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后代编撰而成。它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俗的《论语》有二十篇。
公冶长篇第五
[这段引文]
本文共28章,主要讲仁。在这篇文章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各个方面论述了仁的特性。此外,这句名言还有“朽木不可雕也”。污垢的墙不能被打碎”听他说什么,看他做什么”敏感好学,不耻下问”;三思而后行”等等。这些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原文]
51儿子叫公爷昌①,“可以做老婆吗?”。虽然是在(2)中,但不是犯罪。“娶他的儿子(3)为妻。”
[注释]
(1)公冶长:人,齐国人,孔子弟子。
(2)“爨”:音léixie,用来犯人的绳子,这里指的是监狱。
(3)子:在古代,孩子和女人都叫子。
[翻译]
孔子评价公冶长:“你可以把女儿嫁给他。虽然他在监狱里,但这不是他的罪。”于是孔子把女儿嫁给他。
[评论]
在这一章中,孔子对公冶长评价很高,但没有说明公冶长做了哪些杰出的事情。但从本文的中心内容来看,作为公冶长的老师,孔子对他有了全面的了解。孔子能把女儿嫁给他,那么公爷昌至少应该有仁。这是孔子一再要求他的学生的。
[原文]
52子谓南荣(1),“国有道(2)而不废(3);国家没有办法,免于刑罚(4)。”娶他哥哥的儿子为妻。
[注释]
(1)南戎:南宫史明(音Kuò),字。孔子的学生一般都叫他南荣。
(2)道:孔子这里说的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符合最高的、最好的原则。
(3)报废:报废,非指定。
(4)屠宰:惩罚。
[翻译]
孔子评价南荣说:“国有道,便有官做;在国家没有办法的时候,他也可以免于刑罚。”于是就把侄女嫁给他了。
[评论]
在这一章中,孔子也对南容做出了很高的评价,也没有说明南容有什么突出的表现。当然,他能把侄女嫁给南荣,也说明南荣有善心。
[原文]
53子谓子贱(1),君子为人(2),鲁若无君子,何以取斯(3)?”
[注释]
(1)贱子:姓米(音Fú)不知名,字子贱。生于公元前521年,比孔子小49岁。
(2)如果某人:这个,这个人。
(3)你怎么取Si: Si,这个。第一个“Si”指的是自卑,第二个“Si”指的是自卑。
[翻译]
孔子评价子建说:“此人真是君子。鲁若无君子,何得此德?”
[评论]
孔子在这里称姬子为君子。这是第一个层次,但接下来说,如果鲁没有君子,儿子是不可能学会君子的品格的。言下之意,他自己就是君子,谦谦君子之德是他培养出来的。
[原文]
54子贡问:“如果给呢?”子曰:“女也,器也。”他说:“什么事?”曰:“①也。”
[注释]
(1)胡琏:古代祭祀时用来盛放食物的器具。
[翻译]
子贡问孔子:“我像什么?”子曰:“汝如一器。”子贡又问:“什么事?”子曰:“是胡琏。”
[评论]
孔子把子贡比作胡琏,肯定子贡有一定的才能,因为胡琏是一种珍贵而华丽的古代礼器。但如果联系后两章分析,可以看出孔子是看不起子贡的,认为他没有达到“君子之器”的水平,只是有一定的才能。
[原文]
55或者说:“和而不同(1)也是善良不屈(2)。”子曰:“有何用?帝王之人以口施(3),反覆恨人,不知其仁(4)。怎么用?”
[注释]
(1)雍:姓冉名雍,字仲公,生于公元前522年,孔子的学生。
(2)丨:丨,口齿伶俐,能言善辩。
(3)嘴对嘴:说话容易,说话快。
(4)不知仁:指雄辩者不知仁与否。
[翻译]
有人说,“冉雍善良但不善言辞。”子曰:“何以能言?油嘴滑舌和别人争论往往会招致别人的反感。不知道这样的人是不是仁者,为什么要口若悬河?”
