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呆若木鸡”,无好胜之心,自是大智若愚的道理。
庄子:“呆若木鸡”,没有争强好胜之心,就是愚痴的道理。
在道家思想中,有一个核心的哲学概念叫做:无为而治。
所谓的放任,就是内心的清静,保持一种合理的欲望,但自然是一种没有虚假的要求和妄想,有竞争心,有竞争心的力量。
比如,对于生活中的很多人来说,总是在追求一些名利之类的东西,很缥缈,甚至不合适。但正是因为自己的主观欲望和执念,大多数人盲目的想要和拥有,无形中是一种痛苦。
所以《道德经》提出无为而治,不是消极的,而是合理的适度。
在自身能力的基础上,合理的追求更好的生活,这是我们提倡的,也是应该持有的。但是你不应该把目标定得太高。
《道德经》认为,一切欲望的根源都来自于外在欲望对内心的一些诱惑。所以说经济学家提倡的一种简单,就是保持一颗平静和谐的心,不为外界所动。
《庄子》中“呆若木鸡”的智慧,说明一个德行完美的人,需要保持一颗单纯的心。
一天,一个男人为周宣王养了一只斗鸡。10天后,周宣王问他:“小鸡训练准备好了吗?”
他说:“还没有。这鸡看起来狂妄自大,其实心里没底气。”
十天后,一个来自周宣王的朋友问他:“小鸡训练得怎么样?”
他说:“我还是不行。听到别的鸡叫,看到它们的影子,我还是有反应的。”
过了十天,周又问他,他说:“还是不行,这鸡眼神凶,生气了。”
10天后,这个人对周宣王说:“差不多够了。这只鸡虽然时不时的鸣叫,但已经失去了好斗的表情。它看起来像木头做的鸡。他的道德是完美的。其他的鸡看到这只鸡都不敢往前走,掉头就跑。
这篇文章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故事。
“呆若木鸡”起初其实是个褒义词,后来逐渐演变成了贬义词。发呆是指没有攻击性,看起来昏昏沉沉。其实是一种内心的无为无念,也是道家所追求的一种精神心态。
在这篇文章中,庄子引用了一个人驯养鸡的状态说,一个德行完美的人,是一个不争气的有力量的人。
一开始鸡的眼神很凶,看到别的鸡就很骄傲,什么都看。这个人觉得这个鸡不适合打架,也不是最厉害的。
当这只鸡看起来像木头做的鸡时,其他的鸡都不敢靠近它,掉头就跑。这个人认为这只鸡已经训练成功了。
其实这自然是一种夸张,但其实他表达的是一种智慧,也就是说,真正的强大是一种看似愚蠢和迟钝。
其实这里引用的道理和“再聪明的人也是愚蠢的”是一样的。最大的智慧是看起来有点笨,最好的是强,但是看起来有点迟钝。这是道家表达的一种思想。
就像《道德经》里说的:夫才不争,天下不能与他争。
这也是一种无为的智慧。当你没有竞争的心时,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你竞争。这是一种自我力量,胜者强,败者强。这是一种可以战胜自我的力量。
本文由国学书店原创。你如何理解这一章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