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

美国斯坦福大学图书馆(普林斯顿大学在美国哪个城市)

魏因宗黄征 近年来,欧美学者对中国古代图书的调查、编目和研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出现了一批书目和相关研究。中国古籍较多的欧美国家图书馆,通过各种书目和书目,将馆藏公开。在此背景下,张三教授的《美国芝加

魏因宗黄征

近年来,欧美学者对中国古代图书的调查、编目和研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出现了一批书目和相关研究。中国古籍较多的欧美国家图书馆,通过各种书目和书目,将馆藏公开。在此背景下,张三教授的《美国芝加哥大学图书馆中国古籍书目及参考书目》应运而生。这本书是美国芝加哥大学不可多得的中文藏书。其中包含经典部284种中文书籍。每本书都有详细的解题,介绍了原书的作者和写作过程,详细介绍了版本和藏书的信息。并引用原书的序言和后记,结合目测说明原书的体例、流传以及各版本之间的关系。该书收录的中文书籍以明清书籍为主,引用的书籍较多,极大地拓展了明清版本和学术史的研究。

欧美中文书目编纂近况

中国流传海外的古籍,根据其所处的地理文化环境,以及调查整理的综合程度和研究的充分程度,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日藏汉图书。由于日本靠近中国,日本有良好的学术传统,中日学者对日藏汉书籍的编目、整理和研究非常充分,不仅成果巨大,而且有一批优秀的,成为研究中国古典学不可忽视的学术力量。其次,由于地理、语言、文化、政治等方面的障碍,中国与欧美学者对欧美中文图书的调查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尚浅。这种情况是近几年才改变的。

王忠民先生是欧美研究中国早期书籍的人。1939年,应汉学家的邀请,王赴美对美国国会图书馆的中文图书进行整理和编目。在此期间,王在美国国会图书馆编纂了《中国珍本图书目录》。后来,恒又请原北平图书馆馆长袁同礼修订完成了这本目录,成为较早的美藏汉文古籍目录。王忠民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编了一本中国古籍目录,但没有实现。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学者瞿万利在王目录稿的基础上,编纂了《普林斯顿大学格斯泰德东方图书馆中国古籍目录》。这两部书目不仅是美国和最早的中文古籍书目,而且体例完备,文字简练,为海外中文古籍书目提要的编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然后是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的《中国古籍善本目录》(1999年),法国学院汉学研究所田涛的《藏汉古籍书目》(2002年),多伦多大学东亚图书馆乔和赵庆之的《中国古籍摘编》(2009年),斯坦福大学图书馆的《中国。陈先兴的《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东亚图书馆中国古籍善本》(2014年)、沈志佳和刘晶的《华盛顿大学和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善本新记录》(2019年)等。都是以摘要目录的方式对海外重要的中国古籍藏家的藏书进行编目,其中以金申和陈先兴的两部最为著名。

由于人力、财力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大多数海外中文古籍收藏单位对林雪的出版主要是以简明扼要的方式进行,没有摘要。比如梵蒂冈图书馆的藏书中,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有保罗·伯希和的《梵蒂冈图书馆中国文字印刷图书简明目录》(1922年),后由日本高田世雄修订补充,郭克翻译成中文,即《梵蒂冈图书馆中国图书目录》(2006年)。美国学者道格拉斯(R. K. Douglas)主编的《大英博物馆藏中国刻本、手稿、绘本目录(1877年版)》(2010),俄罗斯学者叶可佳(еазаидоооооооооооооооооо108)同时还有一些早期来华传教士、学者的目录,数量不多,在此不再赘述。