[评论]
孔子对一些人对冉雍的评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人有仁就够了,根本不需要口若悬河,油嘴滑舌。这两者在孔子的观念中是对立的。善于说话的人当然没有仁心,有仁心的人不一定要有口才。以德服人,不以口服人。
[原文]
56七雕凯①。对:“不敢相信。”子朔(2)。
[注释]
(1)七雕凯:漆雕生于公元前540年,是孔子的弟子。
(2)说:声yuè与“悦”同。
[翻译]
孔子让七雕凯做官。七雕凯回答:“我对当官没有信心。”孔子听了非常高兴。
[评论]
孔子的教育方针是“好好读书就做官”。学了知识,就要做官。他经常通过读书、鼓励、推荐学生当官,向学生灌输当官的思想。孔子让他的学生七雕凯做官,七雕凯觉得自己还没有达到“学而优则仕”的境界,不确定自己是否渴望做官。他想继续学习礼仪,以后做官,孔子很高兴。
[原文]
57孔子说:“做不到的,可以由(1)浮在海上,从(2)起,由你自己决定!”鲁兹听了乐了。子曰:“尤浩比我勇敢,无所借鉴。”
[注释]
(1)雅:音为f ū,用于渡河的木筏。
(2)跟随:跟随,跟随。
[翻译]
孔子说:“如果我的想法行不通,我就乘木筏去海外。唯一能跟着我的人,大概就是钟友了!”鲁兹听了非常高兴。子曰:“仲游,好胆已过我,无其他可取之才。”
[评论]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孔子极力宣扬他的礼教思想。但他也担心自己的想法行不通,打算在适当的时候乘木筏去海外。他认为鲁兹很勇敢,可以和他一起去,但同时他指出鲁兹的缺点是他只是勇敢。
[原文]
58蒙问子?子曰:“不知也。”再问。子曰:“君也,数千倍之国,能使其之治傅①也,不知其仁也。”“我能要求什么?”子曰:“叶秋,一城千室(2),家百骑(3),可为其宰(4),而不知其仁。”“红色(5)呢?”子曰:“赤野,束腰立庭(6),可与客(7)谈而不知其恩。”
[注释]
(1)税:军税,向居民征收的军费。
(2)千室之城,城是古代居民的聚居地,大致相当于后来的城镇。有1000户人家的大邑。
(3)百骑之家:指清博士所收之地。当时博士有一百骑,是收的地中较大的。
(4)宰:家臣,经理。
(5)池:人,字,生于公元前509年,是孔子的学生。
(6)拉带站在法庭上:指穿着礼服站在法庭上。
(7)客人:指普通客人和客人。
[翻译]
孟吴波问孔子:“鲁兹做了仁吗?”子曰:“不知也。”孟又问道。子曰:“钟繇,在一个有一千辆运兵车的国家,可以让他管理军队,但不知他有没有做到。”孟吴波又问:“冉求是什么样的人?”子曰:“冉求能在有千户人家的公城里或有百辆战车的封地里当总经理,不知他有没有做到。”孟吴波又问:“那宫喜池呢?”子曰:“公西池,可以让他着正装站在朝廷上,接待贵客。我不知道他有没有做过。”
[评论]
在这段话中,孔子评价他的三个学生,评价标准是“仁”。他说,他们有的可以管理军事,有的可以管理内政,有的可以处理外交。在孔子看来,虽然他们各有特长,但这些特长都必须服务于礼治和德治的政治需要,都必须建立在仁和德的基础上。实际上,他把“仁”放在了更高的位置。
[原文]
59子说子贡:“女人和回族哪个好?”他说:“给了怎么敢回头?我也会闻其知十②,闻其知二③。”子曰:“佛如君善。我和一个女人在一起。”
[注释]
(1)越:超过或超越。
(二)十:整指数,旧注云:“一,数之数;十,数之末。”
(3)二、旧注云:“二,一正。”
(4)和:同意,同意。
[翻译]
孔子对子贡说:“谁比颜回强?”子贡答道:“我怎敢与颜回相比?颜回,他听到一件事就能推断出十件事;我呢,知道一件事只能推断两件事。”子曰:“不如他。我同意你的看法,不如他。”
[评论]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他勤于学习,又愿意独立思考,所以他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融会贯通。所以孔子对他大加赞赏。而且希望他的师兄弟也能像颜回一样努力学习,举一反三,在学习上尽可能事半功倍。
