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整理
[编者按]
被《纽约时报》誉为“数学皇帝”的丘成桐的人生历程是:8岁,学习成绩一般;14岁,立志养家,投身学术;20岁时,他漂洋过海求学;22岁获得数学博士学位;27岁解决顶级数学难题卡拉比猜想,震动世界;30岁时,他成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终身教授。33岁时,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数学奖菲尔兹奖的中国人。38岁时,他接受了哈佛大学的第三次邀请,成为哈佛大学的教授。
3月30日下午,由译林出版社和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联合主办的《我的几何人生:丘成桐自传》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这本书是丘成桐唯一的自传,讲述了他从一个中国农村的穷小子成长为世界知名的顶级数学家的励志故事。最近由译林出版社出版。
著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杨乐,清华大学副校长彭钢,东南大学副校长吴刚,江苏凤凰出版传媒有限公司总编辑徐海,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东升,阳光传媒集团董事长杨澜,共同探讨了丘成桐的经历以及科学家的气质和思维方式。
经译林出版社授权,论文征集并分发了活动部分速记稿,副标题由主办方拟定。
活动地点
丘成桐:在我看来,学习的真善美是最重要的。
大约五年前,我开始考虑写这本书。因为忙,找了个美国朋友合作。这个朋友和我合作过很多次,他非常了解我的想法。为什么要他写?我在美国50多年了,从1969年到现在。美国的今天也是值得回忆的,我也可以向我们中国的读者展示我一生在美国的经历和感受。
首先,如果我不去美国读书,我就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家,所以我非常感谢美国的教育。这是第一点。
但是自从我去了美国,我一直关心着我在中国的同胞。我生长在一个非常热爱国家的家庭。我的父母,尤其是我的父亲,在香港把我们养大的时候,总想为祖国做点什么,所以我受他的影响。父亲在香港期间主要学习哲学,我受他影响很大。有些感情用英语表达不出来,但用中文表达更容易。
除了我爸爱国,我爸我妈一辈子对别人都是真心的,不管是穷是富,是想法不同的朋友,还是硬邦邦的朋友。
我今天还是很感谢这些穷朋友的。父亲去世的时候,家里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母亲身边的朋友都来帮忙,所以中国的人很可爱,很忠诚,我们可以互相帮助。
所以我在想,无论在什么场合,我都应该记住这些勤劳的人,我愿意帮助他们。记得有个表弟从内地去了香港,父亲出钱供他上学。我妈妈不太高兴,因为我们自己也没钱,但我爸爸还是想让他上学。
我做的一切都是真心为了学生和朋友。我认为人生最大的乐趣不是物质的,而是精神的。我有许多朋友,包括陈东升,他在中学生比赛中帮助过我,培养了许多年轻的孩子。之后做大学生竞赛也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大学生。看着他们长大,我个人觉得很幸福。
我在香港的时候,家里被殖民者统治,很难受,所以还是很看重自己的国家。没有好的科学和好的知识,国家永远不会繁荣,所以我花了很多时间培养我们的学生。但是到了美国,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景象。看到美国朋友有勇气为了学习而追求知识,追求自然的奥秘,为一流的学问而奋斗,我很感动。总觉得我们中国没有他们的精神,所以还是希望把他们追求真善美的童心带到中国来。虽然有相当大的困难,但正在慢慢改善。
这几年我看到中学生和小学生比以前进步了很多。最近为了培养年轻人,批准我们引进一批一流的中学生参加考试。留学生的成绩远远落后于国内学生。我看到了中国未来科技发展的巨大前景。
