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烈士纪念日是中国纪念烈士的法定节日。
一、设立烈士纪念日的意义:
1.设立历史纪念日,是为了更好地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2.设立历史纪念日,不仅仅是为了缅怀和致敬,更是为了铸造信仰和精神传承。
3.更好地认同英雄,就是认同正确的价值观;追随英雄,就是追随真善美;赞美英雄,就是赞美正能量。
4.设立历史纪念日,将更好地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5.设立历史纪念日,弘扬烈士精神,对于我们更好地培养下一代革命事业接班人,保障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设立历史纪念日:以亿万人民对英雄先辈的无限崇敬和感恩之心纪念先烈。
7.建立历史纪念日,让更多年轻人参与到烈士纪念日中来。这样的国家纪念日,可以让民族艰苦奋斗的宝贵精神代代相传,让国家的接班人在思想和意志上继承历史上英雄先辈的伟大品质。烈士纪念日不仅是一个国家最高级别的纪念活动或仪式,也是年轻人受到烈士精神熏陶的机会。只有让年轻人更多地参与烈士纪念日,才能锻造中华民族更加坚定和高尚的品格。
8.设立历史纪念日意在激发今天的复兴力量:
通过历史纪念日,可以更好地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追求正义、反抗压迫和侵略、自我牺牲的精神。
[赵尚志]
赵尚志(1908-1942年2月12日),汉族,热河朝阳(今辽宁朝阳)人,东北抗日联军创始人、领导人之一,东北最早的员之一。
他于1925年夏天加入了中国。北伐战争期间,赵尚志在东北组织并从事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活动。“九一八事变”后,赵尚志被任命为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后赵尚志领导成立巴彦抗日游击队(中国工农红军第36军独立师),任北满朱河抗日游击队队长,后任东北抗日游击队哈东支队支队长、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
赵尚志声音很大。他经常在大会上给战士们讲抗日救国的道理,描绘日本人逃跑后国家的未来。1942年2月,年仅34岁的赵尚志在战斗中被混入军队的日裔满清特务暗杀。他受了重伤,被抓获,失血过多而死。后来,侵华日军将他的尸体肢解成两截,尸体沉入松花江,头颅被送往“首都”新靖(今长春)供奉,之后下落不明;时隔60多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东北烈士赵尚志将军头像在长春被发现。这位民族英雄的故事将告一段落,但对他事迹的追寻和赞美不会停止…
[董存瑞]
董存瑞(1929-1948年5月25日)中国人民战士。他在1948年国共内战中丧生。生活董存瑞1929年出生在河北省怀来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5年7月加入八路军。1947年3月加入中国。1948年5月25日,人民进攻中华民国政府军驻扎的龙华市。董存瑞的连队负责卫戍防御重点龙华中学。据说在冲锋的时候,被一个桥式碉堡挡住了。董存瑞拿起炸药包,准备爆破。冲到桥下后,发现桥型掩体距离地面太高,没有地方放置炸药包。董存瑞用手举起炸药包,点燃导火索,与碉堡同归于尽。董存瑞的行为使他成为中国宣传的著名战斗英雄。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有董存瑞墓园和纪念碑,碑上镌刻着的题词:“为国捐躯,永垂不朽。”
[二等兵张嘎]
抗日战争时期,冀中白洋淀有一个叫张嘎的男孩。他聪明勇敢,绰号“嘎小子& # 34;。
在一次鬼子的突袭中,奶奶为掩护八路军被鬼子打死,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也被鬼子带走。嘎子伤心欲绝。决心复仇的他毅然出发,去找一个区域队打鬼子。
在路上,他把游击队排长罗金宝误认为叛徒,并试图交出他的枪,开了一个玩笑。后来,像小孩一样大的嘎小子伪装成卖西瓜的小贩,以“真家伙”的身份付钱给胖翻译。为了不让队长把枪收回去,他生气了,藏到了老大爷的窝里,于是被批评了,关了。经过区队长的教育,嘎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在一次战斗中,他受了伤,在家乡休养。游击队袭击敌人岗亭的时候,他偷偷从老乡家里跑回来参战,可惜进城侦察时被抓了。面对敌人,嘎子坚强不屈,在战斗中逃了出来。他配合游击队拔掉了瞭望塔,救出了钟亮。战斗胜利了,区队长代表部队表扬了嘎子,奖励了他一把真的小手枪。嘎子终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小侦察兵。
[刘胡兰]
胡兰,女,1932年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云洲溪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刘胡兰积极参加村里的抗日儿童团,和朋友们一起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送情报。一次,八路军包围了一个敌团,县女部长奉命组织民兵担架队支援前方。刘胡兰和几个女人也要支援前线。部队首长劝他们:“前方有战事,非常危险。”刘胡兰大胆回答:“军人是不怕的。我们是女民兵,我们不怕。”他们在前线非常勇敢,不仅为伤员包扎伤口,还帮助士兵运送弹药。他们一直忙到天黑,战斗结束后就撤退了。刘胡兰此时才13岁。
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被军队和地主俘虏。面对敌人的威胁,她坚定不屈,大义凛然地说:“我怕死,我不是!”敌人没有办法,只好当场击毙了同时被捕的6名革命群众。但她毫无畏惧,平静地躺在割草机下。她在短暂的青春里,写出了永恒的诗篇,用不朽的精神,立起了生命的宣言。
抗日英雄——交通警察潘冬子的故事。
1934年秋,红军主力撤出根据地。我的父亲参加了红军主力,临行前为冬子留下了一颗闪亮的红星。冬子把它当作珍宝保存着。
红军一走,土豪胡汉三卷土重来,柳溪再次陷入白色恐怖。冬子的母亲是游击队的交通警察,她挨家挨户地传达党的精神。在一次行动中,冬子的母亲被胡汉三的“警卫团”围困在一间着火的小屋里…她的母亲平静地去世了,这使冬子突然长大了许多。带着父亲留下的红星,他承担起了游击交警的工作。他为山上的游击队筹盐,巧妙地躲过了“精卫团”的搜查。冬子还巧妙地充当了米店伙计,得到了确切的信息,并破坏了胡汉三的搜山计划。在冷静处理了胡汉三的反复试探和盘问后,冬子抓住机会,将胡汉三砍死。
1938年,当江南游击队准备奔赴抗日前线时,冬子和他的父亲再次相遇。他带着保存多年的红星,成为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