[原文]
510宰予白天睡觉,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①不可破②,何以惩之③!”孔子说:“我从别人开始,我听他们说什么,信他们做什么;今天,我是一个男人,我听他的话,看他的行动。鱼雨和④都改变了。”
[注释]
(1)粪肥:腐土、脏土。
(2)舴:声音w ണ,一个抹墙泥铲。这是指用泥铲粉刷墙壁。
(3)朱:是责备、批评的意思。
(4)和:语气词。
[翻译]
白天宰来睡觉。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画也。怪这个人有什么用?”孔子说:“起初,我听了人的话后,相信了人的行为;现在我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人的行为。我改变了在这里观察人的方式。”
[评论]
【/br/】孔子的学生白天被宰睡觉,孔子大加批评。这件事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从前后两章的相关内容可以看出,宰予是因为对孔子的异端思想而受到孔子的斥责。此外,孔子在这里还提出了判断一个人的正确方法,即听其言,观其行。
[原文]
511孔子说:“我没见过正义的人。”或者说,“沈①”子曰:“欲之,何以为正?”
[注释]
(1)《申》:“申”,带Ché ng音。姓沈的是,字周,孔子的学生。
[翻译]
孔子说:“我没见过强者。”有人回答说:“申勇很强大。”子曰:“申勇欲望太多,如何能强?”
[评论]
孔子一直认为,人欲多则违周之礼。从这一章来看,人的过度欲望不仅不能达到“义”,甚至可以达到“刚”。孔子一般不反对人的欲望,但要想做一个仁人君子,就必须抛弃各种欲望,致力于道。
[原文]
512子贡说:“我不要别人加我,我要别人被加。”孔子说:“给予是你力所不及的。”
[翻译]
子贡说:“别人强加于我的,我不要,我也不要强加于别人。”子曰:“赐之,此力所不及。”
[原文]
513子贡曰:“夫子文章(一)可得,可闻;孔子之言性(二)与天道(三)不可得,不可闻。”
[注释]
(1)条:这是指孔子所教导的诗、书、礼、乐。
(2)性:人性。《阳货》第十七章提到了性。
(3)天:天命。在《论语》中,孔子在很多地方都谈到了天,谈到了人生,但是没有孔子关于天的言论。
[翻译]
子贡说:“老师教的礼仪、音乐、诗词、书籍的知识,可以通过听、听来学习;老师教的人性论、天道论,不是听听就能学会的。”
[评论]
【/br/】在子贡看来,孔子所讲的礼、乐、诗、书等具体知识是有形的,只有通过听才能学到,但人性论、天道论却是深奥而神秘的,不是通过听就能学到的,只有通过从事内心体验才有可能掌握。
[原文]
514鲁兹听到了一些东西,但如果你做不到,你就会害怕听到它。
[翻译]
当鲁兹听到一个真理却没有亲自去实现它时,他害怕听到一个新的真理。
[原文]
515子贡问:“孔子①怎么能叫叶文?”子曰:“我敏于(2)而好学,不耻于问,以言为据。”
[注释]
(1)孔文子:魏国大夫孔琨,“文”为谥号,“子”为尊称。
(2) Min:敏捷勤奋。
[翻译]
子贡问:“你为什么给空闻阿紫谥号?”子曰:“他聪明勤奋好学,不耻下问,谥号文。”
[评论]
这一章孔子在回答子贡的问题时谈到了“不耻下问”的问题。这是孔子在研究中一直应用的方法。“敏而好学”就是勤奋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是不仅要听取和征求老师、长辈的意见,也要征求所有一般知识没有自己多的人的意见,不要以此为耻。孔子“不耻下问”的表现有:一是就近学习的学生,即边教边学,《论语》中很多地方都有记载。二是向人民学习。在他看来,群众可以学习的东西很多,在《论语》中也可以找到。他“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对后世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原文]