除了单独出版的书目之外,目前还有两个比较大的海外中文古籍系列,还在分馆出版。一种是中华书局出版的《海外中国古籍目录》,已被列入耶鲁大学图书馆、俄亥俄州立大学图书馆、杜克大学图书馆、北卡罗来纳教堂山东亚图书馆、艾龙图书馆、达特茅斯大学图书馆、纽约宾汉姆顿大学图书馆、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图书馆、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约翰·瑞兰兹图书馆、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收藏的中国古籍目录。该丛书目录以简化本为主,便于学者快速了解海外中文古籍收藏概况。其次是中国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海外中国古籍书目系列,其中《西班牙中国古籍书目》(2015)、《埃默里大学神学院图书馆中国古籍目录》(2016)、《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中国古籍善本书目》(2017)、《芝加哥大学图书馆中国古籍善本馆藏》(2017)该系列书目既有简单的目录,也有包含摘要、题记等内容的书目。,成为了解和研究海外中文古籍的必备资料。

除摘要目录外,上述美国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收集中国古籍,最近有更全面的,修订和补充缩写条目,各种专业目录等。如范邦金主编《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古籍续编》(2011年),朱主编《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地方地形学书目》(2014年),常彼得著有《普林斯顿大学葛赛德东方图书馆中国古籍书目》(1990年),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地方志(2015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中外学术和出版机构在全面深入了解各类馆藏特点的基础上,联合出版了一批海外珍本善本影印系列。 如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中国善本馆藏(2003年)、哈佛燕京图书馆善本系列(2016年)、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清代善本系列(2017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图书馆校本系列手稿与钞本(2013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图书馆宋元善本。

根据目前出版的中国图书目录,在欧美流通的中国图书绝大多数是明清时期的刻书、钞书等各类文献。除了美国国会图书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哈佛燕京图书馆等各大博物馆,一般馆藏中的宋元书籍并不多见。从这个角度来说,海外中文图书对明清文献学、图书史和社会文化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从版本学的角度来看,目前国内研究仍存在重视宋元本、忽视明清本的特点。各种书、碑刻、后记的书写和目录的编纂往往占据了绝对大的篇幅,这与传世的宋元本与明清本的比例正好相反。目前,似乎可以通过海外中文书目的编纂来突破这种局面:由于藏书的限制,海外书目的编纂不得不以明清版本为重点,而目前明清版本的优秀书目、目录甚至电子版,最好都由一些海外图书馆制作,这给国内外以明清书籍为主要资料的研究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此背景下,张宝三教授编纂的《志大书志》应运而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明清时期海外中文图书的编目和文献学研究。

张三《智达书志》的特色

张三教授主编的《美国芝加哥大学图书馆中国古籍书目与书目》堪称藏书目录。关于藏书,阎佐之先生曾说,应具备三项基本内容,即“列举版本异同,备各种书的序跋,解决每本书的问题”(阎佐之:《哈佛模式》:对美、藏、汉目录学现状的思考——附评论:《书目季刊》,2001年第35卷第2期,第16页);陈先兴先生认为一般善本志“应以考据鉴定本为主”(陈先兴:撰写善本志供公众收藏的尝试——漫谈:“《首届东亚汉文文献整理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台北大学民间艺术研究所,2011年,第340页)。从这两点来看,张教授的《知大书志》继承了自天禄书目、藏书以来的各类藏书,尤其是哈佛燕京图书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图书馆等收藏的上述书籍。

美国芝加哥大学图书馆藏有1700多种经典著作,其中张教授所著的《致达书志》是284种善本。编年史的体例比较严谨:每部编年史先叙述作者生平,然后叙述书版的基本信息,如行款、帧大小、版式、扉页、序言和后记等。,然后引用原书的序言和后记,结合目测说明作者的写作缘由、该书的写作过程、全书的体例、章节的情况、书中是否存在圈和校对等。,然后引用了前人的碑文和后记。最后说明了当今重要图书目录的收集、影印和出版,以及作者所考察的该书在国内外的保存现状。还描述了芝加哥大学图书馆的藏品与其他藏品的异同,详细列举了雕版和雕版的名称。关于芝加哥大学图书馆中国古籍的来源、特点、价值,以及张教授撰写《书录》的思路,请参阅《书录》序言,此处不再赘述。本文只讨论图书记录的一些特点。

