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申请是一段充满荆棘的旅途,
从决定出发到择校择专业再到递交材料,
我们常常会被“保录”、“名校名额”等话语迷惑,
一不留神就掉进了“坑”里,
被迫上交了一波智商税。
不仅损失了钱财,还坑了自己。
今天我们就来数一数,
留学申请路上那些害人的“恶”。
1
被“Title”迷得晕头转向
假招生官
很多学生觉得有“大学招生官”的指导,能得到第一手消息,被录取的机会更大。
但是,有一些所谓的“招生官”,全部都是假的。
并且,一些知名院校,比如哈佛和达特茅斯大学都发表声明:
我们从未与中国或者其他任何地方的独立升学机构或者中介保持合作关系。
而且这些“假招生官”的消息,其实很早就有。大家稍微百度一下就会看见。
而除了“假招生官”之外,还有一种更直接的保录取。
保上Top 30
@被留学中介忽悠过的W同学:
“我本科其实背景还挺好的,本科是某211财经大学,均分勉强90,最后去了英国号称top 10的商学院项目。看到同学有好多二本三本的,心里那种滋味……后来才知道,这些项目都是给留学中介返佣的。”
很多学生和家长非常迷信这种“保录取”,烤鸭君也非常理解大家不想自己的努力打水漂的心情,但是要记住一点: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看到“保上top30”、“保录G5名校”的广告时,很多学生和家长都按耐不住,交了很多“天价”中介费,但是结果可想而知,很多孩子最后去到的学校参差不齐,更有甚者没有被任何学校录取。
校代的嘴,骗人的鬼
还要一类常见的“骗子”:校代。
他们迷惑家长的套路一般分4步走:
第一步:这个学校可好了;
第二步:这个学校可好进了;
第三步:这个学校可适合您了,来这儿准没错;
第四步:您就来吧,费用还少。
结果很多单纯的家长和学生就信了,去的结果就发现了: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2
被假消息唬的焦躁不安
还有一种收割“智商税”的手段是散播假消息,相信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这样的消息刷过屏:
“英国八所大学拒收中国留学生!”
“今年澳洲留学生暴增31%!”
“美国268所大学宣布涨学费!”
看到这样的消息很多学生和家长就开始焦虑不安,到处“求神拜佛”,但是这一波“智商税”又被割了个彻底。
对此,各个官方都曾发布声明辟谣,比如英国文化教育协会:
现在社会,网络上的信息太多,确实不好分清真伪,但是希望大家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慌,及时去官方求证。
3
被排名牵着鼻子走
申请注重结果,自然是能够理解的。但如果只看各大榜单排名的结果,甚至“某学校USNews排名涨了,就趋之若鹜,跌了几名就弃之如敝履”,这就是“迷信”行为了。
其实大家自己想想,所谓“百年树人”,同一所学校(生源、师资、科研水平等等)在短期内是不可能会有多大的改变的。
各大榜单的排名只能作为你择校择专业的参考,如果一味地相信排名那才真的是“智商欠费”。
选校前请再三问自己:到底是真爱某所学校,还是那个前20,前30的排名数字?
除了智商税,烤鸭君还整理了一些“前辈们”在留学路上走过的坑,希望能够警醒大家:
@小王从不慌张:
“出国前对于自己的英文写作不是很自信,在网上找了一家机构修改文书。在所谓的native speaker改完之后,读起来的确通顺了很多,还用了一些花哨的词,以及一些足够native的quote。最后面试的时候,教授问起这个quote,我竟一时不知道要怎么回答……当时那种尴尬,我现在都记得……”
@我觉得还行:
不要道听途说,水项目也有牛人,曾经有两个学校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从我找工作的经历来看,去个不太知名的专排好的项目,找工作还不如好大学好用啊。”
其实,所有的“被割智商税”,归根结底是大家太焦虑,是对自己的压力和重视。
但现在的信息,有太多不透明,而在这样的信息面前,没有充足的了解和冷静的思考,是非常容易中招的。
面对浩如烟海的各种教育信息和观点,我们还是要理性思考。在一些消息出来时,我们不能只被耸人听闻的标题和标签所吓倒,先看看到底写的是什么,先判断一下,遇到不懂的可以适当向专业人士提问,而不是盲目得拿给大家问“怎么办怎么办”,散播焦虑。
希望所有的同学,都有一个好的录取结果和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