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了一大批现象级舞剧,年轻舞者深受年轻观众喜爱。采访业内人士谈未来创意思维。
爆款舞剧频出。创作者如何打动年轻观众?
舞剧是以舞蹈为主要叙事手段,表达一定戏剧情节内容的一种舞蹈形式。近年来,中国有一大批才华横溢的舞蹈家,他们在创作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逐渐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舞剧创新发展的艺术新路。涌现出《五星出东方》、《唯青》、《朱》、《红楼梦》、《永不消逝的电波》等一大批现象级作品,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为什么近年来舞剧频频“出圈”?在创作方面,现阶段有哪些问题会困扰舞剧的创作者?中国舞蹈家协会冯双白说:“近年来,中国舞剧进入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新发展阶段。舞剧如何讲好故事,成了创作者非常关心的问题。”新京报记者对舞剧频频“出圈”的现象进行了探究,采访了几位业内人士,探讨“火爆”舞剧下的创作思维。
现象解释
舞剧演出数量和票房数据都在上升。
8月,“2023第一届天桥舞蹈表演季”后半段在天桥艺术中心举行。自今年6月开幕以来,这个演出季涵盖了曹雪芹、聂隐娘三诫、黄河、木兰的旗帜、白蛇传、西游记等多部舞剧。其中,由两位青年舞蹈艺术家和青年导演执导的江苏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一票难求。这些舞剧用舞蹈语言讲述着中国的故事。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22年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显示,舞蹈演出票房收入5.31亿元,中国舞和民族舞类型舞剧项目数量占比56%,成为演出市场最受欢迎的舞种。其中《只有这份绿》超越演唱会、音乐节、话剧、曲艺等艺术门类,夺得2022年演出市场票房收入榜首,携手《永不消逝的电台》位列前三。今年上半年,由中国“双子星”韩震、周丽娅执导的新深原创精品舞剧《咏春》先后在国家大剧院和保利剧院上演。在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和舞蹈诗剧《只有这一片绿》之后,又增加了“爆款作品”。除了双子星的作品,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自首演以来,就被富有想象力和创新追求的青年优秀艺术家赋予了独特的现代审美,成为“现象级”作品。与此同时,《五星出东方》、《朱》、《火车站》、《醒狮》等多部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舞剧也在近几年出圈,所到之处口碑与票房双丰收。如今舞剧市场随着剧目的逐渐增多,整体行业规模一直呈上升趋势。
至于演出的数据,只拿几部脍炙人口的作品举例。舞蹈诗剧《只有这一片绿》实现了文物与艺术作品的跨界融合登上舞台。自2021年首演以来,已演出近240场,2023年已开始120场巡演。2023年3月起,舞剧《咏春》开始了首次全国巡演。从深圳出发,已在北京、上海、广州、长沙、武汉、郑州等全国20多个城市上演,今年将完成80场巡演。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首演已开始四轮巡演,今年计划全国巡演60余场。这些“爆款”剧目,虽然巡演城市和场次越来越多,但依然处于一票难求的火爆局面。
网络传播让爆款舞剧频出。
近年来,“出圈”、“爆款”、“现象级”这些词似乎经常与舞剧联系在一起,但在多年前它们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关联。如今,当人们回望舞剧《走出圈子》的第一印象时,很多人会想起2020年春晚那个让世界惊讶的时刻:在青年舞蹈家领衔的节目《晨歌》中,伴随着经典音乐《余》悠扬的旋律,舞台上十余位身着旗袍的女子,通过板凳和扇子舞的演绎,用烟花描绘了上海弄堂旗袍女子的优雅端庄。作为舞剧《永不消逝的电台》中非常有魅力、丰富多彩的一个片段,舞播迅速引发热议。从那以后,剧院一直爆满,一票难求。
这部由上海歌舞团排演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自2018年上演以来,迅速火遍全国。在获得观众口碑的同时,该剧还横扫第十六届中国市政府文化艺术奖“文华奖”和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冯双白认为,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突破了舞剧叙事的套路,将电影艺术的平行蒙太奇手法与舞台艺术的剪辑空相结合,在敲击电报的音效中巧妙地、艺术地补充了电影字幕的提示,给人以舞台剧与影视剧结合的全新视觉冲击。更重要的是,该剧的舞台表演空之间的切入,本质上是由剧中人物的心理空所主导的,并隐含着不同人物的内心视角。尤其是舞台空并不是在玩弄外在的、花哨的伪装空,而是通过多点的视觉层面,深入挖掘舞剧艺术的内在视觉,大大提高了舞剧艺术的魅力。
从2020年不死电台的《黎明之歌》开始,2021年朱的片段,2022年只有绿色,2023年五星出东方的精彩,每一个精彩片段的背后,都是当年风靡一时的舞剧。不限于人数众多的春晚舞台。以“唯绿”为例。事实上,在出现在春晚之前,该作品已经率先出现在“哔哩哔哩跨年晚会”中,为年轻观众带来了新颖独特的舞蹈片段。据统计,《只有绿色》在哔哩哔哩播出期间,有1.8亿人在线实时观看。播出12小时,仅这一条绿的单个视频就达到46.5万次,相关话题达到3120.7万次。线上的“定制版”和“唯此绿色”舞蹈段子也让更多的年轻人知道了这部舞蹈诗剧。