但我只说前景,因为这只是成为科技大国,甚至是科学大国的第一步。所以这是一个百年大计。从现在开始,要用十年时间才能和世界上最强的国家美国相提并论。所以我希望在未来的十年里,我们能提升基础知识,成为世界强国。
成东友
我在香港长大。我对中国的所有知识都感兴趣。谁好谁坏并不重要。我看重的是知识。在我看来,学习的真善美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很诚实。谁能为学习做出贡献,我就把他当好朋友,愿意无限期地支持他。我是从学习的真善美出发的,而不是从权力或金钱的方向出发的。
希望国内的科研院所和大学从这个角度来看待学习。这样,我们很快就会成为一流的,无论是教育还是研究。但这并不容易,改变学术界的思维也不容易。但我不认为过去十年的努力是白费的。在政府的领导下,比我预想的成功多了。
我也跟很多朋友讲,我们中国走的这条路,沿途小地方有很多错误,但是在的领导下,大方向没有错,这很重要。在美国,几乎每个小地方都很完美,但大方向其实是错的,这是一个重要的区别。我觉得应该尽力往前走,不要抱怨小事。在我来中国之前,有学者抱怨资金不足,现在看不到谁有资金了。只要我能做研究,我就有经费。只用了七八年的时间,我觉得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是中国从一个科技相对落后的国家转变为全世界科学领先的重要时刻。但在这个重要的时刻,我们要完成基础科学的使命,需要依靠“诚实”和诚实的思维来完成,不能急功近利。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我有很多生意上的朋友,他们都很帮忙,但对他们来说赚钱更重要,这也是他们成功的一个原因。但是如果我们想在基础科学上取得成功,我们必须屏住呼吸,一步一步地走。
所以我跟说给我十年的努力,在数学基础科学上跟美国并驾齐驱。
我觉得如果努力的话,大概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希望十年完成,希望这个方向是完全正确的,这样才不会走错路。
我走过的路有一段时间很辛苦,但我很开心。这几十年我在学习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我从来没有不开心过。在学习中会遇到很多烦恼,但是对自己目前取得的成绩感到很满意,虽然很多地方还是不尽如人意。我感到满足是因为我对知识的追求是靠自己的努力完成的,我的成功是靠自己的努力取得的,这很重要。希望我的书能告诉年轻学者,努力是有代价的,但也能给大家带来好的结果。
彭钢:丘成桐把他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他认为最有价值的事情上。
刚才我坐在下面的座位上,想起十几年前我在哈佛参观的时候,有一个清华大学数学系的同事。一天晚上,我们在哈佛校园里闲逛,他指着一栋楼里的一个房间说:”那是邱先生的办公室。”然后他告诉我,他比我聪明无数倍,比我勤奋许多倍。这样的人你能不佩服吗?如果他没有这么大的成就,那才奇怪。
他还告诉我,他去哈佛数学系深造后,邱老师注意到这位清华来的学者很认真很努力,就专门找他,请他吃饭,问他在做什么研究,告诉他去找谁,跟谁商量什么,上什么课。
我还记得十几年前的故事。后来邱先生回国越来越频繁,为清华和中国的数学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做了很多工作。我也有幸在日常工作中与秋先生接触越来越多,所以读秋先生的传记时感到特别亲切。我很喜欢看各种传记。秋先生传记中涉及数学的部分让我感觉自己是个文盲,因为我是一个文科出身的教授,数学知识基本停留在高二的水平,但这本书深深吸引了我。邱先生的人生经历,年轻时一个杰出科学家的志向,选择如此艰难课题时的勇气。他攀登智慧高峰的知识,这样伟大的经历,最多让我们站在半山腰,但我们也可以通过他的眼睛去思考山顶的风景。
数学家也不是活在真理空里。邱先生的一生也是内容丰富的。他有着丰富的学历和复杂丰富的人生经历,这些都让我们觉得特别真实。近日,邱老师在清华启动了杰出数学人才的培养,希望在他的带领下,培养出一批中国乃至世界顶尖的数学家,培养出中国最优秀的孩子,让他们成为未来全球数学领域的领军人物。
