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快到了。为什么我国的假期是这样安排的?
我国今天的节假日一般分为两个节假日和法定节假日。其实我们的周末休息时间并不长。建国后的45年,我们国家实行的是单休,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做六休一”。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法定节假日只有七天,其中元旦、五一各一天,春节三天,国庆节两天。平时每周“做六休一”,周日只能休息一天。
虽然当时休假的时间不多,但到了60年代末,国家建设热潮正处于高潮,春节假期被工作占据。直到改革开放后,各省才恢复了春节的放假时间。
随着改革开放的蓬勃发展,我国与外国的交流日益增多。当时大部分欧美国家实行五天工作制。
当时人们还发现,虽然欧美的工作时间减少了,但工作效率丝毫没有受到影响。不仅如此,双休日制度允许人们花更多的时间旅行,这有利于服务业。
正是因为这些差距,1995年,我国开始实行五天工作制,也就是现在的双休制。直到那时,单休制才正式退役。
1999年,为了促进消费和旅游,开始出现五一、国庆、春节的黄金假期。
此时黄金周长达七天,虽然满足了人们的出行需求,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但由于当时旅游业发展不成熟,蜂拥而至的游客让当时的景区完全站不住脚,甚至让普通游客叫苦不迭。
为了解决假日游客集中出行的问题,2008年,我国开始实施小长假制度。把原来的五一假期分成清明和端午两天。
下半年增加了一个中秋假期,把周末假期挪了过来,补上了多个三天的小长假。法定假日增加到了11天。
至此,现行的小长假制度已经过去了13年。随着当前生活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满足更多人的假期需求,2015年开始探索2.5天小长假制度。
然而,在后来的实验中,问题不断。比如,政府机关周五下午放假,人们上班不方便。2.5天以后的小长假制度没有得到广泛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