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

全国助残日2023年主题

“失能”是一种流动的状态,不同的个体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面临不同的障碍。当“残疾人与健康人的融合”成为社会共识,残疾人如何脱下“残疾”的标签,在无障碍的社会环境中完成个人成长,通过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匹

“失能”是一种流动的状态,不同的个体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面临不同的障碍。当“残疾人与健康人的融合”成为社会共识,残疾人如何脱下“残疾”的标签,在无障碍的社会环境中完成个人成长,通过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匹配,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2023年5月21日是第33个全国助残日。今年全国助残日的主题是“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5月19日,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广州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主办,广东省残联、广州市残联承办的“助力残疾人与健康人融合,共创美好生活”。2023年广州第33个全国助残日暨启动仪式在广保中心举行。残疾人如何追求幸福生活的问题再次引起社会多方关注。在广州,社会各界都在寻找一系列的答案。

5个专业协会开展专项行动,多途径以就业支持社会创新,社会养老服务网络在全县下沉…5月19日,在广州第33个全国助残日,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广州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主办,广东省残联、广州市残联承办,广州市残疾人专业协会、服务机构、家长组织、残疾人代表等发起创新行动,从不同层面助力残疾人。

“这些都是具有复制推广或前沿探索意义的广州助残经验。”广州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近年来不断完善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体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残疾人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在基本生活保障的基础上,不同类型的残疾人需要不同的服务,就业需要突破“残疾”的标签,农村需要更完整的支持。在全国助残日前夕,“我们希望联合社会各界力量,为残疾人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关爱服务体系。”

往事:数字串起残疾人的幸福生活。

“残疾”中所说的“障碍”,更多的是指一个残疾人在成长、进入社会乃至享受社会发展成果时遇到的障碍,而不是“身体机能本身的障碍”。值得关注的是,要促进残疾人融入社会,创造社会价值,共享社会发展成果,首先需要构建残疾人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和照护服务体系。在第33届全国广州助残日上,笔者了解到,不久前,广州市残联第八次代表大会成功召开,回顾了过去五年广州市残疾人事业的总体情况,披露了一系列残疾人工作数据,展现了这座城市为残疾人工作奠定的坚实基础。

在康复服务方面,广州建立了残疾预防和综合干预专家库,建立了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服务体系,构建了综合康复资助体系。五年间,为7851人提供了医疗康复资助,为23.8万人提供了康复训练资助。2022年,康复服务率为99.6%。在融合教育方面,广州推进残疾儿童少年学前至高中15年免费教育,建设328个资源教室和64个特殊教育班,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开办能量启动班,继续实施残疾人教育救助措施,5年发放救助资金3347.9万元。2022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6%。

此外,广州也在不断强化稳定就业的措施。全市12800个法人单位安排了残疾人就业,建成6个残疾人集中就业基地,安置417名残疾人就业。新增残疾人就业5784人,城乡残疾人新增就业3162人,稳定就业3.48万人。寄养方面,广州试点建设集寄养、康复、就业培训、助(辅)业于一体的2.0版本社区康源职疗站,持续推进康源职疗机构升级和无障碍环境建设。2021年2月,被评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城市”。在文化体育方面,广州还打造了具有广州特色、残疾人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

“这些数字代表了过去的成就。但助残工作从未停止,这些数字也是广州市残联的起点。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在长远的基础上,推动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在更高层次上同步、协调、高质量发展。\”广州市残联相关负责人透露,\”但在做好基本民生保障的同时,一个城市残疾人的幸福感取决于社会各方是否形成合力,围绕更细致的需求共同应对。这时候就需要发挥‘联合’的作用,让社会各方共同构建一个完善的网络。”

现在:残疾人和健康人携手发展社会创新服务,探索幸福生活。

广州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要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民生福祉迈上新台阶,残疾人事业基本保障条件明显改善,质量效益不断提高。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需要实现助残工作精细化,以人为本,精准服务。要与社会各方共同努力,首先要联动五大专业协会,针对不同类别的残疾人展开精细化支持。该负责人表示,在此前的广州市残联第八次代表大会上,广州市残联第八专门协会、副一一亮相,而在广州市全国残疾人日当天,五个专门协会的主要领导也首次公开亮相,发布了助残专项行动。

其中,广州市盲人协会副郝赫发布了“升级盲人按摩行业4.0版本”规划;广州市聋人协会倪鑫介绍了广州在手语文化推广中的各种创新做法;广州市肢体残疾人协会吴汉斌表示将致力于科技赋能促就业、防残疾的探索;广州市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陈海霞分享在多方面支持特需青年成长、发展自我能力的经验;广州市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王坤介绍通过培训残障人士的掐丝珐琅手艺来推动就业的工作思路。一位助残工作者透露,“由于不同类别的残障人士,在具体的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遭遇的障碍也不一样,要克服的困难不尽相同,细分服务将是接下来的重点工作。”其中,广州市盲人协会副郝赫发布了“盲人按摩行业升级4.0版”计划;广州市聋人协会倪鑫介绍了广州在推广手语文化方面的各种创新做法。广州市肢体残疾人协会理事长吴汉斌表示,将致力于科技赋能促进就业、预防残疾的探索;广州市智障人士及亲友协会陈海霞分享了他在多方面支持特殊需要青少年成长和自我发展的经验。广州市智障人士及其亲友协会王坤介绍了通过培训残疾人景泰蓝技艺促进就业的工作思路。一位残疾人工作者透露,“由于不同类型的残疾人在具体的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遇到的障碍不同,需要克服的困难也不尽相同。细分服务将是下一步的重点工作。”

