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邓小平同志在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关于教育问题的书面讲话]
作者:杨银福(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发展教育,加快建设优质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这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9月16日,江西省南昌市站前路学校教育集团站前路校区的学生在学习机器人编程。鲍干生摄/光明图片
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
中国植根于人民,血脉在人民。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江山是人民的,人民是江山。中国领导人民战斗保家卫国,保卫民心。”教育是国计、党计,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关于教育“九个坚持”的重要论述中,第六个坚持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这一重要结论凝聚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经验,也是党执政为民、坚持教育以人为本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
11月21日,在浙江湖州市长兴县李家祥镇中心幼儿园,孩子们体验以“小雪”为主题的传统手工剪纸。冯摄/光明图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群众史观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体现了目的、标准和主体的统一,本体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的统一,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教育发展为了人民,教育发展依靠人民,教育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即坚持群众路线,党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切为了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思想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主张明确体现在党的教育方针中,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宗旨和方向。
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待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生活条件和更优美的环境。他们期待孩子更好的成长,更好的工作,更好的生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2012年11月15日会见中外记者时,一口气谈到了“两个期待”和“十个转变”,教育排在第一位。这是我们肩上的重任。要牢牢把握教育这个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公平和质量的方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必须努力让14亿人接受更好的教育。这体现在让人民“学”和“学”,即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随着全面普及和基本均衡目标的实现,我国基础教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基础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发展,将满足人民对更加公平和更高质量教育的新期待。我们看到,从2015年开始连续八年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教育部分的关键词一直是“公平”和“质量”。这不是偶然,而是“钉钉子”,紧盯主要矛盾,咬定青山不放松。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加快构建优质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这也具有重要意义,体现了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明确方向和根本要求。
“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进入了高质量发展、内涵发展的新阶段,这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阶段性特征。在新时代、新阶段,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日益成为一个各有侧重的有机整体。公平是有质量的公平,质量是充分体现公平的质量。在扩大教育机会、保障全纳教育的同时,继续以规则和制度促进公平,以提高标准和提高质量促进公平,更加注重质量公平和优质公平,更加注重内涵教育公平和深层次教育公平,在幼儿教育和学教上不断进步,在学会教好和学会教好上不断进步,发展中国特色和世界先进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坚持高中阶段教育优质多元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坚持教育发展优先、组织领导优先、规划投入优先、资源配置优先,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和生均经费标准,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条件。这就要求我们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切实解决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着力补短板、强项、弱项,强化底板、提升优势,完善覆盖全学年的学生资助体系,促进乡村教育振兴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发展教育事业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努力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人人成才的教育前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发展,必须发展素质教育,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积极活泼发展。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要努力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支持个性化、创造性学习的人才培养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注重育人,给学生更多的发展选择,让学生在多样的选择中培养创造力。关注学生的发展特点和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开发每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滋养、动力、快乐和成长。注重学思结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主动发展中培养创造力。主体性是创造性的基础,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我要学”只能是大三,“我要学”才能让generate有活力。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鼓励学生研究创新学习,使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成为常态,促进每个学生积极生动地发展。注重知行合一,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造力。促进教育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使实验班、实践班、活动班成为常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教育评价改革为导向,整体推进教育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的改革。完善教育体系和体制机制,形成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改革评价的“指挥棒”,让它指向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课后服务和作业设计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在教育的入口处,要努力做到“有教无类”;在教育过程中,要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在教育的出口,要努力做到“人尽其才”。
《光明日报》(2022年11月29日第15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