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

工作实践经验

吴(右二)在实习期间拍摄节目。受访者供图 “我有这么多成就。”四个月的实习结束,吴整理实习鉴定表时,惊讶地发现自己发表作品的目录竟然无法写在A4纸上。

吴(右二)在实习期间拍摄节目。受访者供图

“我有这么多成就。”四个月的实习结束,吴整理实习鉴定表时,惊讶地发现自己发表作品的目录竟然无法写在A4纸上。

吴是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今年2月底,她在学院组织的专业实习下,进入一家媒体实习。起初,吴对有点紧张。“我怕自己能力不够,得不到老师的认可。”这种担心促使她更加细致认真地完成每一项工作:在选题会前准备多个题目,构思思路;反复阅读之前的报纸文章,学习写作框架;仔细对比发表的文章和自己的稿件,思考编辑老师的修改意图…

“第一篇文章发表在报纸上的时候,满满的成就感。”吴说,投入和用心不会白费,老师们的肯定会给她充足的动力。经过与系里老师不断的积极沟通,她的选题通过率越来越高。四个月的时间里,除了发表报纸文章,她还制作了近20个视频,参与大型直播连线,尝试微信官方账号运营。

除了擅长新闻,吴觉得更大的收获在于在工作中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人格品质。“和老师接触多了,就会被他们的品质吸引和感染,温柔但坚毅,自强不骄。”吴告诉笔者,在老师们的鼓励和肯定下,一些自信敏感的人慢慢“解放了天性”,身上的闪光点被一一挖掘出来。“大三这个阶段特别焦虑,但没想到收获了这么大的情感价值。”

据了解,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的“专业实践”课程是学院全体学生在大三下学期集中实践的必修课。课程6学分,持续整个大三。为做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加强本科生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解,学院鼓励学生多到媒体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对专业实践全过程实行制度化管理——实践前征集学生志愿者、动员教育、与实习单位联系沟通、中期检查、实习报告和总结。

在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怀民看来,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环节,高质量的实习意味着视野开阔、格局大、要求严。“我们建了‘京广实习线’,实习单位由学院安排。近70%的学生去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和知名互联网公司开展实习。我们希望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有一个全面的体验,既能提高专业技能,又能提升人格素质。因为实习水平高,时间长,所以学生收获很多,提高很快。”

“如何快速准确地检索信息,如何提出有意义的话题,如何进行舆情监测和传播分析,都提高了很多,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老师的那种工作精神和态度——永远保持热情,认真对待一切。”广播电视总台实习生孟阿敏,之前有过一段媒体的网络实习经历。相比线上线下的工作,“我真的觉得我是作为整个团队的一员和大家并肩作战。这次实习让我对新闻行业本身有了更深刻的认知,这是我在课堂上感受不到的”。

4月底,学院实习指导组专程走访各实习实训单位,进行中期检查和考察,听取各单位意见;召开实习生座谈会;解决各种具体问题,指导学生。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洪认为,新闻传播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对于应用型学科来说,专业实践对学生的全面成长非常重要。

“有些学生可能对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比如有的同学可能跟风,不把实习实践放到人生规划里,想着我该怎么做好人生规划。因此,学院希望通过组织制度化、规范化的专业实习,让高质量的实习实践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帮助学生就业,促进新闻传播教学。”洪文杰说道。

2019级硕士研究生李春建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毕业后,进入光明日报社,从事科技新闻采编工作。大三的时候,她在广播电视台实习。采编电视新闻,整点赶上广播和新闻直播间,亲身参与最严谨最正规的电视新闻播出流程。研究生期间,李春建也选择在假期去一家互联网公司体验。实习期间,她发现自己在“大厂”做螺丝钉并没有太大的成就感,于是坚定了继续从事传媒行业的目标和决心。

很多同学在寻找实习机会的时候,往往会担心自己学不到东西或者做低质量无意义的工作。但是什么样的实习才是高质量的呢?

吴的第一份实习是在一家小互联网公司。导师安排她每周以用户身份在公司新开发的App上发几个内容帖,并定期根据发帖量和互动情况与其他实习生计算排名,得到一份周榜。工作的重复和单调让她一开始就失去了兴趣,她害怕离开工作岗位。但渐渐地,她在看别人的帖子时,发现高互动内容的帖子和普通帖子有明显的区别,开始总结高流量帖子的异同,从而了解用户的需求,帮助她建立用户思维。

高层的平台或者温馨的部门氛围往往很难找,实习的高质量和低质量更多的取决于实习生的态度。面对“不管你”的导师,或许主动沟通实习目标和期望能让人眼前一亮;没有人分配工作任务,或许观察单位的运作模式或者职场人际交往会带来不一样的收获;即使不喜欢一份工作,也可以为以后的求职减少一项错误。关键是要通过实习一步步摸索自己的职业目标,抱着学习的态度踏实工作,而不是一味的“打滚”。

在央视的实习经历让李春建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关注科技动态变化和报道的习惯。“当时光明日报采访了一个话题,关于如何用一句话形容中国近年来科技的变化。我用了写科技新闻时经常看到的‘从跟随到引领’这个词。这完全是下意识的反应。”李春建说,实习经历无形中为选择工作积累了很多。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吴为化名)

责任编辑:张育甲张磊。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jladysyren.com/a-150483.html
1
上一篇超过6万不足12万退税
下一篇 三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6 2726 959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0632399@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