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有大量的日本科学家来中国生活,现在有一位国宝获得了诺贝尔奖的提名。在他的学术指导下,中国诞生了三位中科院院士。他是谁?为什么要来中国发展?
中国迎来诺奖提名的日本学者
藤岛昭,一位不太出名的日本科学家,多次被提名诺贝尔化学奖。他是光催化的创始人,2009年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今年8月30日,上海理工大学举行了一场教授聘任大会,受聘者不是别人,正是藤岛昭教授及其学术团队。
自此,这位79岁的日本科学家正式出任上海理工大学校长。在就职典礼上,藤岛昭教授感谢了学校的欢迎,同时他将调整自己的状态,迅速投入工作,与学校的技术指导老师一起攻克化学相关领域的技术难题。
上海理工大学校长表示,考虑成立国际光电材料和光催化研究院,也将吸引各方面的技术和人才支持。
为了建立一个新的研究所,上海理工大学和当地官方机构起草了一份出资计划,预计将达到数亿元人民币。
为什么一个日本学者会引起国内高校如此大的关注?藤岛昭教授取得了什么成就?
培养3位中科院院士
藤岛昭教授出生于1942年。1967年就职于东京大学研究光降解现象,开启了光催化研究。
1971年,藤岛昭获得东京大学化学博士学位。1986年,他成为大学教授。2003年正式退休养老。但是藤岛昭不愿意孤独。同年,他接任中国外籍院士一职。
除了多次获得诺奖提名,藤岛昭还在2010年至2018年期间担任东京理科大学校长。
藤岛昭接收了无数学生,其中中国学生接触最多,连续交流教学时间长达40年。其中培养了38名中国留学生,其中3人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事实上,像藤岛昭教授这样去中国工作的日本专业人士不在少数。澳大利亚一家战略研究机构提供一个数据,中国有600个海外招聘基地,日本有46个。
同时,根据日本外务省的调查研究,截至2017年10月,日本赴华研究技术人员已达8000人。
2018年,在中国停留不到一个月的技术人员已经达到18460人,四年增长25%。
国内风气成日本学者出走原因
看到这样的数据,相信很多人会感到惊讶。为什么这些日本顶尖技术人员会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发展?
其实根本原因还是在日本,其中“科研经费不足”是最重要的因素。从2004年开始,日本大学通过改革削减了政府财政支出的研究经费。
导致日本高等院校的大部分研究经费都断了,很多年轻学者因为没有研究项目被迫离开中国,为中国的先进研究团队提供自己的能力和技术。
而且日本国内科研行业有一个现象,就是科研成果的专利所有权非常被忽视。往往一个技术学者的成果在开发成功后,会被行业高层窃取,冠上自己的名字,以获取既得利益。
这样类似的情况在日本各大行业都有体现。因为日本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严重制约了年轻人甚至是资深学者的发展,这才使得藤岛昭教授在将近80岁的时候才会出国进行学术研究。
许多日本媒体对藤岛昭的离去表示遗憾和叹息,中国高等院校在各个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也吸引了日本媒体的感受。
藤岛昭教授主攻光催化,可以让玻璃表面永远干净,甚至可以防止镜子产生雾气。同时,光催化捕蚊器在疟疾多发地区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在未来,中国学术界将有许多地方留给藤岛昭教授。
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国技术人员看中了中国的科研环境,他们的到来也将推动中国科研技术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