《秋先生传》里有很多东西我看了觉得很有意思。昨晚正好碰到秋老师,就跟他开玩笑说:“终于发现你的一个弱点了。”他问是什么样的弱点,我说你做饭水平真的不怎么样。因为邱先生的传记里说他早年在美国读书的时候,和别人合住一个房间,大家要分担做饭的任务。后来邱先生因为最后厨艺不行,成功吓跑了舍友。让不仅要生存,还要更高生活质量的室友觉得这是不行的。但邱先生告诉我,当时他有一个原则:从冰箱里把菜拿出来,煮好之后把器皿洗干净,不能超过半个小时。当然,只有数学家非常精确的计算才能在半小时内完成如此复杂的工作,所以要做好并不容易。
但是,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细节,我都能想象出来。我把时间安排到了极致,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事情上。这确实是邱先生留下的特别深刻的印象。
杨乐:《我的几何人生:丘成桐自传》是一本非常励志的书。
邱老师的《我的几何人生》是一本非常励志的书,适合中国的年轻人,比如中学生和大学生,甚至研究生。如你所见,丘成桐先生还是个婴儿时就随家人来到香港。那时候条件很差,即使以当时大陆的标准来看,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都很差。
我的几何人生:丘成桐自传
然而,丘成桐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我觉得很多地方都很感人。虽然条件那么差,但邱老师在当时父母的教导下,接受了很多很好的教育。尤其是他和父亲、学生们聊起论文、历史、经济、哲学等话题,虽然还是显得很懂,但还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他在这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这本书里也可以看出,他在14岁的时候遭遇了一次人生的大挫折,以至于他的亲叔叔都劝他不要读书了,去谋生。但他的母亲意志非常坚强,坚持按照父亲的意愿抚养邱先生和其他孩子。
所以这是一本很励志的书,同时邱老师很早就表现出了自己在数学方面的天赋,以至于到了高中就可以自己谋生,适当补贴家用。大学阶段更是如此。他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最终得到了当时伯克利年轻博士的青睐,并给予了他极大的支持,使他最终得以赴美深造。
从1966年他进入香港中文大学,到1976年,他成为世界著名的数学家。这本书里有详细的论述,描述了他刚到美国时的情况,以及他是如何从学习中抓住卡拉比猜想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的,有很多重复的地方。
他能有这样的成就,一是因为他有远大的志向,准备在数学上有很大的造诣。而是因为他的毅力。他自己也常说“屡败屡战”,我觉得这种精神很重要。特别是邱先生目标中的这一重要研究课题,不可能一下子成功,必然要经历许多挫折和困难。王国维先生所说的三界,秋先生的书里写得很清楚。
1978年,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邱先生在赫尔辛基作了一个小时的演讲,很受大家的欢迎。仅仅过了一年。1979年,当我访问美国时,例如在普林斯顿,他们认为邱先生是下一届菲尔兹奖的得主,并把邱先生称为超级明星。邱先生刚才提到,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可以说是第一阶段的任务,经济发展良好。但现在我们面临着更高的目标,对科技和人才的要求更强。我相信邱老师的书出来后对广大青年是一个很好的鼓励。
杨澜:邱教授的很多研究方法对各行各业都有很大的启发。
站在这里比较忐忑,因为我不懂数学,可能跟这个圈子没多大关系。刚才,陈东升讲了三个故事,我也讲了三个故事。
在我做人物采访的20多年里,有幸采访过邱教授两次,一次在1999年,一次在2019年,时隔20年。这两次面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当时就跟同事说,邱教授真是一个老实人,不知道拐弯抹角。他说的话给人印象特别深刻,因为这是真的,发自内心的。