随着《唯绿》在哔哩哔哩跨年晚会上的走红,2023年,韩震和周丽娅带着他们的最新力作《咏春》重返哔哩哔哩跨年晚会。《咏春》播出后登上热搜榜,各平台视频播放量突破2亿。韩震认为,无论是《唯青》还是《咏春》,她都把自己作品的每一次亮相,都当成和年轻人的相处。在朱丽娅看来,面对传统文化,首先要有一颗敬畏之心,与传统文化对话,同时也要转过身来与观众,尤其是年轻人对话。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年轻一代需要对传统文化真正感兴趣,才会主动去学习。通过《咏春》,周丽娅亲身感受到了年轻观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相比上一代观众的单纯接受,她认为现在的年轻观众参与意愿强烈,这也让作品的维度和广度更加开阔。
创造性思维
拒绝自恋,舞剧要从当下观众的需求出发。
近年来,在众多有影响力的舞剧编导中,中国舞蹈家协会副、国家一级导演葛望凭借舞剧《红高粱》、《天路》、《歌唱祖国》、《旗帜》、《五星出东方》等为观众呈现了一系列主题丰富、创意独特、风格鲜明、思想深刻的创作作品,多次荣获“五个一工程”奖、“五个一工程”奖。2023年,《五星出东方》的段子《锦绣》登上春晚舞台后,该剧在北京再次上演,随即全国巡演。由他担任总导演的无锡歌舞剧院舞剧《歌唱祖国》也于今年4月亮相国家大剧院。算上2023年第一届天桥舞表演季的两部作品《旗》和《白蛇传》,葛望将近一半。葛望承认,他很高兴自己的导演不断出现在北京的舞台上。“面对每一个创作,我能做的就是把作品的不同状态和表达方式呈现给观众,希望他们能找到不同的观点。”
舞剧作品爆款频出,一票难求已成常态,观众对舞剧的关注度与日俱增。葛望认为,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此外,这也代表着舞剧创作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创作者开始根据普通大众的审美需求进行创作,并借助国家艺术基金等强有力的国家扶持政策,促进了舞剧艺术的发展。同时,如今的社交和电视媒体极其发达,无论是荧屏上的春晚,还是舞蹈比赛、综艺节目等。,这些都促进了大众对舞者和作品的关注,进而吸引了舞剧的关注。\”现在舞剧迎来了自身发展的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对此,导演葛望也清醒地认识到,越是在这个时候,作为创作者越是要清醒。“在这样一个繁荣的时期,如何面对普罗大众,拿出什么样的作品让观众喜欢,其实是对每一个创作者的巨大考验。无论从选材到立意,作品的价值输出,作品的可视性和可解释性,创作都要从当下受众的真实需求出发,而不是自恋。这也是创作者这几年要时刻提醒自己注意的地方。”
随着青年力量的崛起,艺术性依然是核心。
随着《永不消逝的电波》、《朱》、《只有绿色》等作品片段在春晚网络平台亮相后迅速爆炸,上海歌舞团首席舞蹈演员朱洁静、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青年舞蹈家孟庆怡等青年舞蹈家受到了年轻观众的喜爱。随着《冲破荆棘》、《乘风破浪》等竞技类综艺节目的播出,中戏的首席演员唐诗艺、刘佳、李想等年轻舞者被更多人所熟悉。
综艺节目带来的火爆,直接刺激和改变了舞剧线下演出的市场形态。“刷剧”、“蹲点通知”、“sd(剧场演员进出)互动”的观看状态,几乎成了年轻观众与舞剧、创作者互动的常态,而这些热门演出,开票后立刻售罄。这些现象成为当前舞剧市场蓬勃发展的缩影。这些符合当下消费者审美标准的精致舞剧作品,如果能够得到当下文化消费主力军和新生力量的支持,就如同获得了流量密码,会相应地保证票房。朱洁静曾在一次采访中说,综艺节目就像一扇窗户,为你而开。你可以推开这扇窗户。这应该就是所谓的“破圈”和“出圈”吧,因为折射进去的光线一定很刺眼,可以说明微博一夜之间涨了几万粉,一夜之间家喻户晓。这种感觉对于舞者来说是非常耀眼和丰富多彩的。但她也表示,纵观这么多舞蹈节目,能拿出作品,让观众年复一年花时间去购买的,还是那些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满怀信心去跳舞的人。
作为90后新生代青年艺术家创作的代表作品,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一直以一票难求的姿态在当代年轻观众中证明着自己的号召力。这部舞剧是2019年江苏大剧院青年文化工作者投票,从众多剧目中选出来成为创作目标的。但对于少爷们来说,把一部人物众多、矛盾复杂的文学巨著改编成舞剧并不容易。该剧由来自90年代的年轻舞蹈艺术家李星和李超执导,李星也是剧中贾宝玉的扮演者。可以说,舞剧《红楼梦》在不遗余力地传承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秉承尊重原著原则的同时,为作品注入了年轻而富有想象力的视角,完成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致敬,也呈现了年轻一代艺术家对民族文学经典的重新诠释。
舞剧市场发展到今天的繁荣,经历了很长时间。现在观众的素养越来越高,也让很多剧场艺术爱好者愿意选择看舞剧。他们选择的核心关注点还是舞剧质量。韩震曾经说过,“当一个行业里所有类似的作品都质量过硬的时候,观众自然会来。如果你遇到一部非常烂的作品,那么也许观众看了两遍之后下次就不会轻易走进影院了。近年来,舞剧的观众增加了,因为舞剧的质量有慢慢上升的趋势。归根结底,艺术性还是最核心的东西。”(记者刘震)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