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深圳11月22日电题:体育课如何过好节?——来自深圳福田的调研报告
新华社记者王浩鸣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改革政策的出台,体育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而提高体育课是校园体育的核心。
日前,“青少年健康与体质促进干预研讨会”在深圳举行,记者有幸在深圳福田区的几所中小学观摩了体育课和大班。在这里,体育课正在告别“先跑圈再放羊”的模式,进入“智能体育”时代。
在心率线后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福田教科院附属小学的操场上有一堂很大的体育课。在动感的音乐中,小学生们完成了12个体能训练动作,如深蹲跳、俯身跨步、弓步交换跳等。操场一侧的大屏幕上,心率实时监测数据不停跳动。
大课间休息后,马上生成数据报告——38名佩戴心率监测手环的学生平均心率达到138,心率在120以上超过17分钟…
事实上,每一位参加福田区智慧体校的体育老师的教案中都有一条波动的心率曲线。从准备活动到上课主要内容,再到放松恢复,运动强度一目了然。
一条心率线的背后,是体育课的一个重要命题。
作为本次研讨会的组织者和智慧体育项目的负责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与艺术研究所所长吴健对此印象深刻。
“青少年在校期间参加体育活动,要有整整一周的体育课,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这是一个时间要求。然而,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和大课间活动缺乏可量化的运动负荷要求,导致学生体质增强效率低下甚至无效。青少年健康与体质促进与干预以科学训练为理念,通过对学生运动负荷的监测,准确掌握学生心率、运动密度、机能水平等数据,再利用大数据应用平台实时分析学生情况,做到实时反馈、及时调整,指导体育教师科学合理地组织体育教学活动。”吴健说道。
告别“放羊前跑圈”
在福田区丽园小学五年级的一堂基础移动与身体素质体育课上,学生要掌握“马步正步跑”、“向前滑行”等六个动作,低、中、高三个重心,直线、之字形等四条路线,单、双、跟三个组合。学生们在216种排列组合中不断切换,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完成了设定的教学。
如今,福田区中小学生体育课已经彻底告别了“先跑圈,后放羊”的模式。体育教研人员通过科学的课程设计和智能系统数据的反馈,不断调整和优化课堂教学,从而达到一堂高质量体育课的目标。
在福田,无论是大课间,还是在田径、篮球、武术等课程中,对心率的管理已经成为“标配”,根据心率调整优化运动负荷和运动密度。来上体育课后,学生普遍反映“累并快乐着”。
吴健介绍,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发的智能体育系统中,运动负荷监测只是一个子系统,还包括学生家庭运动指导、学生运动竞赛分析、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优质体育课程直播评价等子系统。通过云平台的连接,形成全国学生和教师的大数据库,为学生智能匹配课程和运动项目,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体质、推动学校体育改革的目的。
福田区教科院体育教研员李晓东表示,福田区从2018年开始参与青少年健康与体质促进干预试点研究,在体育课和大学的课间监测了75所学校的1000多节课,超过12万名学生参与了线上“体能日常训练”平台。学生体质合格率由2018年的90%提高到95%,优良率由35%提高到43%。
我们为什么要去上体育课?
在福田区几所中小学的体育课上,最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学生们矫健的身姿,开心的笑脸,挫折后的不放弃。这不就是体育应该带给孩子的吗?
最近,随着一系列改革政策的出台,体育正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体育中考100分”引起了人们的热议。在这一切之中,体育从业者、学生、家长都应该时不时地扪心自问——“如何上好体育课”的背后,是“我们为什么要上体育课”。
吴健在研讨会发言中展示的一张幻灯片发人深省。在一个以“比赛”为横轴,以“教育”为纵轴组成的坐标系中,右上第一象限是“体育——健全人格”。
分数指挥棒是一把“双刃剑”,焦虑的家长、不得不应付考试的老师和学生、天价的体育培训班…一些焦虑和狂热已经开始出现。“享受乐趣,增强体质,提高人格,磨炼意志”——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在体育教学中,永远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