1999年我采访丘成桐教授时,问他中国的数学研究在世界上处于什么水平。邱教授说:“这么说吧,20年过去了,他们也能理解我现在在做什么。”我真的敢说。不知道这句话会得罪多少人。不知道杨乐院士当时有没有被冒犯,但真正的科学家都是虚心的,能容忍批评的。但当时对于一个年轻的媒体人来说,我觉得邱教授真的敢说话。所以20年后,我一定要再来看他。
第二轮面试在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举行。他一点也没有改变诚实和坦率的个性。他本该在数学中心,却没有拿到一分钱工资。后来才知道他在东南大学没有拿到工资。很多人都会说一些好听的话,但邱教授依然不改率真的性格。他说没钱说话更自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于是我在邱教授身上看到了一个数学家的真善美。首先是真理,这也体现在他的科学精神和对科学和真理的追求上。书中有一个例子,是我采访他时他提到的。起初,他试图证明卡比拉的猜想是错误的。大概用了三年时间,他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些证据,证明了其中几个证明是有瑕疵的。而且他当着卡拉比的面给很多人演讲和讨论,没有一个人,包括卡拉比本人,提出任何重要的反驳。然而,当他后来继续研究时,他发现这是错误的。这个时候,他没有给自己留下任何感情。他勇敢地承认自己错了。这三年的研究工作是错误的。这时反过来,他证明了卡拉比猜想是正确的。我觉得这就是一个科学家的精神。他不仅对待真理和社会现象,而且对自己非常客观真实。这样的个性和风度,可以突破学术界限,打动所有人,这也是我们这个社会特别需要的。
还有一点我想说的是,虽然我们没有数学基础,无法评价我们的成果,但是邱教授的很多研究方法,在思维方式上,对各行各业也是很有启发的。他举例提到,在科学界,从几何、代数到物理,很多科学家都从对方的研究中得到启发,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一些突破。比如我是做媒体的,邱老师对我的启发也很大。我在2016年制作了纪录片《探索人工智能》。刚开始拍这部纪录片的时候,很多人跟我说你不是文科生,女性不应该对科学感兴趣。但是我说人工智能会改变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为什么不试一试。
后来我花了三年时间,在全球五个国家的30多个实验室,采访了200多位这方面的专家学者。当然,我同时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只是吞枣撇水,但我觉得这个过程对我有很多启发。比如人工智能领域的大咖吴恩达说,“我觉得杨澜很有意思。你不懂数学,也不懂人工智能,但是你问的问题很到位,所以我想研究一种算法,可以用机器模拟主持人面试。”我说:“请等我退休再研究这个问题,不要抢我的饭碗。”
但是后来和邱老师的一次谈话,让我对自己的事业有了信心。我问邱老师,人类的智力和智慧有哪些领域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他说提问。我说我是一个以提问为生的人,人工智能也可以问很多问题。然后邱老师说人工智能可以问一万个问题,但是他不知道哪三个问题最重要,他也用了一遍证明卡拉比猜想的过程。他说人有各种综合和逆向思维,所以他先证伪,后论证这个理论的成立。这样的思维方式也是人类智慧的体现。所以特别感谢邱老师的启发。后来,我对吴恩达说,“去做数学题吧。我相信我退役后你做不到。”多亏了丘成桐先生。
也是一个惊喜,丘成桐先生非常喜欢古诗词,所以他曾经用“落花独立,雨燕齐飞”来形容自己证明卡拉比猜想后的喜悦和轻松心情。
现场读者提问及丘成桐的回答
问:现在互联网和媒体非常发达。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可以接触到很多信息,视野可以大大拓展,知道的道理也比以前多了很多。但是,还是有人说,虽然我们知道了很多道理,但是还是过不好。我想知道数学家的哪些品质是我们后辈学习后对我们未来数学最有益的?
