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大家庭——认知世界经济学》的第二注。喜欢的话可以去各大平台购买这门课程。
这节课主要是说明以下两点,请记住以下两句话。
1.经济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不是永恒的。
2.经济学是带有政治目的和政治属性的东西。
生产力与王朝更替
动物和古人类生产力低下,只能维持自己和家人的生存。但随着农业和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出现了非农就业人口,古代为10%左右。
唐宋元明清生产力不断提高,但由于非农就业有限,非农就业人口一直维持在10%左右。虽然可以养活更多的人,但是大家还是会回归农业,导致人均耕地越来越小。于是风险开始逐渐积累,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就会导致社会动荡和朝代更迭。
这也是每一个历史周期的命运。每个朝代在开始的时候都经历了大量的战争,消耗了大量的人口,所以每个人口都得到了更多的土地,人民安居乐业,才会有盛世。然后人口增加,地主合并,但是没有增加亩产量,人均收入更低,收入减少。最后起义再次爆发,历史进入下一个循环。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两个现象:
1.土地是财富的源泉。
2.人多地少是农业社会最永恒的矛盾。
因此,社会制度首先要解决土地分配问题。而人口多而人数少的矛盾,各种宗教中的教义被统治者用来缓解这一套,比如儒家的尊老爱幼,佛教的无欲无求。而经济学,某种程度上就是现代儒家。
看到这里,请停下来想一想。大家都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可以举一个相应的例子吗?
经济学的发展
经济学的产生源于工业革命,历史上被称为重商主义。
进入工业社会后,财富的来源不再是土地,而是人、技术和市场,其重要性随着人力的提高而逐渐变化。
在工业革命的早期,需要更多的人,所以法律会驱使人们去工业。比如英国女王伊丽莎白1572年颁布的法律,14岁没有工作就要被打上烙印。如果再抓到没人给你工作,你就被处决了。
随着技术的发展,技术的迭代比人力的简单叠加更有效。这时,法律开始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
当技术进步到可以满足该地区或国家所有人的需求时,产品就需要销往新兴市场。这时候更先进国家的法律会强调贸易自由,寻求开放更多的市场。另一方面,相对落后的国家要求贸易保护以保护其国内产业和市场。
除了法律随着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政治也不变。以前战争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土地,人口不重要,所以历史上有很多屠杀的案例。工业时代早期是蓄奴,然后蓄奴抢占市场。因为人口消费的需要,人的价值增加。
从这里,我们才能真正理解那句名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明白经济学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当前的生产力。所以,经济学没有绝对的真理。
过去,奥地利学派认为它需要自由市场,不需要政府干预。但随着各国寡头的崛起,政府相继颁布反垄断法保护市场。比如最早的3Q大战,只要其他公司做出点什么,腾讯就会进入市场。许多企业因此倒闭。
这节课主要讲经济学的历史和起源。它不是永恒的,必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具有政治目的和属性。
既然经济学并不总是正确的,那么它可以用来做什么,有哪些bug,有哪些解决这些bug的方法?下周六晚九点半,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