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香港亚洲时报在线网站11月10日文章,原题:日本人阻碍性别平等对日本来说,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性别差距报告的最新版本是又一次屈辱经历。该国的性别平等得分仅为0.65,在146个国家中排名第116位,在七国集团和所有亚太国家中表现最差。
排名报告指出,日本得分低可归因于经济和政治平等程度低,其中女性平均工资仅为男性的57%,女性在当选议员和内阁部长中所占比例不到10%。事实上,自2006年世界经济论坛首次发布性别差距报告以来,日本的得分从未超过0.67。
日本东京,资料图
多年来,日本在性别平等方面的持续低分引起了持续的反思,许多人指责该国的社会和文化因素是不平等背后的主要原因。
日本负责性别平等事务的大臣野田佳彦(Seiko Noda)批评其男同事对女性相关事务“无知和漠不关心”,导致政府未能颁布政策从根本上消除性别差距。一些有利于平等的措施通常会被国会议员否决,理由是它们违反了日本的传统。
当讨论日本文化是性别平等的障碍时,一个通常被忽视的因素是日本人。在日语中,用来描述女性的词语会让人下意识地接受女性在社会等级上低于男性。比如日语中的“妻”字。虽然常规词汇是中性词“老婆”,但在含有敬语的对话中,“老婆”这个词很快就变成了“老公附属物”的缩写。用来表示对男性妻子尊重的词是“さん”(意思是“我的妻子”),这可以追溯到男人在外工作,女人呆在家里的时代。“在家”是男人用来形容妻子的词。可惜没有对应中性词“老婆”的敬语。
即使对于未婚女性,居高临下的话语也从未离开过她们。虽然中性词“女人”只是表示“女人”的意思,但也经常加在职业名称上,以突出此人是女性,而对应的“男人”一词却从来没有这样使用过。比如日本的男新闻主播叫“播音员”,而他的女同事一般叫“女播音员”。从相扑选手到程序员甚至研究人员,在一系列传统上被认为是男性主导的工作中,前缀“女性”的使用会固化相关形象,即这些领域的女性职业者能走到这一步主要是因为她们是女性,而不是因为她们的专业技能。
即使在日常生活中,女性也很难摆脱一些居高临下的说法。在幼儿园和小学,男孩和女孩分别被后缀くん(“君”)和ちゃん(网络术语“酱”)称呼,但在君,后缀さん男女都适用。
日本要想摆脱潜意识里重男轻女的社会文化因素,就应该积极改变女性的日常用语。比如日本政府可以成立一个语言治理委员会,创造一些新词来保证性别平等。
人们首先应该在口头上保证性别平等。如果人们可以改变他们的说话方式,性别不平等会越来越少。(作者苏·陈晓,崔晓东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