首先,本书不仅详细编纂了原书的序跋,而且广泛引用了各种资料,体现了其重视原始文献的思想,颇有古人“言不尽意”之势。具体来说,作者在介绍原著作者时,往往会引用正史、地方志、年表等材料来介绍作者的生平。有问题他就参考别人的研究来验证是对是错,不走老路。在介绍原书的缘由、写作过程和内容时,作者主要是对原书的序言和后记进行了整理,原书序言和后记的数量几乎占全书篇幅的一半以上,对原始文献的保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作者并不是简单的雷克斯节的序言和后记,而是将其中的内容融入到本书的叙事中,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在评论原书的内容和价值时,作者广泛引用了前人的总结和介绍,如《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唐铮读书秘书》、《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等,并不盲从前人的观点,有时也作考证。比如清人一直以来对明人的学术多有鄙夷的评价,或者说有一些错误,这在总目录中并不少见。作者往往走出总目录的藩篱,对明人作品有更客观的评价;不仅如此,作者还经常将穆宗的书坊与文远馆、金文馆的书坊进行比较,以看出每一个摘要的不同之处,探究原因,并以具体事例说明每一个摘要的得失。比如陈欢的《礼记编年史》(此书原名《礼记》,志大所撰)中,作者指出馆书与馆书的前提应略相同,都继承了朱彝尊《景宜考》的注释,并称书“以度质为上,而选词不精,语言不精。”(张宝三,《美国芝加哥大学图书馆中国古籍书目与参考书目》,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20年,第347-348页。)

其次,该书在明清书籍的鉴定和描述方面做了有益的拓展,为明清书史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智藏书284种,全部为明清刻本、手稿本或钞本,其中明本近80种,清本200多种,其中有一些较为罕见,在本书序言中已有介绍。从明清本学的角度来看,本书仍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第一,这本书在介绍书的版本时,还对缺页、抄补、修订等都做了详细的介绍,这些都是目测全书的人无法做到的。写书的时候,如果纯粹以完成一个任务或者一个项目的态度去对待,很容易失去它的简单性。自卑者往往不读原著,不读原文,而是汲取他人智慧,遵循既定理论,简单摘录他人言论填补全书篇幅,成为目录的目录。这本书的版本鉴定不存在这样的断层,其版本描述也因此非常可靠。明清版本的补校研究也是当前版本学应该深入研究的内容。

其次,在对该书版本进行鉴定时,多处使用纸厂印章来判断该书的出版和印刷时间,为明清版本的鉴定增加了新的方法。纸厂印是指造纸者在纸张上的印章,多见于清代早中期。此前在馆藏记录中偶尔有记载,但没有特别充分的反映,偶尔会将造纸厂印章误认为书店印章。张三教授长期关注古籍中的纸厂痕迹,撰写了《纸厂痕迹在清代古籍善本版本鉴定中的应用》和《清代古籍善本纸厂痕迹研究》两篇文章,论述了清代古籍中纸厂痕迹的内容、特点和价值。张教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图书馆整理中国古籍的过程中,将纸厂印痕运用于清代版本的鉴定实践中,并在《志大书志》中作了专门的描述,使版本学者对纸厂印痕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认识。版本鉴定方法的拓展,也是版本学家广泛阅读古籍原著的结果,与作者长期直接接触原著和理论思考密切相关。

再次,广泛调查国内外各大图书馆,说明一本书的保存状况,同时对不同地方的版本进行详细的比较,通过版本的比较,全面地得到一本书的真实状况,以及它的写作、出版或流通情况。例如,该书在介绍明朗《周礼注》时,将知大图书馆所藏《周礼注》与天津图书馆相同版本的《周礼注》进行了比较,指出《知州书》缺少郎的《伊彦》,并记载了天津图书馆的部分书籍,以示明朗著述的意义,并以此作为追溯该书刻刊时间的重要参考。再比如明代冯梦龙的《春秋横库》。志大的藏书中没有书名和叶,能用来判断版本出版时间的其他资料也很少。与北大图书馆的相比,笔者认为是同一个版本。因确定此版为明日刊本,且根据版面特点及纸厂印刷,得知此版有清代补版,故最终确定此版为“明日刊本,印修”。这一版的比较法虽然看似简单,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往往难以进行。以前在宋元版本研究中已被广泛使用,但目前鲜有学者将其用于明清版本的鉴定和研究。本书收录明清经典280余种,并进行全面的版本调查和比较,也是明清本学的重要拓展。