丘成桐:我认为,在互联网出现后,我们阅读短文,同时思考实践。从数学上讲,互联网出现后,一天内阅读的文章比30年前、40年前多得多。但至少在数学方面,我并不认为30年来数学的进步比30年前更辉煌。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花很多时间去思考。所以总的来说,我们学生不花时间,这个问题对我们不好。
我们总是花一些时间写一封信,再花一些时间寄它。我做了卡拉比猜想,我刚才说我错了。我收到了卡拉比教授的一封信。信一打开,我就以为他指出我错了,因为我知道我错了。但当时我是爱面子,不想认错,至少短时间内不想。我想我会给他回信,直到他收到为止,中间至少会有两个星期。所以那两个星期我花了很长时间思考那个问题,几乎没有睡觉。结果我想通了,我的错误必须改正。
这两个星期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不能很快给卡拉比回信。如果他今天发邮件,中午不回复就不好看了。当时有两周的时间思考,这对很多学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现在一般的年轻人,尤其是读书,花的时间不多。当时我们把整本书留在身边好好读。现在很多人在网上挑一小段,看完就满意了。对于我们许多学者来说,只读书是不够的。这些都是互联网的问题。但是互联网也带来了很多好处,比如有些文章我们看不到,互联网可以帮我们找到。
你的问题是读书对一个人有什么影响。我觉得真正影响我的是书中的感受是什么。虽然我不是做生物的,但是看了一本关于DNA(双螺旋)的书,讲了找DNA的全过程。读到这本书,我非常激动。生物学家已经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来寻找人类生活的结构。我们做研究时的心情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希望每个人都会读那本书。很真实,包括他偷别人东西。这很有趣。
做研究的方法和态度可以在名人的书里看到,做研究的很多愿景都可以表达出来。我认为年轻人应该学会如何做研究。
问:邱教授您好,我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世界历史的研究员。我偶尔会在业余时间看看数学史。我觉得有一个问题:数学思想是发明还是发现?似乎很多数学家都有不同的看法。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丘成桐:很多人会问这个问题。我觉得对我来说不是特别重要。数学是真理的一部分,我们刚刚寻找的,无论是发明还是发现,都是我们寻找真理的过程。对我来说,既然存在,就是怎么找到它。
问:你说过会给我们十年时间与美国并驾齐驱。你能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培训计划吗?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像美国赶超欧洲时使用的吸引和聚集人才的方法,或者像法国或俄罗斯采用的精英教育模式。还有第二个问题。近年来,我们中国的许多年轻数学家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能否请您客观评价我国青年数学家取得的成就或成就?
丘成桐:基础教育从基础做起,任重道远。就像盖楼一样,我们要先盖好它的地基。第一个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兴趣,所以我回国以来所做的就是让他们感兴趣。当初,坦白说,中国穷,连最基本的事情都没有办法做,所以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帮助科学院,杨乐帮助很大。
大约15或20年前,我认为我可以开始做一些基本的事情。第一件事是引起孩子的兴趣,于是想到了做中学生竞赛。其实中学生是不可能做太深入的研究的。但是通过比赛,我们让他们知道做研究意味着什么,让他们有兴趣去做。所以刚才陈东升提到了。当时我很高兴得到他的帮助,开始做研究。
但研究只让他对学习产生了兴趣,除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十年前,中国的中学生根本不懂微积分。其实微积分是整个科学中最基础的东西。美国的高中生懂微积分,中国的学生不懂。所以我还记得人大附中的一个学生开始在论文中使用微积分,我很开心。现在高中终于开始学一点了。
如今,他们对这个工具极其熟悉,同时也开始对数学和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丰富自己的知识。现在提倡大学生竞赛,在国际上为中国数学家设立奖项。现在世界上的中国数学家都干得不错。哈佛和斯坦福都有好学生,后来都成了相当合格的数学家。但是美国科学院院士非常严格,评选基本公平。而中国数学家很少成为科学院士,说明我们的水平还没有达到美国一流水平。
一个很重要的成果出来后,五年十年后看到还是不重要。要看长远,一篇好文章,百年后依然重要,才是真正重要的文章。中国的科研成果应该有客观标准,而不是媒体说的那样。
所以我们今天培养学生是需要时间的,让他们的工作真正有深度和影响力,不是一个教育工作者能完成的。因此,我们至少有一个十年计划,而不是五年计划。
责任编辑:臧继贤
校对: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