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家李稻葵主持了中国经济领域改革开放40年的总结研究。
本书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经济经验,论述了新企业的建立与发展、土地使用权的转换、金融深化与稳定、学习型开放、审慎的宏观调控、深化改革的方向等六大问题。
这本书认为,一个成功的经济体必须小心翼翼地调整政府与经济的关系,尤其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作为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各级政府必须把自己的激励和行为调整到位。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创造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极其特殊的经济增长。历史上有五个经济发展过程可以参考: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内战后的美国,明治维新后的日本,19世纪末统一后的德国,高速发展阶段的“亚洲四小龙”。
与这些快速增长的经济体相比,中国过去40年的经济发展不仅规模巨大,而且极其特殊。
中国的特殊性在于,经济发展的起点是政府高度控制的非市场经济体制。
基于这一重要的特殊性,我们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为理解政府与经济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实验材料”,并将在经济原理层面上创造新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总结改革开放40年来的经济经验,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必修课,也是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道路各种质疑的基础课。
以期从经济学的角度总结改革开放40年的经济经验,从而从现代经济学中得出一些启示,向国际社会解释中国发展的机制,促进改革的深化。
课题组进行了多次实地调查,深入采访了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广泛阅读了相关的学术和政策文件。我们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在五个方面具有普遍的经济含义,所有这些都围绕着政府与经济的关系。
首先,经济增长需要新企业的建立和发展,这需要鼓励地方政府创造良好的商业环境。
其次,快速的土地转换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这需要鼓励地方政府帮助将土地使用权从农业用地转换为工业或商业用地。
第三,金融深化在将居民储蓄转化为实体经济投资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实体经济投资依赖于长期的金融稳定。
第四,开放最根本的作用是学习,而不是简单的发挥比较优势或者利用外资和技术。有管理的开放是促进学习的基础。
第五,政府应积极调控宏观经济。宏观经济上行时,企业争相“抓住机会博弈”,导致经济过热、产能过剩;宏观经济下行,企业玩“消耗战游戏”,不愿退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采取市场化手段、行政手段和改革手段“三管齐下”的方式进行积极的宏观调控。
总的来说,中国改革开放40年最基本的经济学总结是,一个成功的经济体必须谨慎调整政府与经济的关系,尤其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作为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各级政府必须把自己的激励和行为调整到位。只有这样,政府才能与市场经济同向运作,经济才能长期健康发展。
基于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实践的经济学分析,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发力,进一步深化改革。
在新企业进入和发展中,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赋予地方政府合理的财权和事权,适度提高地方政府税收收入比例,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鼓励地方政府不断改善营商环境,创造公平开放的市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应该放开行业准入门槛,加强相应的监管约束;
要推动减税减负政策的落实。在土地和房地产市场方面,地方政府应改变对GDP的单一追求,鼓励地方政府更加关注民生和可持续发展,改变“实现卖地”的模式,转向“管理长期资产”;政府以高价区土地股份参与商品房运营,长期持有物业,获得长期资本回报;借鉴德国、新加坡的经验,土地供应向民生倾斜,增加居住用地供应。
在金融方面,要把债券市场作为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起点和突破口,推进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把地方政府基础设施融资从银行体系“剥离”到债券市场;要大力建设和完善证券市场发展所需要的制度基础,加强证券领域的侦查、检察和司法工作,严厉打击违法行为;我们应该推动金融服务有序开放,审慎管理资本流动。
在对外开放方面,要继续以开放、成熟、自信的姿态,加快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的知识、技术和理念,通过“请进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人员交流等措施,推动科技、社会治理、金融法治化、外商投资、国际经济治理等领域的学习。
在宏观调控上,要加强宏观调控手段的市场化和法制化,避免民营企业受到不公平待遇;建立高效的政策反馈机制,提高宏观调控的预见性、及时性、针对性和灵活性,避免调控过度和滞后;要更加注重财政政策的逆周期调控,防止顺周期财政政策放大宏观经济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