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如何谈课
一、什么是“说课”
网上关于“讲座”的信息很多,但对其内涵没有统一的定义。提供下列陈述来帮助你建立对讲座的初步印象。
1.说课是教师通过对教育目标本身的分析,表达具体话题的活动假设和理论依据。总的来说,要明确: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要这么教。“讲”是以讲为主,是教师对教案本身的分析和解释,是一种以口头叙事为主的教案分析。
2.说课是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要求教师以教育理论、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针对一门学科的特点和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口头表达一门学科教学的具体思路、设计和理论依据。
3.讲座是在备课的基础上,教师在授课前主要以口头语言向领导、同行或评委说明具体课题的思路和依据的一种教研活动。它是教师将教材理解、教学方法、学法设计转化为“具体活动”的一种课前预演,也是督促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和教育研究、提高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是评价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
二、“说课”与授课的异同
讲课和教学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同一个活动的教材。
区别在于:
第一,目的不同。教学的目的是把教材的内容转化为孩子的理解,进而培养孩子的能力,进行思想教育,也就是“让孩子学会”;讲座的目的是向听众介绍一个活动的想法,“以便听众能够理解”。
第二,内容不同。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让孩子明白什么内容,怎么教。上课发言不仅要解释以上主要内容,还要解释“你为什么这样做”。
第三,对象不同。教学的对象是幼儿。讲课的对象是领导、同行或专家、法官。第四,方法不同。教学是教师和孩子之间的双边活动,说话主要以教师自己的讲解为主。
三、“说课”的意义
1.讲课有利于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以前的教研活动一般停留在组织几个活动,然后请几个人点评。组织活动的老师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听课的老师可能不理解老师的意图,导致教研的有效性不高。通过讲课的方式,让教师谈谈他们组织活动的意图和他们处理教材的方法和目的,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如何教和为什么要这样教,从而使教研的主题更加明确,重点更加突出,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此外,还可以通过某一主题的讲座,统一思想认识,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活动效率。
2.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很多老师的备课笔记一般都很认真,但是老师只是简单的准备了活动的目的,准备,过程。对于活动的目的、教学方法、理论基础等方面的探索很少,导致备课缺乏理论依据,只流于形式,备课质量不高。通过讲座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然”,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
3.讲课有利于提高活动效率。通过说课,教师可以进一步明确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活动的思路,从而克服活动中缺乏重点、指导不到位等问题,提高活动的效率。
4.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一方面,说课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促使教师不断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理论,提高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讲课要求教师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的组织表达能力和自身素质。
四、“说课”的内容
(一)说教科书
(l)谈教材的内容及其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分析所选活动主题的内容特点,指出其在整体或主题网络教学中的地位。
(2)对儿童现状的简要分析。主要包括儿童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儿童对原有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智力发展等;儿童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儿童的兴趣、动机、行为习惯、意志等发展。
(3)说出目标。先说主题目标,再说本次活动的目标,主要是从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综合表现,能体现主题的教育要求。最后说一下建立这个目标的依据。
(4)活动重点和难点的确定和解决。
(2)口语教学法口语教学法主要讲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应根据教材特点、儿童实际、教师特长、教学设备等情况,说明选择某种方法或手段的依据。说到活动准备,包括活动前的准备(家长工作、社区协调、环境营造、资料收集、幼儿园活动等。)和活动期间的准备(即玩具、教具等物资,包括给孩子看的书、教学挂图等。).
(3)谈学习方法谈学习方法,就是讲要教给孩子什么学习方法,培养孩子什么能力,并结合活动目标、教材特点和孩子年龄特点,具体讲理论依据,主要讲解孩子应该“怎么学”的问题和“为什么要这样学”的原因。要说明教师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积极探索;还要根据班级的特点和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讲老师是如何用什么教育教学规律来引导孩子学习的。(根据活动内容和采取的方法手段,教给孩子一些学习方法,做到“授人以鱼”。)
(4)谈活动过程,都说活动过程是讲座的关键部分,因为只有通过对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出主讲人独特的活动安排,体现了老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和风格,只有通过对活动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出其活动安排是否合理、科学、艺术。说活动流程,就是解释整个活动过程,也就是每个活动环节的实施过程。按照活动的先后顺序说明每个环节花费的大致时间,重点说明主要环节的双边活动,力求突破活动的难点和重点。具体内容只需要一个大概的介绍,只要听的人能听清楚“教什么”“怎么教”就行,不能像按照教学计划组织孩子活动那样讲。注意,在介绍活动过程时,不仅要讲活动内容的安排,还要说明“为什么要这样教”的理论依据(包括大纲依据、课程标准、教学方法、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心理学等。).