516魏紫子产(1)君子之道有四:“其道敬人,其事敬人,其利养人,其义为民。”
[注释]
(1)子产:著名华侨,姓公孙,子产,郑国大夫,曾为郑卿,是郑穆公之孙,春秋时期郑国圣人。
[翻译]
孔子评价子产说:他有君子四德:“行为庄重,恭恭敬敬为君,仁厚护民,法度为民。”
[评论]
孔子这一章说的是君子之道。郑简公和郑在位时,子产在位22年。当时的晋国,在为公、、、青公、五世哀悼的时候,在楚国,在共王康王、雍敖、灵王、五世的时候,正是两国争权夺利、争斗不休的时候。郑地处战略要地,但在这两个大国中间,子产不卑不亢,使国家得到了尊重和安全。他的确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孔子对子产评价很高,认为治国安邦要有这四德。
[原文]
517孔子说:“颜①善与人交朋友,而敬人久矣②。”
[注释]
(1)颜:齐国名医,名婴。《史记》第六十二卷有他的传记。平是他的谥号。
(2)敬久:“智”在这里指的是颜。
[翻译]
孔子说:“颜善于和人交朋友。相识久了,别人还是尊重他的。”
[评论]
孔子称赞齐国大夫颜英,认为他待人和善,不容易赢得别人的尊重。孔子一方面赞扬颜英,另一方面希望自己的学生向颜英学习,与人为善,互敬互爱,成为有道德的人。
[原文]
518孔子曰:“臧文仲(1)居蔡(2),其所不知乎!”
[注释]
(1)臧文忠:本姓臧孙,谥号“文”。孔子指责他“无情”和“不明智”,因为他不遵守周礼。
(2)蔡:君主占卜用的龟。这个地方蔡产龟,所以大龟叫蔡。
(3)山节点中的藻类:节点和柱上的斗拱。朱,梁上一根短柱。把斗拱雕成山的形状,在树上画水草图案。这是古代皇帝祠堂的装修方式。
[翻译]
【/br/】子曰:“臧文忠藏了一只大鳖,藏鳖之屋雕成山之形,短柱上绘水草纹。他怎么能算是有智慧的呢?”
[评论]
臧文忠当时被称为“智者”,但他并不在意礼。他无视《周礼》的规定,甚至建造了一个藏龟的大房子,并将其装饰成皇帝祠堂的风格,这在孔子看来是一种“更礼”。所以孔子指责他“无情”、“不智”。
[原文]
519张子问:“灵隐文子①三官为灵隐,无喜;三已②,无悲。旧灵隐的管理必须向新灵隐报告。什么事?”子曰:“忠。”岳:“是仁者乎?”“我不知道。多么仁慈?”“崔子③杀了琦君④⑤,陈子文⑥有十匹马,并把它们抛弃了。至于其他国家,他说,‘你是我的崔子医生。’违反它。其中一个州说,“你是我的医生崔子。”如果违反了呢?子曰:“明了。曰:“仁者乎?”说”如果你不知道,你怎么能仁慈?”
[注释]
(1)令尹文子:令尹,楚国的官名,相当于宰相。文子是楚国著名的宰相。
(2)三次:三次。有,回忆。
(3)崔雯:齐国医生崔珏曾经杀死了齐庄公,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4)下位的人杀了上位的人。
(5)琦君:指被崔迅杀死的齐庄公。
(6)陈文子:陈果的医生,他的名字肯定没了。
[翻译]
张子问孔子说:“你的儿子殷当过几次楚国的宰相,但他看上去并不高兴。他被辞退过几次,看起来并没有怨恨。每次被免职,他都要把自己所有的政治事务告诉即将接任的新总理。你觉得这个人怎么样?”子曰:“可视为忠。”张子问:“是仁吗?”子曰:“不知。这怎么能算仁慈呢?”(张子又问:)“崔尧杀了他的君主,陈文子家有四十匹马,他就把它们抛弃了,把齐国丢到别的国家去了。他说,这里的统治者类似于我们的齐国医生崔子,然后离开了。他说,在另一个国家,这里的统治者类似于我们的崔子医生,他又离开了。你觉得这个人怎么样?”子曰:“真高也。”张子说:“是仁吗?”子曰:“不知。这怎么能算仁慈呢?”
