐在那里吃饭了。
在我动筷子之前,我先把碗发给别人:“尝尝我炒好的苦瓜。”
另一个人把筷子倒过来,把苦瓜放在碗里。
然后他把碗一伸:“来,吃田螺,是酸辣椒炒的。真的很好吃。”
大家都很客气,互相分享,还说家长里短,一顿饭不知不觉就吃完了。
那时候生活水平低,没有大鱼大肉,只吃一些水果蔬菜,但是大家都特别开心快乐。
小巷也是乘凉的好地方。
月亮呈金钩,夜色渐渐笼罩大地,朦胧地映出新收割的金山般的粮堆。
分田到户后,家家户户的谷仓都充实了,这些新产的小米不知道放在哪里。
爷爷奶奶摇着一把蒲扇踱出家门,不禁感叹:“以前我们一年到头都吃不饱饭,现在粮食多得都不知道放哪儿了。”\”
“你们这些老人,吃几顿饱饭就觉得很满足了。你不知道有很多人在深圳工作赚很多钱。他们的土坯房换成了红砖房和洋房小楼,再多的小米也放不下。”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把房子建在了路边。随着时间的推移,旧房子变成了瓦砾。
回老家,只怀念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