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人玫瑰手留余香送人玫瑰,留香。
自2012年起,北京化工大学每年都组织留学生参加支教志愿活动。经过八年的陪伴和坚持,留学生们先后去过北京市昌平区智伯学校、昌平二中、广智小学、杏园小学,在支教活动中与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支教活动不仅让在华孩子有机会与留学生交流,开阔国际视野,也让在华留学生更加了解真实的中国,锻炼自己,展示留学生的风采,在活动中学会感恩,传递友谊。2015年,北京化工大学与智伯学校正式建立中外志愿服务基地;2017年,联合社会企业向智伯学校捐赠了全套多媒体设备。现在,越来越多的在华留学生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为扶贫支教事业做贡献成为很多留学生在华学习经历中的一抹亮色。
在智伯学校、昌平二中、广智小学、杏园小学简单明亮的教室里,我们有时能看到一些外国的哥哥姐姐给小学生上生动的课。他们是北京化工大学的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肤色,却同样热心公益。他们定期参加流动儿童学校的儿童班,并自愿捐款为儿童购买学习用品。
这些在中国的留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学校组织的这项活动,并认真地参与其中。来自玻利维亚的留学生鲁本说:“我每次都认真备课,有时给孩子上英语课,有时给他们讲我国家的文化。孩子们的热情让我们开心,我们很满足,也很珍惜。”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留学生阿布说:“我会分享我在中国的生活经历和学习经历,我也为这些孩子不怕困难、努力学习的精神所感动。”来自牙买加的留学生比尼尔(Binier)被孩子们称为“巧克力”老师,因为他肤色黝黑,也因为他爱吃巧克力,作为孩子们答对问题的奖励。赤道几内亚留学生奥巴马曾经加入过一个扶贫组织,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给他们提供一些生活必需品。“做这些事情我感觉很好。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服务他人和慈善。我很乐意帮助别人。”沙特阿拉伯留学生张乐勇说:“中国有句谚语‘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喜欢参加社会服务活动,比如去养老院和流动儿童学校。这让我懂得了感恩和爱,这些收获是课堂上没有的。”
我们与中国同呼吸共命运。
2020年是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一年,也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包括北京化工大学在内的国内高校留学生密切关注疫情的发展变化,与中国人民共同努力,共克时艰。同时,他们也非常关注中国克服疫情带来的困难,坚持脱贫攻坚的努力。
巴基斯坦留学生阿明说:“2020年,中国正在向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迈进。虽然疫情对各行各业造成了很大影响,但中国仍然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脱贫目标。不得不说,中华民族是值得世界各国效仿的榜样。面对困难,他们积极、坚定,齐心协力实现目标。疫情发生后,全世界都见证了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健全,政府应对果断,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的制度优势。而且中国还为生活在这里的外国人提供医疗和便利,让我们感觉像家人一样温暖。我在中国生活了五年,这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为中国对世界的贡献感到无比自豪,希望中国继续繁荣发展。”
孟加拉学生徐鹏也分享了他的观点:“据我所知,消除贫困一直是中国政府的首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致力于消除贫困,并根据经济发展情况逐步调整扶贫目标,设立专门机构,使扶贫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有几次,我在中国其他城市参观当地的企业和工厂,发现这些地方发展很快,中国人民努力在各个领域做得更好。为了发展经济,缓解贫困,地方政府也做了很多努力。2019年,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研究报告特别指出,如果不算中国,全球贫困人口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从国际社会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扶贫政策和措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宝贵经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卓越贡献。”
印度留学生艾拉尔称赞道:“近十亿人脱贫,过上小康生活,太不可思议了!我很佩服中国的每一项政策,尤其是精准扶贫政策。每一项政策都是以民为本的。中国人民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他们有美味的食物和良好的医疗和教育设施。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扶。”
埃及留学生麦伊也感叹:“在中国留学,感觉这里生活便利,社会和谐,中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速度惊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让如此多的人摆脱贫困。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也为沿线国家带来了更多合作共赢的机遇。共享带来发展,我们同呼吸共命运。”
2020年5月17日,给所有在北京科技大学学习的巴基斯坦学生回信,表示世界各国青年应该携起手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北京化工大学在华留学生见证了中国的快速发展,参与了中国的教育扶贫,经历了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毕业后,他们将成为“一带一路”的建设者,成为对华友好交流的使者,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世界美好明天做出自己的贡献。(作者:俞薛教官,北京化工大学供稿)
来源:神州学人(2020年第9期)
作者:俞薛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