[评论]
孔子认为,殷和陈文子,一个忠于君主,一个是忠君;不与叛逆者共事的人是崇高的,但两者都不是仁者。因为在孔子看来,“忠”只是仁的一个方面,“纯”才是致力于维护礼的殉道精神。所以,光有忠诚和清高是不够的。
[原文]
520纪文子①三思而后行。子听了,说:“再有,斯(2)也行。”
[注释]
(1)纪文子:纪的父亲,吕成功、吕相公当时是正卿,“文”是他的谥号。S:只是。
[翻译]
纪文子什么都要想很多遍。孔子听了,说:“你再考虑考虑吧。”
[评论]
三思而行,总会利大于弊。孔子听说后为什么不同意季文子?有人说:“文子一生掩人耳目的计划太清楚了,所以他的美与恶互不隐瞒,对他的病都是三思而行。”。三观中,过于世故,过于谨慎;但是,它的缺点会是自私的。”(《关茂永:论语·实录》)当时纪文子过于谨慎,顾虑太多,所以才会出现各种弊病。从某种角度来说,孔子的话不无道理。
[原文]
521孔子曰:“宁吾子(1),国若有道,必知;如果它没有办法,它将是愚蠢的;(2),若知之,则愚矣。”
[注释]
(1)宁武子:本姓宁明玉,卫国大夫,“武”为谥号。
(2)傻子:这里的意思是愚蠢。
[翻译]
孔子说:“宁吾子,其人,国有道则智,国无道则哑。他的聪明别人可以做到,他的愚蠢别人做不到。
[评论]
宁武子是个规规矩矩的医生。当形势好转,对他有利时,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尽力忠于保家卫国的政治。当形势恶化对他不利时,他就退居幕后或到处装傻,以便等待时机。孔子对宁武子的做法基本持肯定态度。
[原文]
522子载臣①曰:“归!返回到!我们党的男孩(2)疯狂单纯(3),而(4)才华横溢。我不知道我为什么剪它(5)。”
[注释]
(1)陈:一个古老国家的名称,它位于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
(2)我党之子:古有五百户为党。我的党意味着我的家乡。小子,指孔子在鲁的学生。
(3)疯简:野心勃勃但行为单纯。
(4)艳:费,f ě i音,有文采之貌。
(5)切割:切割和控制。
[翻译]
陈国的孔子说:“回家吧!回家吧!家乡的学生志向远大,但行为单纯;我有文采但还是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
[评论]
孔子说这话的时候,鲁国的季康子正在执政,他想把冉求叫回来帮忙处理政务。所以孔子说,回去做官,实现自己的抱负。但同时,他也指出了他的学生在鲁身上存在的问题:行为单纯,不懂得控制自己,这仍然需要他的教育。
[原文]
523孔子曰:“伯夷叔(1)不计较旧恶(2),怨以望(3)。”
[注释]
(1)伯夷和:殷末顾的两个儿子。他们的父亲死后,他们互相抛弃,双双逃往周文王。起来攻击周。他们认为这是不忠不孝的行为,他们试图阻止。周朝灭商朝统一天下后,羞于吃周朝的粮食,逃入深山用野草充饥,饿死在首阳山。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3)希望:和稀疏一样。
[翻译]
孔子说:“伯夷、舒淇不记前嫌,所以怨恨少。”
[评论]
在这一章中,孔子主要赞扬了伯夷叔的“不忘旧恶”。伯夷和舒淇认为周武王是“以暴制暴”,既反对,又反对殷,但为了维护君臣之礼,还是阻止了伐周,最后因为不吃饿死在首阳山。孔子是从不记别人旧怨的角度来赞扬伯夷和舒淇的,这样别人就不会记自己的旧怨了。孔子用这样一个故事来讲述正确的人生态度。
[原文]
524孔子说:“谁略高①直?或乞酰基②,乞邻而从之。”
[注释]
(1)魏:魏是鲁国人。当时人们觉得他直爽。
(2)酰基:声音x:醋。
[翻译]
孔子说:“谁说魏是直爽的?有人找他要醋,他(不是直接说不要,而是偷偷)去邻居家要了一些。”
[评论]
魏向邻居家要醋,但他没说没有。孔子认为他不够直爽。但孔子在另一章中提出“父为子藏,子为父藏”,并加以提倡。在他看来,这并非“不正确”。孔子只能用慈父般的慈爱和孝顺来解释这种“不清”。
[原文]
