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高校的初步尝试
助力教育发展。
最近由中建二局承建。
北京吉利学院整体搬迁至成都项目已基本完成
独特的智能现代校园
揭开面纱
这也是首都外迁建大学的首次成功尝试。
项目介绍
北京吉利学院整体搬迁至成都项目于2019年3月开工,总建筑面积31.98万平方米,其中一期8台,二期3台,二期7台。该项目位于成都东部新区龙泉湖畔。属于东部新区首批大型综合性高校,已被列为四川省重点项目。
北京吉利学院整体搬迁至成都项目的完成,也是首都在国外建设大学的首次成功尝试。吉利学院的师生基本都搬到了成都,北大西部研究院也和北大合署办公,专业有汽车智能制造、现代经济管理、竞赛管理等。
造型独特——充满巴蜀韵味——
北京吉利学院整体搬迁至成都项目,运用现代设计手法,解构成都传统地域文化,融入“四角天井、旋转檐廊、绿坡吊脚、茂林修竹”等巴蜀独有特色,打造独具成都特色的校园。
项目公共教学楼群以“园、院、台”为中心空组织。宿舍区呈“E”字形和“E”字形对称布置,教学楼呈“弓”字形对称布置,完美展现了川西潘麟大院的魅力。
独特的结构形状类似于在地面上画“地图”,期间地形曲折,物资的横向和纵向运输困难,情况相当紧急。
为了避免相向施工板块的“碰撞”,根据教学楼和学生宿舍群的施工情况,项目组通过不断模拟、试错、修正,最终采用了“8”字形与“口”字形环形道路相结合的“内环道路”平面布置方案,既实现了成本控制要求,又满足了现场平面组织施工工作。
项目贯彻“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的设计理念,优先采用自然采光、外墙复合自保温砌块、光管等各种适宜的新技术、新材料。,从而达到与周围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打造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校园。
精湛的工艺——细节彰显匠心——
自开工以来,项目部本着“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精心策划、合理组织,实行技术先行、样板指导、规范做法、全过程动态控制。
17200平米屋面采用特种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和卷材复合防水设计,真正实现“零渗漏”。主体结构外墙为混凝土自保温砌块。通过混凝土自保温砌块良好的保温性能,达到墙体的自保温效果,避免了传统外保温层与墙体基体之间粘结不牢、开裂、空鼓包、起皮、渗水等质量隐患。
在如期完成建设任务的同时,项目组一直在探索如何实现优质高效的特色建设。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模板的损耗,减少拉螺杆造成的渗漏,提高地下室外墙的观感质量?“一种民用建筑模板加固结构”应运而生。
本次技术创新摒弃了常见的对拉螺杆固定式拼装模板,在地下室外墙施工创新中采用大模板拼装技术,省去了耗时耗力的模板切割环节,减少了模板拼接,在大模板拼接处只安装对拉螺杆,减少了三分之二对拉螺杆的用量,同时提高了地下室外墙的平整度,达到了缩短工期、节约成本、提高质量的多重效果。
全面布局-建设多功能校园-
为满足教学需求,项目需建设181间智慧教室、492块86寸智能触摸屏、319台电子课堂终端、24间计算机教室、17间云桌面机房、122间标准化考场,智能化要求高,安装系统多,现场统筹安排协调难度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项目部首先利用BIM建模模拟管线走向、标高、定位,合理布置,形成初步方案。然后组织土建、机电、装饰专业协同联考,共同完善方案,深化细节,打造立体化、多元化的智慧教学室。
除了智慧教室,整个校园还有多种不同装修风格的功能教室。项目部需要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深化装修设计,并在施工过程中注意施工工艺,确保质量一次性优良。
由1296块幕墙玻璃拼接而成的教学楼艺术空室,平面拼装,直胶接缝,宽敞明亮,充满艺术气息;教学楼中庭的铝格栅从中国传统窗花和川西古蜀竹文化中提取设计元素,表达“连绵吉祥”的美好寓意;宽敞的音乐教室铝板安装牢固,拼缝严密,线条流畅,弧线流畅。
抓好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
携手助力民族教育。
中建二局争做筑梦人。
为成千上万的学生建造
优质美丽的校园
(中建二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