摘要:张教授的《智达书志》中记载了大量明清经典中的科举书籍,对了解明清科举文化具有重要价值。详见下一节的讨论。

张教授的《智达疏证》共一百多万字,写作难度可想而知。不过总的来说,这本书似乎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如上所述,本书广泛引用了各种传记材料来说明作者的生平,并对所有作者进行了介绍。这可能和作者期望这本书可以作为儒家经典学习的入门书有关,但其中有一部分是常用著作,所以似乎也在考虑之列。如《周易》第一部《易经义》,引用《三国志》、《晋书》、《旧唐书》等历史传记介绍王弼、韩、孔、陆德明等人的生平。所有这些书都是众所周知的,它们并不罕见。这一部分似乎“略显详细”。此外,作者会情不自禁地从他的信件中引用传记材料,因此偶尔会有错误和遗漏。例如,在《尚书传》中,作者引用了《清史传》和《清史稿》来描述朱的生平。由于各自的风格和视野,这两部传记都谈到了朱的作品,但没有提到朱对杜甫诗歌和李商隐诗歌的注释。其实朱珠关于杜甫和李赋的诗,自始至终都是众所周知的,完全忽略似乎不妥。书末记载朱的《诗经》,并引其书元序曰:“你写书遍家,少陵、一山之诗,由你家注诵。”这不是恭维。看来作者应该总结前人的传记,弥补其不足,这样才更完整。

其次,书中记载的原书序跋和引用的其他书籍的摘要极其丰富,作者做的比较少;作者在引用的时候,总是把引用的话融入自己的话语中,导致大部分书都是以长引用为主。其间,有几句是作者勾勒出来的,虽然可以说是嵌在叙述中的,但实际上引语有支配作者的可能。从读者的角度来看,不仅复杂,还略显欠缺,恐怕还不够完美。如果作者能够用较多的笔墨概括作者的生平、写这本书的原因、编纂过程、内容特点和该书的历史意义,并在一本书的末尾记下所有的序言和后记,从而简化引用书籍的内容,会节省不少篇幅,也更简洁,可能会更方便读者。

张三的《智达书志》非常重视《居》一书。

在以往的公书目录学中,引书并不被重视,因为其时代普遍较晚(基本上在明万历以后),学术内容与一般经典有明显区别。在上述海外馆藏中国古籍书目中,只有瞿万里的《普林斯顿大学古斯德东方图书馆藏中国善本书目》在一般馆藏类目后列出了“附录”类目,具体列出了选本,包括新刻的《翰林选样馆》、《安雅录》、《任旭分馆新刻翰林图书馆教程》、《明皇历分馆四书墨卷选》。

事实上,作品清单上的书,不仅有八股文选书、诗词歌赋选书、唐宋古文选书、分书典故辞章,还有方可修订的经部指导书即四书五经,以及明清及以前的经书注释摘抄、训诂(所谓讲义)。这种经典之书,在古人眼里,一直是很难有吸引力的。不仅《四库全书总目》中的书屈指可数,而且大部分都记载在《清代私家藏书目录》中。在习作上的书籍粗制滥造,种类繁多,影响普通学者对经典的正确理解和研究的社会背景下,这种去除杂物的处理,是合乎逻辑的举动,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到了近代,科举却成了学术界的研究标本。显然,要想客观全面地描述明清科举考试的整体面貌,就必须将一切可以就业的书籍类型纳入研究视野。目前,学术界对科举制度与政策、科举记录与朱娟、八股文选本、古文选本等做了大量的整理和深入研究,但对经典部的指导性书籍关注甚少,这成为科举研究的一个明显短板,这与基础资料的模糊性有直接关系。现在的善本虽然没有明确的用途,但大多收录经典较少,一些实际用于实业的书籍的摘要往往未能明确指出其用途和性质。