525孔子曰:“巧言使色足尊①,左丘明②耻,丘也耻。若藏怨与人交朋友,左丘明耻,秋耻。”
[注释]
(1)脚礼:首先两脚做出尊敬的手势,以取悦他人;另一个太恭敬了。后一句是用在这里的。
(2)左丘明:鲁人,相传为《左传》作者。
[翻译]
孔子说:“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把怨恨放在心里,表面却装出友好的样子,左秋明觉得这种人可耻,我也觉得可耻。”
[评论]
孔子很反感“巧言令色”的做法,在《学记》一文中已经提到。他提倡人们正直、坦率、诚实,而不是口是心非、表里不一。这符合孔子培养健康人格的基本要求。这种思想在今天仍然有一定的意义,对于前一种和后一种的人都有很强的针对性。
[原文]
526颜元与纪律诗(1)。子曰:“真可惜!(2)各有各的看法。”鲁兹说:“我以前有车马,我穿着轻便的毛皮衣服。我把它们分享给了我的朋友,但我不后悔。”颜渊曰:“愿无善之切③,无所用力④。”鲁兹说:“我想听听滋子的志向。”子曰:“老有所安,友有所信,幼有所怀(5)。”
[注释]
(1)服务员:上菜。袖手旁观又陪这位尊贵的人去叫一名侍者。
(2)为什么不呢?
(3)切割:吹嘘。
(4)付出:付出,告白。劳动,信用。
(5)少数人怀孕:让少数人得到照顾。
[翻译]
颜元和鲁兹站在孔子旁边。子曰:“何不各说各的志向?”鲁兹说:“我愿意拿出我自己的战车、马匹、衣服和皮袍,与我的朋友们分享。如果它们磨损了,我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吹嘘我的长处,不申报我的贡献。”鲁兹对孔子说:“我愿意倾听你的心声。”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老人安心,让朋友信任我,让年幼的孩子得到照顾。”
[评论]
在这一章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描述了他们的志向,主要讲的是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对人的态度。孔子重视培养“仁”的道德情操,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只有孔子的志向最接近“仁”[br/]
[原文]
527孔子说:“够了!我还没见过谁能看出来,在里面告自己。”
[翻译]
孔子说:“就是这样。我还没见过能看到自己错误并发自内心自责的人。”
[评论]
古往今来,人们往往一眼就能看到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却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即使有人知道自己错了,也因为爱面子或者其他原因不肯认错,更不用说发自内心的自责了。甚至有些人,自己犯了错误,也不认真检查自己,反而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这是彻头彻尾的伪君子。孔子说,他没见过有自知之明,改正错误的人。其实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我们看到的伪君子还少吗?
[原文]
528孔子说:“十室之城,必有忠信之人,不如学山。”
[翻译]
孔子说:“即使在一个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里,也一定有像我这样忠信的人,但他们没有我这样好学。”
[评论]
孔子是一个非常坦率直爽的人。他认为自己的忠诚并不是最突出的,因为在一个只有10户人家的小村子里,还有像他一样讲求忠诚的人。但他承认自己很好学,说明他承认自己的德行和才能都是后天习得的,不是“与生俱来的”。这是从一个角度对孔子基本精神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