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卫的“十进制理解”教学与思考
昨天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小学教“理解小数”,把消息发布在微信朋友圈。有微友问:“大卫教授,你是怎么上的?”求分享。“一方面,我想给魏攸一个交代,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给自己一个交代,从教学经验中获得经验。可惜当时没有视频,在这里只能简单的回忆一下。
一、上课缘由
本学期周五,我设计安排了2019级小学教育硕士和我自己的17、18级硕士的一些活动去实训基地学校实习。与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李交流。李校长希望这一天开始他们学校的数学文化月活动,并希望我有一个数学课。本着“得天下者有成就感,失天下者有贡献感”的精神,我没有拒绝。后来李校长给我发了一个安排,没有设计我的班级,当然让我放松了很多。但是今年中小学没有上课的做法。借这个机会上个课也不错,所以还是有一些想法和准备的:“如果要上课,应该上什么样的课?”
早上,我带着学生去了学校,和李校长聊了聊。我知道他们数学文化活动月的主题是“领略数学文化,绽放思维魅力”,学校的两位老师都很优秀。我提出过这样一个教学效率的公式:“教学效率=学生围绕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进行的激烈的智力活动和有价值的情感活动”,其核心是学生的思维参与和思维发展,人因思维而改变。在和老师交流的时候,我也说过“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表达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趋势,我想说的是,老师的角色要从思想的提供者转变为思想的促进者,教学过程要从提供思想转变为促进思想”。李校长希望多关注基于大问题的深度对话,多与老师交流。这是我所希望的,对我的同学来说也是很有价值的。于是,我跟李校长说,让正在他们学校实习的成都大学本科生整天参加活动。
先是电子科技大学附属数学课程中心副主任周静教三年级“认识小数”。课堂预设细致,学生参与踊跃。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显示了教学的丰富性和刺激性。在听课的过程中,了解了关于“认识小数”的主要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主要难点有了一些了解。有了这些基础,我就有了教这门课的冲动。接下来,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小学数学课程中心副主任郑教授五年级“晶格中的定律”。我以前从未观察过这一课。郑主任让我大开眼界,让我看到了寻找规律的数学思维和逻辑,如何寻找规律,如何利用规律简化生活(运算)。
在听课期间,我决定接下来的活动将集中在郑主任的课堂上,我将在另一个课堂上使用周主任的一节课。活动在凌晨12点20分结束,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李校长。李校长愉快地采纳了我的建议,做了安排:午餐;下午13:20我们一起讨论郑主任的课。14:00-14:40,教初三“认识小数”。
工作餐后,一个是根据郑老师的课堂教学准备内容与大家交流,一个是做一个简单的PPT(主要是对课本上的图片进行划分和运用)。正在我着急的时候,一个同事给我发来了“第二届最美海量开放网络课程网上评选”的消息,里面是我主持的《教师职业道德》,我想到了一个拉票广告“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让更多的老师知道和学习这门课程,期待更多的老师因为这门课程而更从容、更优秀、更快乐。欢迎转发。建议看一部分,觉得值得再投票。“发到朋友圈,会有很多朋友参与。这就需要你感谢自己,解释“每个人一天可以投10次”。备课是不够的。但是,因为我把看课的时间当成了自己的准备,所以并不慌张。
实际上课时间为14:05-14:40。本着绝不耽误课的原则,考虑到不影响学生接下来时间段的预排,我按时下课,实际授课时间35分钟。
二、上课追求与成长
赵在《论可能的生活》中说:“幸福是一种能力。”在我看来,成功固然重要,但成长对我来说更重要。我在中小学上课的机会不多。如果我抓住这样的机会,我应该探索一些东西。我主要想探讨一下如何教认识小数:
自我定位。与其预设太多的教学内容和过程,不如让自己“若无其事”地走进课堂。具体方法是从调查学生入手,抓住他们的问题和表达方式,引导他们发现和理解小数的核心内容,如构成、意义、阅读和写作等等。这种处理方式可能不太系统,但是从学生来说,是学生遇到的,想学的,更多的学生觉得参与其中。最近看了一些课,总觉得老师太强势,课堂生硬。另一方面,我也有类似的问题,让我想尝试“大象无形,大嗓门大”的改变。