关于经典著作的藏书中最好的好书记录是金申主编的《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以下简称申智)中国图书经典著作记录》。其中收录的380种经典中,特色明显的有60多种;另外,附在书正面的96种彩色书影中, 有超过55种关于书的书的书的书的书的书的书的书的书的书的书的书的书的书的书的书。 继之后,是张教授的《智达书志》。从业内经典的编目来看,《智达书志》有以下特点:

第一,这本书显然意识到了经典的价值。在作者撰写的序言“其他学术价值”一节中,直接列出了“与科举考试有关的研究价值”的标题,并引用了颜《礼记》一个常见的例子,说明这份材料是明代业经中常见的任意删节经书现象的典型。

其次,这本书的藏书数量仅次于申智。书中284种经典中,商业用书近50种。从细目来看,为考场四书服务的四书自然是最多的,包括《卢万存先生四书讲义》、《左四书汇编》等18种。其次,《尚书》约有10种,与申智在《尚书》中所写的书的数量相当。

第三,它揭示了一些现存数量很少的类别。如明代孙的《尚书集》和李的《龚铭左传林注》,目前只有赤达图书馆和日本尊敬阁图书馆有收藏;于新春的《礼记·经典·寻义》在当时颇有影响。现在只有国家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和志达大学图书馆有完整的藏书。李培林、清朝等。,在四本书的目录中都没有记载,只在志达大学图书馆有。

第四,每篇摘要大量引用原书的序言、常见事例和特色章节。序言和列举的例子是从申智的实践中继承的。当然,并不是每本书里的例子都在两本书中列出。《智达书志》常评论序文要点和常见事例,但评论不够深入。智达书志对明清典籍特色篇章的重视可以为例:如明代王翘的《舒威别集提要》特别重视《龚玉》中所载的九州山水歌、贡歌、公道歌,并引用《九州山水歌》下的话:“龚玉词旧,其词可鄙。张教授注意到,该书开头的图画大部分取自《列传》一书,还有一些诗,如《九洲记》、《九洲记》等,是该书所没有的。上面都列出来了,还有一些诗,比如九州民歌,九州公夫歌,九州公道格,但是没有图。这种曲式的普遍性和数量之多,可谓明清经典的一个重要特征。

目前,由于对《居叶静书》研究的薄弱,《致大书志》中的一些地方偶有疏漏。如《礼记·经新寻义》提要说“本书有佚名朱笔圈,并有墨笔圈和批语,批语者偶有署名’叶静’”,如卷二十四,有眉批语:“云:’非隐居不育也。””他还说“没有对一个有献身精神的人的考验”。其实这里的“献”字并不是指一个人的名字,而是明代杨定西《礼记》的简称。这本书是著名的《礼记》节本,广播员抄袭了《礼记》中的注释。因为“奉献”这个标题,作者误认为是清人的名字。明代严写了《严谈礼》。张教授引用了原书的第三条总则,说这本书包含了所有的经典。但如果你查一下它的目录,就会发现颜的语言是骗人的。像明末刻在其他地方的《礼记》等其他儒家经典一样,所有的丧章都被删除了。

总的来说,张教授的《至大疏证》体例严谨,评价细致,编纂丰富。虽然偶有失误,但其瑕疵并未被掩盖。它对研究明清版本、书史和引介行业经典作出了重大贡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编辑:彭珊珊

校对:蒙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djladysyren.com/a-173879.html
1
上一篇2021世界十大名校最新排名(十大名校是哪些大学)
下一篇 旅游签证需要准备哪些材料(移民入籍最快的国家)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6 2726 959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20632399@qq.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