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

七年级数学教案

4.3线段长度比较 [教学目标] 1.借助高度的情况,了解线段长度的比较方法。 2.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用数量关系表示中点并进行相应的计算。

4.3线段长度比较

[教学目标]

1.借助高度的情况,了解线段长度的比较方法。

2.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用数量关系表示中点并进行相应的计算。

3.借助实际情况,理解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事实。

【重点难点】

重点:线段长度比较的方法和线段公理。

难点:重叠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度。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首先,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老师:多媒体演示十字路口,为什么有人要过马路到对面,却不走人行横道?

生:各抒己见。

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教师:使用多媒体呈现:

让学生分组讨论:从A到b有四条路,如果必须选择,你走哪一条?为什么?

学生:分组猜,做,再说一遍,交换比较法。

老师:除了它们,你能建造另一条从A到B的最短的路吗?为什么?

学生:经过小组交流,得出两点之间的线段最短的结论。

师:结合图形提示,此时线段AB的长度就是A点和b点之间的距离.

老师:给任务:比较两个学生的身高。

健康:讨论、练习和交流的方法。

老师:总结一下。

老师:在黑板上随意画两条线段AB和CD。问:如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度?

生:经过独立思考和讨论,论证和说明自己的方法。

1.通过测量进行比较;

2.在同一条直线上比较。

教师:让学生在一张纸上画一条线段,将纸折叠起来,使线段两端重合,折痕与线段的交点就是线段的中点。

生:用手做。

老师:给出表示方法。

老师:用多媒体展示课本第140页的例子。

学生:团队合作完成。

老师:出示答案改正。

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让学生感受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事实。

了解线段比较的意义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和探究能力,注意引导学生在发现许多结论后进行归纳和总结。

第三,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完成课本第141页的练习题1、2、3和4。

第四,课堂总结,提炼观点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作业,巩固提高

课本第142页练习4.3,问题1-5。

【教学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线段长度的比较,有不懂的可以提出来讨论。

[黑板设计]

4.3线段长度比较

1.方法:叠加法和测量法。

2.线段的中点:

AC=BC=AB

(c点是线段AB的中点)

3.线段的性质:在所有两点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

【教学反思】

教师将对抽象线段性质的研究和线段长度的比较方法转化为具体的实验操作,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进行实验,主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借助多媒体演示和实物,学生凭借几何直观对所要讨论的问题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并在自己动手实践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发现“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一性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jladysyren.com/a-149608.html
1
上一篇一首赞美老师的小短诗 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什么意思
下一篇 一年级日记大全 一天一写的日记一年级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6 2726 959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0632399@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