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在课堂上思考。最近和老师交流我对好教学的理解。我说的“三好”:一是让学生学好(这可以从学生意识到教学内容的意义,学习活动是多变的、有趣的,学生有机会、有存在感、有获得感开始);第二,学生能学得好(h m 40),学得好(h m 40)(这主要表现在给学生安静思考有价值问题的时间);三是学生能学好的教学。如何保证学生有更充足、更有质量的安静思考时间?这也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但这次的做法似乎还是不到位,使得“大象无形,声音洪亮,声音快乐”的追求并不明显。
“陶,另一方面。”《道德经》有“弱者,用道;我思考过“弱者,道之用”的表述,并写出了相应的文字。“从提供思想到推广思想”的源头之一在于“弱者用道”。最近我有一些关于“道的对立与运动”的想法。比如“井里看天”的寓言中,鸟的“天很大”是对青蛙“天不如井口大”的一种“反对”,可能推动青蛙跳出井口,从而促进青蛙的发展变化。但是,自己怎么练,一直没有做到。在这次教学中有这样一个机会。我写了一个十进制的“12.04”让学生读。学生看完后,我加了个0“12.004”让学生再看一遍。一个学生读“12.04”,我让她去讲台上写自己的“12.04”。她写的是“12.04”。还有一个同学把“23.56”读成了“23.56元”,然后我在后面写了“kg”,这让他意识到教材是以人民币为单位的,但是小数不仅仅是硬币用的,没有单位的“23.56”是个数字。现在回想起来,苏格拉底和别人谈话。他对自己的定位是思想的推动者,他的方法是“道的对立,道的运动”。当然,有质量的“对手”需要一定的难度,挑战性的问题能让学生“动起来”,对学生更有帮助,更有质量。在课堂上,我更多使用提问策略,不要让回答问题的学生轻易坐下,让强大的“对手”帮助学生更高质量地“动”。
让学生上台交流。2019年暑假,我在北京做“为中国而教”的公益培训,一个参与学习的老师问:“学生已经知道了,上讲台浪费时间。为什么还主张让学生在讲台上交流?”我的回答是:“教学不仅是学生的知识,更是培养人的任务。我知道,这是知识的获取;让学生站在讲台上,让他们学会对每个人说话。这是一种人生的锻炼,也是一种沟通能力的培养。我们不能保证每节课每个人都能走上讲台,但我们必须创造和提供机会让更多的人走上讲台,保证我们的学生在自己的教室里都走上了讲台。“我也在这个班里实践这种追求。电子科大附小的学生训练有素,三年级的学生走起路来很优雅,节省了指导表达和听的时间。当然,这种沟通也是费时的。在课堂上,也要有同桌的交流,同学之间的对话等等。
促进不情愿的学生参与。在《幸福教育与理想课堂》八讲中,我表达了自己对好教育、好课堂的理解:“第一,从整体上提高受教育者的学业和生活质量;二是缩小受教育者的学术和生活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给予课堂上相对弱势的学习者更多的关注,应该成为教育教学的伦理要求。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总是特别关注那些课堂上想置身教学之外的学生。这个教学也不例外。参与学生的表现告诉我,如果你让他参与,他们也能给你不一样的惊喜。
三、“问题是我们的朋友”
在《变革的力量——教育改革透视》中,迈克·福兰说:“变革是一段旅程,而不是一张蓝图(变革是非线性的,充满不确定性,有时会违背常识)。”教学也是一次面对不确定的未知的旅程。在这个旅程中,“问题是我们的朋友。”昨天时间有限,所以没有多想教学中的问题。今天早上醒来看了一部关于昨天教学的“电影”,发现了以下问题。
(一)遵循当前教学放弃了“蓝图”教学,这可能导致教学系统的迷失。这样,在每次活动中结束“让我们总结一下”的活动就显得极为重要,可以保证要点的教学落到实处;同时,课末的总结和反思也很重要,这可能是弥补逻辑结论带来的教学遗憾的一种方式。
(B)课堂上有一些简单的小数例子。没有“0.56”这样的小数,整数部分没有0的分数,学生可能会有相应的疑惑。这是以后上课一定要注意的。这也是这种教学缺乏缜密预设而导致的问题。
(3)小数的使用可以有更多的实际例子。例如,学生现在可以写下他们的身高和他们的零花钱…
(D)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提出关于小数的问题。周主任在课堂上很好地将学生的猜测和问题付诸实践,学生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比如学生问“什么是小数,有大数吗?”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认识到小数是有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的数。对于小数是否针对大数的问题,可以写一个2.3亿人的数字,让学生明白小数可以很大。培养学生对量的关注,关注数之前的数量级。)也有同学问:“小数怎么加减?”小数加减法在本节不能处理,但一元可以分成10个角来表示0.1元,一个角可以分成10个点和0.01元,为理解不同相邻占用小数之间、小数和单位之间存在十进制奠定了基础。
(5)有时间也可以介绍一些小数的来源。
仅此而已。欢迎批评!
陈大卫在2019年11月2日匆匆写下
本文作者陈大卫是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院长,成都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