(五)展示自己参与设计的辅助课件。制作的课件要起到突出本次活动重点,降低难度,突破难点的作用。在展示课件的时候,也要简单描述一下自己的设计制作思路和流程。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要根据不同的材料、时间、地点、人(孩子、老师)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来说课,提高说课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五、“说课”的实施
讲座不同于一般的演讲和教育活动,它要求演讲者系统地介绍自己的活动设计和理论依据,而不是宣讲教案或集中活动。其核心在于讲道理,解释为什么要这样教他们,讲课的重点在于活动中重点难点的突破。在讲课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用普通话。目前全社会都在大力推广使用普通话,教师应该首当其冲。在说话的过程中,使用普通话有助于成功。
2、充满,大方自然。口语课不仅要充满活力,更要充满,让听者首先从表象上感受到演讲者在口语课上的决心和信心,从而感染听者,产生共鸣。3、紧凑连贯,简洁准确。讲课的语言要有很强的针对性,语言表达要简洁、生动、灵活、连贯、紧凑,过渡要流畅、自然。4.自然有效地使用媒体。在课堂上,要注意在课堂主体中结合现代电化教学设备,以刺激听者,使课堂更加生动,达到最佳效果。
(六)“说课”中应遵循的几项原则
1.科学原则——讲座活动的前提科学原则是组织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保证讲座质量的前提和基础。科学原理对讲课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分析正确、透彻。讲课时,教师不仅要从微观层面理解活动内容的内涵和外延,做到准确无误,更重要的是要从宏观层面正确把握本次活动的地位和作用、今年的时期、本次主题以及本次活动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并深刻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分析客观、准确、实用。在讲座中,教师要从原有的依据和孩子理解这一内容存在的困难两个方面客观准确地分析情况,为采取相应的对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3)活动目的明确,符合大纲要求、教材内容和幼儿实际。
(4)教学方法的设计与活动目的紧密相关,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可行性强。授课时,教师既要讲解本次活动的总体思路和依据,又要讲解具体的活动设计,特别是重点难点教法设计的思路和依据,使教法设计清晰可操作。
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讲座活动的灵魂——讲座是演讲者向听众表达自己对某项活动的想法的一种方式,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活动。因此,在讲座活动中,主讲人不仅要阐述自己对活动的想法,还要阐述自己想法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将学前教育理论与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1)讲课要有理论指导。讲座的教材分析要以专业基础理论为指导,活动的分析和教学方法的设计要以学前教育和学前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使内容合理、有理有据。
(2)教学方法设计应上升到理论层面。在实践中,教师往往注重教学方法本身的探索、积累和运用,而忽视将其总结上升到理论层面,使之系统化、经常化,从而淡化和浅化了实践的作用。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尽力将每一个教学方法设计提升到学前教育教学理论的高度,并接受其检验。
(3)理论与实践应有机统一。讲课要避免空空谈理论,脱离实际,“放之四海而皆准”;也要避免只讲实践,不讲基础;也要避免过分渲染理论色彩,因为理论与实践不符。理论要实践化,实践就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理论和实践高度统一。
3、有效性原则任何活动都有其鲜明的目的。讲座活动也不例外。讲座的目的是通过简单快捷的讲座形式或手段,在短时间内进行头脑风暴,检验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从而优化活动流程,提高活动效率。因此,“有效性”成为讲座活动的核心。
为了保证每一次讲座活动都能达到预期目的,收到可观的效果,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目的明确。一般来说,讲座可以用于检查、研究、评估、演示等目的。一般来说,检查讲座主要用于领导检查教师备课情况;研究型讲座主要用于同行之间讨论教学方法;评课主要用于教学评价和竞赛活动;示范讲座是为教师树立学习和参考的典范。在开展讲座活动之前,首先要明确目的,即开展什么样的讲座活动,以便做好相应的准备。
(2)针对性强。这主要是针对考察和调研两种讲座活动。一般来说,考察讲座主要针对以下问题:教师的工作态度、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研究性讲座应主要针对承上启下的活动、难度较大的活动、结构复杂的活动和教师意见分歧较大的活动。只有加强讲课的针对性,才能方便讲课人和讲评人的准备,便于集中研究和解决问题。
(3)做好充分准备。讲座开始前,主讲人和讲解员都围绕本次讲座活动的目的做了系统的准备,认真研究了提纲和教材,分析了形势,明确了目标。主讲人还要写一份条理清晰、有理有据、重点突出、言简意赅的讲稿。
(4)评论准确。评论要科学、准确、有指导性。主讲人讲完后,学员要积极发言,围绕活动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带有倾向性、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主持人还应总结已达成的共识和仍有分歧的问题,以便在活动中落实或今后继续研究。
4.创新原则——讲座活动的生命线——讲座是一种深层次的教研活动,是教师将活动理念转化为具体活动之前的预习,也是一种集体备课,尤其是研究性讲座,其本质是集体备课。在讲座活动中,讲师一方面要立足自身的教学专长和教学风格,另一方面要利用同行、专家参与讲评和共同研究的良好契机,树立创新意识和勇气,大胆假设,认真求证,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只有不断发现和解决讲座中的新问题,讲座活动才能永远“鲜活”并充满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