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美育教育任重而道远。作为育人主阵地的高校,更应高度重视新媒体时代美育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之使命,抓好抓实美育教育,帮助学生远离不良思想的侵害,为其提供有助于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正确美育价值观引导。
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美育教学的意义
有助于学生科学制定未来职业发展规划。高校作为重要的专业型人才育人主阵地,承担着向社会输送优秀人才队伍的重要责任。对于广大学生来说,他们也希望通过求学活动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能力。换言之,美育教育不仅承担着重要的育人功能,而且对于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结合实际需求制定正确合理的未来职业发展规划,帮助其顺利就业,同样显得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之下,传统文化与美育教育的深度融合,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发展观、职业观,认识到个人素质素养与专业技能的同等重要性。因此,必须要注重学生个体的全面均衡发展,尤其是注重培养其认为素养,使之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有助于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提升素质素养。美育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和重要作用。这是因为,美育所容纳的价值和精神均是美好的,既有自然之美、艺术之美、人文之美,又蕴含着催人奋进的崇高精神和社会正能量,学生在此熏陶下成长,对于其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更为远大的理想和发展目标,无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和影响。特别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还可以通过便捷高效的移动终端设备,接触到更多有价值、有深度的传统文化知识,同时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真切感受到来自社会各行各业的正能量,对提升其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具有积极意义。
有助于推动高校美育教育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富含着丰富而厚重的美育教育资源,五千年中华文明历史积淀中,只要去细心挖掘,都可以找到与实际学情教情相契合的美育教育素材。不仅如此,散落于民间各地的丰富遗存,也是高校美育教育的重要实践场所,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获得感悟和体会,不仅实现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双向链接,而且也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更为突出的是,美育教育之魂不在文本中,唯有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去获得近距离的感知和体验,才更有助于学生从中获得积极的启示。因此,传统文化与高校美育教育的融合发展,对于创新美育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式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均具有积极的现实和实践意义。
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美育教学的策略
开设专门课程,强化课程体系建设。为进一步加快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美育,切实提升美育教育成效,设置专门性课程,并结合本校实际加强课程体系化建设,是当下高校美育教育工作的头等要务。基于此,在策略上应着重从如下几个方面给予加强:一是转变理念,正视传统文化在美育中的重要价值;二是以课程为载体,丰富并加强传统文化的融入方式,比如设置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专门性课程,以此来加快高校关于传统文化课程建设;加强体系化建设,充分利用好选修课和专业课,建议将传统文化融入课程中,丰富课程内容;三是加强实践类课程建设,提升美育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充分考虑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实践类课程,不仅有助于引导学生从实践参与中获得更深的感悟和体会,而且也是高校美育教育的应有之意。
创新教学方式,用好本地文化资源。引导高校学生亲近并热爱传统文化,兴趣激发十分重要。为此,有必要更新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以兴趣激发作为美育教学创新助推力,帮助广大学生从中获得丰富的精神给养。在教学方式创新方面,一是注重多元化,比如在艺术鉴赏课程中,所选择的鉴赏素材,可以是美术类、书法类的优秀作品,也可以是影视类、音乐类等内容,通过内容的丰富性和多元化,吸引学生关注,从多视角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二是在开设专门的传统文化优秀作品鉴赏课的基础之上,注重从不同视角引导学生去感受优秀艺术作品的价值内涵,比如通过某一件文化艺术作品,从创作背景、作者简介、艺术特征及价值等多层面展开鉴赏,帮助并引导学生对优秀文化艺术作品建立立体化全新认知。相比于艺术类教育,美育教育外延更广,因此要善于挖掘本地传统文化资源,在实现弘扬和传承中不断汲取素材,用以丰富高校美育教育资源。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历史厚重,意蕴独特,而且也有助于学生从潜移默化中得到有益的启发和引导。其中,比如各类优秀书法及文学作品,群众喜欢的曲艺节目,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饮食,民间传统工艺技艺,以及各类古迹遗存等等,均可作为高校审美教育的素材来源。此外,包括线下各类博物馆、音乐厅等也均可以作为美育教育的社会实践场所。
建强师资力量,运用现代技术手段
提升美育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是否拥有一支职业素养优秀、专业能力突出的教师队伍,对于优化高校美育教育至关重要。同时,应充分反思新媒体环境下对美育教育创新教学的具体要求,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教学,并通过积极的实践总结和思考,不断优化和提升高校美育教学实效。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一是要加强系统培训学习,从思想上、理念上以及职业素养和能力等多方面,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胜任力;二是立足实际教情,多措并举强化师资力量配备,引入具备丰富教学经验的兼职教师,壮大院校师资力量。同时,制定常态化教师队伍培训计划,逐步推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稳步提升。此外,文章还建议有条件的高校设立“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优秀教师骨干作用,以师带徒的形式与青年教师结对,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美化校园环境,发挥环境育人作用。校园,是广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离不开的重要场所。重视校园环境建设,以各种表现形式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融入到校园环境建设之中,通过积极的氛围营造,有助于对学生形成积极正向的引导。以传统文化环境育人,通过设置创意景观造型、主题文化墙、宣传展板等,丰富校园文化环境,有助于强化校园环境的德育功能和审美功能;传统文化的融入,不仅可以作用在校园文化特色建设上,而且还可以体现在校园建筑风格上。此外,依托校园环境建设这一契机,还可以不断丰富以传统文化为内容,以美育教育为旨趣,以校园文化为载体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发挥高校育人阵地的作用和影响,不断提升全体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总之,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美育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必须要加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融合,重视传统文化在美育教育中所发挥的独特价值和育人功能。在具体的融入过程当中,首先要从思想意识上转变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和态度,真正意义上把传统文化与美育教育工作统筹起来,协调推进。其次,要立足本校实际,不断加强课程建设,以课程体系化建设为路径,不断拓展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美育教学的路径。再次,要加强师资力量建设,真正打造一支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突出的,具备优秀胜任力的教师队伍,以此来不断推进美育教育工作现代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
作者:张檬琳,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来源: 光明网