热火朝天的项目图景,将为广州残疾人勾勒出一幅幸福画卷,也将继续推动“十四五”期间广州市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值得关注的是,就业也是助残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助残工作成功与否的验证标准。有残疾人助残自助,发挥自强精神;更有社会组织专业赋能,提升残疾人就业能力;亦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就业机会。项目的如火如荼,将为广州残疾人绘就一幅幸福画卷,也将继续推动“十四五”期间广州残疾人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就业也是助残的重中之重,也是助残成功与否的验证标准。残疾人自助,发挥自强精神;对社会组织进行更多的专业赋权,以增强残疾人的就业能力;一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就业机会。

罕见病公共救助中心创始人、广州市残疾人公益创新中心负责人刘、华润万家广州公司办公室高级经理何红娟分享了自己勇于探索、助人为乐的故事,以及支持残疾人朋友就业的经历。

“复康联盟”是由中利罕见病关爱中心孵化的一批罕见病患者及其家属组成的工作团队。除了公益项目的实施,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视频、音频、视频音乐的制作和传播,承担公益和商业(线上线下)活动、互联网相关公益和商业项目的策划和实施,重点是培训技能后的“蓄水养鱼”,提供合理的商业环境,帮助弱势群体就业。“就业是感受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载体。只有创造价值,感受价值所在,才能摆脱‘残疾’的标签。黄志明表示,近年来,“创造价值”一直是机构的关键词之一。

刘分享到,在过去三年多的时间里,该中心培训了3000多名残疾人,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无限可能,通过多个项目打开了对中国残疾人就业能力的新认识,孵化了两家社会企业,携手众多中小企业,共同推动社会新融合经济的发展。

自2016年起,华润万家携手广州心友会启动“星看计划”项目,在陪护、运动治疗、就业援助等多个领域提供服务和支持。,开展跑步,在万家公益空开展乒乓球、就业培训、艺术等公益课程,共组织活动3571场,服务精神残疾人42852人,最终目的是支持他们实现就业。截至目前,已有94名年轻人通过培训考核,进入华润万家门店实习。

展望:从市区到县城,建立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广州在支持自闭症等残疾人群体方面,特别是在教育、就业、融入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基本的体系。这一切都是社会多方力量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民间力量极为重要。这种力量是如何从市中心扩散到数百个县、镇、村的?

百县千镇千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是进一步扩大发展空和平滑经济周期的战略举措,也是惠民富民、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内在要求。

“我们看到,随着发达地区或城市中心服务的推广,家庭很难获得资源,欠发达地区或城市中心周边地区由于距离远,资源相对匮乏。”广州市关爱特殊儿童家长俱乐部戴蓉表示,由于资源相对缺乏,他们服务的许多家庭成员都面临着各种困难。“杨爱开始深入思考如何为周边地区的家庭输送杨父母的关爱与支持服务,于是开始重点在花都、增城、番禺等地孵化父母支持群体。”

在启动仪式上,戴蓉作为推进县域服务的工作人员之一,分享了这个感人的故事。花都牵手的骨干家长杨、增光公益的董事长张佳也讲述了他们如何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成立属于特需家庭的县帮扶小组。

“我希望能和当地更多的智障儿童家庭打成一片,为我们的孩子发声,争取更多的服务和关爱,所以我在杨爱的支持下,在花都成立了家长支持小组。”杨分享道,只有父母走出来,孩子才有希望。“希望花都区能有更多的家长走出来,让其他没走出来的家长感受到关心和温暖。”

据了解,花都区现已形成多个家长群和服务板块,联动资源,组织各种活动,为孩子和家长提供一系列课程。在看到父母更阳光,孩子更阳光的同时,杨也看到县域或农村的智障人士的需求还面临着困难和挑战:“希望不同的社会组织能更好地合作,共享资源,共同解决更多的问题。”

张佳分享到,他们正在与广州养爱合作开展一项公益倡导主题活动,通过各种方式普及“自闭症”,让社会更好地了解这个特殊需求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与包容,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被接纳:“我也希望通过各种形式的科普、互动、志愿服务,让广大友好市民有机会对自闭症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在与他们的相处中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广州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各区残疾人工作者今后能根据不同地区的需求,探索创新更多的服务模式。也希望机构能和各级残联有更多的互动,让为残疾人的服务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 编辑: 陈廷仁 ][责任编辑:陈廷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jladysyren.com/a-162329.html
1
上一篇天津蓝印户口政策 2008天津蓝印户口政策
下一篇 书的种类 图书馆书架分类标签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6 2726 959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0632399@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