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

河北廊坊大学城 河北廊坊大学城有哪些大学

孤独的廊坊大学城:大学纷纷搬走。 河北廊坊的“东方大学城”创建于1999年。位于京津唐高速公路黄金段沿线的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临北京30公里,东接天津和渤海60公里。北京938路公交车运行在北京和大学城之间。大

孤独的廊坊大学城:大学纷纷搬走。

河北廊坊的“东方大学城”创建于1999年。位于京津唐高速公路黄金段沿线的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临北京30公里,东接天津和渤海60公里。北京938路公交车运行在北京和大学城之间。大学城位于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腹地,地理位置独特。

然而,东方大学城却陷入了高校纷纷撤资的尴尬。在京津冀一体化加速的背景下,东方大学城能否借北京教育资源的外迁获得新生?

一座废弃的大学城

3月25日,在廊坊大学城一期工程北门凯旋门不远处,开着观光车的黎明(化名)正百无聊赖地等着客户。观光车是大学城的班车,大部分顾客是学生。黎明告诉记者,她每个月要给公司交1800元的承包费,自己留了1000多元。

“2010年之前,月收入2000多元。”他告诉记者,收入减半的原因是学生减少。

记者看到,原本纯白色的凯旋门在风吹日晒下略显发黄,教学楼东西相对。最受欢迎的是食堂。但即使是午餐时间,大学城二期第八食堂的座位也有一半是空。

教育发展大楼斜对面,是一栋废弃的三层小楼,楼上没有窗户,楼里臭气熏天。一位路人说,这里以前是超市,因为学生减少而荒废了。

第一期道路平整干净,但到了第二期,路上发楼盘小广告的销售人员手里挥舞着传单,追逐着校园里行驶的私家车。

在徐汇十九城邦售楼处的位置图上,写着“大学城高尔夫庄园”。该楼盘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目前高层价格在7500~8000元/平方米,别墅单价13000元。“五一后还会涨。”对于涨价的原因,销售人员介绍,一是京津冀一体化加速,二是该楼盘靠近大学城的高尔夫球场。然而,许多教育工作者表示,大学城的房地产有些陈旧。

大学为什么搬走了?

1999年10月,河北省廊坊经济开发区东方大学城奠基。时隔一年,2300亩土地上拔地而起了57万平方米的楼房。资料显示,已有近60所高校在东方大学城就读,如北航空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国家法官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等。40多万学生在这里学习生活,最多时有20多所大学同时在这里招生和教育。时至今日,东方大学城内,上述著名高校已经消失。

东方大学城管委会网站显示,现在有廊坊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北京城市学院等9所高校在此办学,明显低于高峰时期。

为什么大学都搬走了?大学城在发展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据知情人士透露,北京财经学院于2003年搬进大学城,2010年搬出大学城。该校一位老师说,北京财经学院在北京注册,属于北京市民教办评估。为了规范北京市民办高校,需要从多个指标对其进行评价。其中,食品卫生和消防安全是属地考核。

“但是在大学城,属于异地办学,很尴尬。”老师说。

此外,异地办学成本增加也是外迁的重要原因。2004年北财招生1600多人,2005年达到4000人。从那以后,学生人数大大减少了。同时,每天早上5点,班车会把老师从北京的三环、四环送到廊坊,中午再送回北京,大大增加了异地办学的成本。

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是首批入驻东方大学城的学校之一。一位熟悉该校的人士表示,1996年国家出台教育规划,允许部分学校在公有制基础上探索私立或民办的帮扶模式。

北京25中成立于1864年,原为贵族教会学校,实行收费制,1952年转为公立学校。由于这个渊源,1996年4月23日,经市教委批准,学校成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第一所由公办学校转制为“民办学校”(即国有民办学校)的学校,拥有招生自。

据知情人回忆,当时学费在5000元左右。\”从1996年到2000年,我们在东城区名列前茅.\”

随着知名度的提高,25中教室不够用了。2000年,25中选择在大学城建分校。“大约300亩地,相当于我们学校现在的10倍。几年后,北京的学生数量减少了。到了2009年,国家对各类学校投入足够,25中变成了公办学校。在公共机制下,无法支撑付费租赁模式,搬回北京。”

请教大学城的突破

京津冀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东方大学城能否迎来转机?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韩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上世纪末建设的廊坊大学城并不成功。“搬出大学不是刨一棵树,栽到另一个地方那么简单。”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告诉国家商报记者,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经验有限,大部分是非学历高等教育,所以最后空空间会越来越窄,这是学校撤并的原因。他认为学校不能靠行政手段来办,而应该来自于学校自身的需求。学校的建立和工厂不同,需要投入和培养的过程。大学提供的是良好的外部环境、文化环境和人才环境,而不是功利价值。

北师大教育学部教育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程刚认为,东方大学城的纠结在于区域合作并没有打破原有的教育管理体制。跨区域合作与现行教育体制管理的不匹配是大学城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

在程刚看来,由于北京有很多教育部直属高校,如果要把北京的教育资源转移到河北或者天津,实际上不是北京市政府和两地政府谈,而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和三地的管理单位谈。

不过,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牛凤瑞持乐观态度。他说,未来北京的高校数量和规模会扩大,河北会有空,至少未来可以给河北更多。

人民大学:“迁到通州”的说法不准确。其实就是扩建新校区。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章表示: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和对外交流的中心,对高校有着天然的吸引力:

张章:因为一个学校在中国的发展不是硬环境,而是最重要的软环境,尤其是人文历史环境,政治文化对外交流。其实高校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所以首都功能区的疏解并不等于疏解其文化教育功能,这不符合我们对不同区域的定位。

细化到微观层面,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交通和通讯的便利也是高校扩建必须考虑的问题。中戏老师曹家林说:由于老校区过于拥挤,戏剧学院于2012年10月正式启用位于昌平的新校区。本科生一、二年级在新校区上课,三、四年级回到市里的老校区,而老师根据课程安排在两个校区之间来回奔波:

张章:可能不太方便,因为毕竟现在两个校区同时办公,很多比如学生处和教务处可能需要两个团队。这时候可能会说,开会、发文件或者分发东西,两个校区可能需要大家互相帮助。

如果在未来,跨省市的校园与校园之间,那么,无论是学校还是移民的地方,都不会止步于交通和硬件的准备,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宋晓阳说:

宋晓阳:因为在一个学校里,你的硬件条件再好,都不如你的软件条件,也就是师资力量重要。老师不跟着学校走,学校搬走了,这个学校就不是原来的学校了。这会给老师一个很重要的选择。我选择大学,除了学校本身,还有日常生活的便利。如果我真的喜欢这个专业,我会跟这所大学走。这个学校搬到其他地方后,除了这些硬件基础设施,老师们肯定会觉得,如果我从中心城市去边缘城市,如果生活条件降低,肯定要付出更高的代价。

还有一个问题。老师外迁不结婚也没关系。如果他们结婚了,考虑到两地分居和自己孩子的学习问题,这和跟你建立新校址,重新招聘老师,把老校区的老师集中到新的地方上课是完全不一样的。

本文转载自& # 34;https://www.toutiao.com/item/6818527627955929603/",本文的观点不代表本号的观点。本号尊重原创版权。如有冒犯,请立即删除私信。同时也欢迎各种投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jladysyren.com/a-155110.html
1
上一篇面试例子 面试经典案例分析题
下一篇 宝山上大附中 上大附中好不好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6 2726 959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0632399@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