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黎明,1965年出生于湖南涟源,在北京长大。年轻时师从文史馆前辈学习书画,后师从欧阳钟石教授。历任第八届北京市文联副,第八届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第五、六、七届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第一届中国文学评论家协会理事,第四、五届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
关于汉字识别程序的思考
文/彭黎明
近日,以汉字识别与书写为主题的综艺节目《中国书法大会》在央视播出后,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和共鸣,获得了高度评价。据了解,《好声音》《最强音》在火爆的同时,以其积极向上的文化情怀取得了全国第二好的收视率,可圈可点。
众所周知,键盘和网络技术的普及无疑给汉字的书写和传播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产生了“写字忘字”、“书写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对汉字的书写和传承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和载体,重视汉字的书写和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提倡汉字的“书写”,因为书写是汉字的基本属性,也是汉字传播的前提。传承汉字就是传承中国文化。汉字在世界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普及普通话,推广规范汉字,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
看完这个节目,第一感觉真的很好,节目的出发点是好的。意在呼吁大家在当今键盘时代,承担起传承汉字艺术精髓、挖掘汉字文化内涵、提升汉字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的责任和使命。前不久参加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的全国少儿书法大赛评选时,有很多写字方面的专家。现在很多考生因为不会写字而大量使用拼音。其次,我觉得题目真的很难。作为一个坐在电视机前的“玩家”,很多问题我写不出来,很多都是我经常听到、看到、经常说的话。比如豇豆、菱角等。都是普通菜,还有一些生僻字,比如蛲虫,小胡子,胱氨酸等。出题的老师真的很努力,但是我们的小选手都很优秀,他们有答案。我真的很佩服他们。
充满哲学内涵的象形字,有这么多的后备军在学习、研究、掌握,是中国汉字文化发展的希望和未来。汉字见证了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积淀和凝聚了丰富而深刻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富有生命力的文化载体。该节目梳理和展示了汉字的演变历史、审美变迁和经典文本,揭示了汉字的历史和文明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引起大众对汉字文化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思考。
汉字是人类创造的结晶。保持汉字书写的精神意义,传承汉字文化的艺术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要继续开展汉字艺术美教育,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让汉字动起来,美起来,让所有的人都以会写汉字为荣。汉字在创造之初,除了实用性,还被赋予了艺术性。在比赛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通病,就是大部分选手只会写字,但是字很丑,更不要说架子结构有多好看了。
当然,这是听写比赛,不是书法比赛。我们没有理由在鸡蛋里挑骨头,但是写得又好又漂亮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在中国书画的发展中,书画在形式和意境上已经融为一体。在现代品牌设计中,传承中国传统的字画艺术是不可或缺的。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复兴中华文化,离不开弘扬和保护汉字,同时也需要继续弘扬和发展汉字的艺术美。让汉字走进人们的生活,走进我们的艺术领域,让人们感受到传统艺术的美好和震撼,这是历史赋予书法艺术家的使命。
来源:中国艺术报。
欢迎点赞+关注!
转载声明:本文由编辑转载。转载目的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