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建设银行杯”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暨科技大赛决赛落下帷幕。Xi交大代表队在本次大赛中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获奖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并获得优秀组织奖。同时,本次大赛公布了能源与动力专业全国优秀本科生获奖名单,Xi交大6个毕业设计入选。
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与动力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全国性大学生学科竞赛。本次大赛的主题是“节能减排,绿色能源”。主赛吸引了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638所高校5万余名师生的6852件作品参赛,参赛高校、提交作品、参赛人数均创历史新高。
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与动力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委员会主任、安交通大学何雅玲教授代表大赛组委会发言。
大赛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何亚玲教授、交大创新创业学院院长王、教务处主任、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冯振平教授、学校团委书记等领导在展区对参赛学生进行了参观指导。
闭幕式上,特等奖团队成员、交大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郝作为本次大赛选手代表发言。他的团队创新了电氢联产系统,转化了太阳能燃料的能量,实现了零碳、高纯、高效的制氢和对外发电,得到了大赛专家评委的高度评价。
Xi交通大学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与动力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非常重视参赛作品的培养和孵化。在团委和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组织实施下,在中科院院士陶文铨、何雅玲、冯振平教授、、何茂刚教授、王、教授、李教授、陈副教授的系统指导下,参赛队伍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是交通大学成立最早的学院之一,学科最全,师资力量最强。历经百年办学,已成为中国高校同类学院中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学院,始终站在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前列。
学院在首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国家一级建设学科、第四次学科评估A+学科“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的基础上,设置了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环境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热流国际班)五个本科专业。其中,能源与动力工程、核科学与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能源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环境工程被教育部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同时,学院以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为核心理念,依托最优秀的师资和一流的平台,遵循“夯实基础、跨界融合、尊重个性、动态管理”的原则,建立了具有完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近年来,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成效显著,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多次获奖。曾获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和科技竞赛特等奖、一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一等奖,全国SAE飞机设计大赛一等奖,微组载荷大赛一等奖,微组总载荷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能源智能未来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一等奖。
能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动力工程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相关专业的就业率也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鲜明人才培养特色。本科毕业生主要出国留学,国内深造,有实际就业。就业主要集中在系统设计、操作、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和能源高效清洁利用等方面。其中,也涌现出一大批专家学者。他们植根于交大沃土,怀揣家国情怀,是各自领域的世界之光。
陶文铨,1962级本科校友,1966级硕士校友,工程热物理与数值传热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Xi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何亚玲和本硕博均毕业于Xi交通大学,工程热物理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Xi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8届本科生周子健(左)和2009届本科生曹(右)入选2019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
2017级本科生吴获得第十三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陕西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大学生)。
本次大赛再次展现了交大现役学子扎实的基础和创新能力,也是学校聚焦国家战略,主动出击的丰硕成果。未来,Xi交大将紧紧围绕国家“双碳政策”,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事业培养更多优秀接班人,为国家绿色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关注“Xi交通大学招生办”,获取全国首批985、211高校Xi交通大学最新精彩资讯。
文章来源:Xi交大新闻网、本科招生网、关伟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官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